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园林植物的配置有什么特点?

1.中国人对自然的有情观
中国人抱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自然情有独钟 。“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 。
中国古典园林对植物的利用是自然有情观的一种体现 。它在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花木的栽植 。“园,所以种树木也” 。植物不仅有幼壮苍老之体态差异 , 而且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植物之间更是姹紫嫣红,斗奇争艳,目不暇接,若循其生长特性将之合理搭配,则更是美者益显,诗情画意 。
植物之于建筑,犹如服装之于人体 。没有植物映带的建筑便缺乏含蓄、生动的韵味,况且“艺花可以邀蝶 , 垒石可以邀云,栽花可以邀风,种蕉可以邀雨 , 植柳可以邀蝉” 。植物将自然界的鱼虫云光纳入园林之中,园林由之丰富多彩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松柏比喻君子坚贞的品德 , 植物变成了人格的象征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爱菊,周敦颐“出污泥而不染”之爱莲,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爱梅 , 这种寓情于物的手法在我国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
在中国人眼中,植物是感情和吉祥的化身 。他们称牡丹为“花王” , 芍药为“花相”,月季为“花后” 。榉树谐音中举,紫薇意味高官 。梅、兰、竹、菊被视为花中“四君子”,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 。玉兰、海棠、牡丹、桂花齐栽,象征“玉堂富贵” 。并认为中门种槐,便能三世昌盛,还有石榴意味多子多孙,紫荆象征和睦,萱草代表忘忧之意等 。
宋代张景修的十二客之说,将牡丹视为贵客,梅为清客,菊为寿客,瑞香为佳客,丁香为素客,兰为幽客,莲为净客,桂为仙客,茉莉为远客,蔷薇为野客,芍药为近客,荼为雅客 。曹瑞伯的十友之说,将荼视为韵友 , 茉莉为雅友,瑞香为殊友,荷花为净友,岩桂为仙友,海棠为名友,菊花为佳友,芍药为艳友,梅花为清友,栀子为禅友 。发展到姚宽《西溪丛语》中所列的花卉三十客,以至程綮《三柳轩杂识》中的花卉五十客,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花木因人的偏好、理解而为“客”、“友”,甚至可为人妻(林逋的梅妻鹤子) 。
由于古人常将植物的个性与人联系在一起,植物自然就有贵贱之分 。有些植物因为具有特殊的形态和性质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这种传统习惯影响着整个国民的审美趣味 。
历代文人多有对这些植物的描述 。兰花,因孔子“且夫芝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我们常将轻视名利遁迹深山的学者称为“空谷幽兰” 。张潮因柳之柔和而将其比作淑女,并以为柳树是宇宙中感人最深的四种物件之一 , 许多诗人画家都因竹“未出土时先有节,于凌霄处仍虚心”而对其满含深情 。由于这些植物具有生动的生物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园林中广为人们所采用 。
2.风水说与植物
