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 。二者的区别为:
1、产生的条件不同 。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 。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 。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 , 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
2、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 。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 。从深度上看 , 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 。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 , 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 , 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 。当然 , 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 。在这些领域 , 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 。
4、作用机制不同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
5、内容不同 。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 , 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 。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 。
1、对待“问题学生”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经常和他们谈心,沟通 , 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真心为他们着想,让他们摆正什么事应该做 , 什么事不应该做的心态,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找到心理、思想、体力的合理释放点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这些所谓“问题学生”多有一些逆反心理,老师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 , 采取强制措施,那样即使能服的住人,也服不了他们的心 , 甚至会有更严重的对抗 。
2、对待“问题学生”要有充分的信任、尊重和理解 。优等生和所谓“问题学生”有了错误,老师在处理过程中要一视同仁,惩罚合理,不要在态度上和惩罚上有什么不同,面对有错误的优等生不予批评 , 不了了之,而对“问题学生”却大训特训,狠批一顿,这是教育的一个误区 , 千万要不得 。要给予“问题学生”更多地尊重信任与理解 。
【道德教育和法律的区别在于】
3、对待“问题学生”要给予比普通学生更多的爱 。可能一提起“问题学生”,很多老师就爱不起来,这也是教育的一个误区 。多看他们的优点,少看缺点;多鼓励,少批评 。给予他们的爱要多一些,用真心、真情去打动他们 , 感化他们,就会使他们改掉恶习,走上正轨 。
4、对待“问题学生”要给予一颗宽容的心 。“问题学生”活泼好动 , 思想活跃,难免会脱离老师思想里的那个“圈” 。多给学生一些自己的空间,老师要宽容一些 , 不必太苛责,只要他们的做法不出“大圈”,不出“大格” , 不必太过限制 。
5、对待“问题学生”要坚持做到“三不” 。不挖苦学生 。当学生做错事时,要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 。不体罚与变相体罚 。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 , 或没有按要求去做,要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 。“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 , 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 。心罚的副作用很大,学生觉得侮辱了他们的人格,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与老师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
- 软件开发中的SD、SE、QA和RD是什么意思?
- 脆皮豆腐的家常做法
- 新义务教育法修订的时间是
- 土豆家常做法怎么做好吃又简单
- 牡丹吊兰怎么养殖
- 广告合同印花税税率如何规定的
- 真值表与逻辑电路的关系
- 有房产证购房合同还有用吗
- 怎么做网页游戏,想找人一起做个网页游戏,有很好的想法,但不知从哪里下手。需要投资吗?
- 明日之后凝神打击和无坚不摧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