山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由什么等构成的山林秋色

【山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由什么等构成的山林秋色】
《山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由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的山林秋色图 。
出自:《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 。原文: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 , 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 ,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 , 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
赏析:
《山行》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 , 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 。
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 是宰相杜佑之孙 , 杜从郁之子 。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义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 , 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 。
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 。《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 , 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 。
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 , 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 , 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