风水说的核心内容是强调整体环境模式 。中国古人对周围环境的重视远远重于房子本身 。融中西文化于一身的林语堂曾对这点作了论述,“因为人人知道择居之道,要点不在所见的内部什么样子,而在从这所屋子望出去的外景是什么样子,所着眼者实在在屋子的地位和四周的景物……所以中国人对于房屋和花园的见解都以屋子本身不过是整个环境中的极小部分” 。
风水说的环境吉凶观认为建筑周围山上林木茂盛为吉,并常通过在建筑环境中植“风水树”或“风水林”来聚气 。
清代林牧在《阳宅会心集》卷上种树说中曰“村乡之有树木,犹人之有衣服,稀薄则祛寒,过厚则苦热,此中道理,阴阳务要冲和” 。又曰:“如四应山环局窄,阳气不舒 , 不可有树以助其阴,即或堂局宽平而局外有低山护卫者,亦不可种树,惟于背后左右之处有疏旷者则密植以障其空,若上手不是障空 , 不必种树以闭天门” 。在此观念的影响下,理想的建筑外部环境常呈现一种既封闭(四周为山屏)又开敞(树的种植疏密有致)的园林化空间 。山林寺庙更是如此 。
风水理论最反对伐树 , “乡中有多年之乔木,与乡运有关,不可擅伐,……或有高密之树 , 当位之不吉而应伐者,……于随年岁宫交承之际 , 渐减去之,不可一旦伐清 。盖树之位吉者 , 伐则除吉,位凶者,动亦招凶” 。
风水赋予树木如此神圣的地位,以树来象征人的命运的吉凶,这不能单纯认为是迷信,其实是先人对生物链中环环相扣,一环影响一环的初步感性认识,从而使自然环境得以保护 。
风水说认为树木种植的总原则是为了舒适,借此可保证建筑环境的清洁和宁静 。但有许多规定,如不可在大门前种大树,因为大树在门前不但阻挡阳光,阻扰阳气生机入内,同时也不易驱出屋内的阴气 。在实际生活中,门前种大树不仅出入不便,而且易招雷击 。
风水说对树种的选择也有讲究 。风水认为“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柰杏”,又曰“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槐百鬼不近”、“宅东有杏凶 , 宅北有李、宅西有桃皆为*邪”,以及“门前喜种双枣,四畔有竹木青翠则进财”等 , 这些规定看似无稽之谈,联系植物的生长习性 , 却是颇有科学道理的 。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荟萃文化、积淀传统的有力形式 。园林的一木一石,总关乎情 , 它们的设置、结构都与创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相联系 。
3.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
园林植物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利用是不尽相同的 。《诗经》所反映的早期园林中人们常植一些能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的植物,如桑树、檀树、榛、栗、桃、李、梅、杏等,发展到宋代,人们对花木的选择栽培,已形成自身的特色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中的园林各园有各园的植物造景特色 。富郑公园以大面积的竹海和小面积的梅台见长,清雅高洁;归仁园则牡丹、芍药衬以修篁翠竹,浓艳华贵;苗帅园有古七叶树两棵对峙,高百尺,春夏苍郁如山,无与伦比 。园林因植物之不同而各具风采 。明末清初,园林常用一种花木成片种植以构成单纯的群体植物景观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提到园内同种花卉的沿线栽植,所谓“九径” , 选取江梅、海棠、桃、李、橘、杏、红梅、碧桃、芙蓉9种花木,各种一径 , 做到“一径花开一径行” 。王氏拙政园中,听松风处多苍松,瑶圃植江梅数百株,柳奥多柳 。这些园林多以一种花木成片种植,以构成局部意境为特色 。
到了清代中期 , 园林建筑所占的比重增大,植物不可能大片密植,因此园中多采用同种植物少量丛植或采用几种花木少数植株进行群植 。如在粉墙前置湖石数块,再配芭蕉、翠竹和其他花木,使富于诗情画意 。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极为讲究 。钱谦益《履园丛话》中曰:“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 , 方称佳构” 。园林要达到曲折有致的意境,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也起很大的作用 。
古人对花草树木的选择配置积累了许多经验 。清代陈昊子《花镜》卷二“种植位置法”提出园林植物配置只有“因其质之高下 , 随其花的时候,配其色之深浅,多方巧搭 。虽药苗野卉 , 皆可点缀姿容,以补园林之不足 。使四时有不谢之花,方不愧名园二字” 。
对于植物的宜阴、宜阳、喜燥、喜湿、当瘠、当肥者 , 古人认为都应顺其性情而朝夕体验之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园林璀璨,万卉争荣 。如:“若逆其理而反其性,是采薜荔于水中,搴芙蓉于木末,何益之有哉” 。“花之喜阳者,引东旭而纳西辉 , 花之喜阴者,植北囿而领南薰”,“杜鹃花极烂熳 , 性喜阴畏热,宜置树下阴处”,“芙蓉宜植池岸 , 临水为佳,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 , 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
植物配置在满足其生物学特征的前提下,必须注意位置的选择 。陈昊子曰:“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屋之鲜丽人;有佳卉而无位置,犹玉堂之列牧竖” 。如“园中地广,多植果木松篁,地隘只宜花草药苗 。设若左有茂林,右必留旷野以疏之;前有芳塘,后须筑台榭以实之;外有曲径,内当垒奇石以邃之” 。
花木的色相配合则应根据花之性质而定 。对于这点,如“牡丹、芍药之姿艳 , 宜砌雕台,佐以嶙峋怪石,修篁远映”;“梅花、蜡瓣之标清 , 宜疏篱竹坞,曲栏暖阁,红白间植,古干横施”;“水仙、瓯兰之品逸,宜磁斗绮石,置之卧室幽牖,可以朝夕领其芳馥”;“桃花天冶,宜别墅山隈,小桥溪畔,横参翠柳,斜映明霞”;“杏花繁灼 , 宜屋角墙头,疏林广榭 。”“梨之韵,李之洁,宜闲庭广圃 , 朝晖夕蔼;或泛醇醪,供清客以延佳客 。”;“榴之红,葵之璨,宜粉壁绿窗;夜风晓月,时闻异香,拂尘尾以消长夏”;“荷之肤妍,宜水阁南轩 , 使薰风远麝,晓露擎珠 。菊之操介,宜茅舍清斋,使带露餐英 , 临流泛蕊”;“海棠韵娇,宜雕墙峻宇,障以碧纱,烧以银烛 , 或凭栏 , 或欹枕其中”;“木樨香胜,宜崇台广厦,挹以凉飕,坐以皓魄,或手淡 , 或啸咏其下”;“紫荆荣而久,宜竹篱花坞”;“芙蓉丽而闲,宜寒江秋沼”;“松柏骨苍,宜峭壁奇峰 。藤萝掩映,梧竹致清,宜深院孤亭,好鸟闲关 。至若芦花舒雪 , 枫叶飘丹,宜重楼远眺”;“棣棠丛金,蔷薇障锦,宜云屏高架”;…… 。
文震亨《长物志》卷二花木篇也对园林植物的配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第繁花杂木,宜以亩计 。乃若庭除槛畔,必以虬枝古干 , 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 。或水边石际,横偃斜披,或一望成林 , 或孤枝独秀 。草木不可繁杂,随处植之,取其四时不断 , 皆入图画” 。而针对不同个性的植物,配置应突出其最佳特性,如“桃李不可植庭除,似宜远望”;“红梅、绛桃俱借以点缀林中,不宜多植”;“梅生山中,有苔藓者,移置药栏,最古”;“杏花差不耐久,开时多值风雨,仅可作片时玩”;而“蜡梅冬月最不可少” 。文震亨还对传统园林植物的配置作了逐一论述 。他认为“玉兰宜种厅事前 。对列数株,花时如玉圃琼林,最称绝胜”;“牡丹、芍药因被称为‘花王、花相’ , 属花中贵裔 。故栽植赏玩,不可毫涉酸气 。应用文石为栏,参差数级,以次列种 。……忌二种并列 , 忌置木桶及盆盎中”;“山茶人家多配以玉兰,以其花同时,红白灿然”;“桃则为仙木,能制百鬼,种之成林 , 如入武陵桃源 , 亦自有致,第非盆盎及庭际物”;他认为若“桃柳相间,便俗”;“李如女道士,宜置烟霞泉石间,但不必多种耳”;“杏宜筑一台,杂植数十本”;“梅属幽人花伴,取苔护藓封,枝稍古者 , 移植石岩或庭除,最古 。另种数亩,花时坐卧其中 , 令神骨俱清”;“蜡梅寒月庭除,亦不可无”;“植紫荆不如植棣棠犹得风人之旨”;“松属最高贵者,取栝子松(白皮松)植堂前广庭,或广台之上 , 不妨对偶 。斋中宜植一株,下用文石为台,或太湖石为栏俱可 。水仙、兰蕙、萱草之属,杂莳其下 。山松宜植土冈之上,龙鳞既成,涛声相应”;“桂宜辟地二亩,取各种并植 , 结亭其中,勿以他树杂之”;“柳须临池种之 。柔条拂水,弄绿搓黄,大有逸致”;其他如“槐榆宜植门庭 , 板扉绿映,真如翠幄”;“梧桐株绿如翠玉,宜种广庭中”;“椿应圃中沿墙,宜多植以供食”;文震亨还对竹子的种植作了详尽的描述,并认为“药栏中不可缺罂栗 , 萱草宜墙边连种一带,花时一望成雪,若植盆石中,最俗”;“水仙杂植松竹之下,或古梅奇石间,更雅” 。
历代诗词、散文、游记等文体亦有园林植物配置的零星记载 。中国古典园林非常重视四季植物景观的创造 。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载杭州西湖的四时之景 , “春则花柳争妍,夏则荷榴竞放,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瑞雪飞瑶” 。《园冶》中有许多诗句,也多涉及花木的开谢与时令的变化以及花木配置的句子 。如“衣不耐新凉 , 池荷香绾,梧叶忽惊秋落,虫草鸣幽” 。“但觉篱残菊晚,应探岑暖梅先” 。又如“梧荫匝地,槐荫当庭” , “插柳沿堤 , 栽梅绕屋”,“院广堪梧,堤湾宜柳”,“风生寒峭,溪湾柳间栽桃;月隐清征,屋绕梅余种竹,似多幽趣,更入深情” 。
明代刘侗所著《帝京景物略》 , 其中“白石庄”一园有这样描叙:“庄所取韵皆柳 , 柳色时变,闻者惊之;声亦时变也,静者省之 。春,黄浅而芽,绿浅而眉;春老 , 絮而白;夏,丝迢迢以风,阴隆隆以日;秋,叶黄而落,而坠条当当,而霜柯鸣于树” 。这是就垂柳四时之景的生动描写 。
清陈昊子在《花镜》序中曰,“春时梅呈人艳 , 柳破金茅,海棠红媚,兰瑞芳绔,梨梢月浸 , 桃浪风斜,树头蜂抱花须,香径捷迷林下 。一庭新色,遍地繁华;夏日榴花烘天 , 葵心倾日,荷盖摇风,杨花舞雪,乔木郁蓊,群葩敛实 。篁清三径之凉,槐荫两阶之灿 。紫燕点波 , 锦鳞跃浪;秋时金风播爽,云中桂子,月下梧桐,篱边丛菊 , 沼上芙蓉,霞升枫柏 , 雪泛荻芦 。晚花尚留冻捷 , 短砌犹噪寒蝉;冬至于众芳摇落之时,而我圃不谢之花 , 尚有枇杷累压,蜡瓣舒香 , 茶苞含五色之葩,月季呈四时之丽 。檐前碧草 , 窗外松筠” 。把一年四季庭园花木景色,描写得如诗如画 。
清代安徽歙县“檀干园”镜亭上有一楹联“喜桃露春浓 , 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偏历俱忘 , 四时且凭花事告”,描绘了花木四季时序之景 。
窦武曾说:“只有分析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文化背景下的全部理想 , 才能完全理解造园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是循着山水画的轨迹发展的 。中国山水画运动的、无灭点的透视,无限的、流动的空间,决定了中国造园的方式是以有限空间、有限景物造无限意境” 。宗白华《艺境》中说:“一天的春色寄托在数点桃花,二三水鸟启示着自然的无限生机” 。
中国古典园林以文人私家园林为其主流 , 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都受其影响,皇家园林甚至是各地园林的荟萃 。古典私家园林尤以江南园林为其精华 。其植物造景常以简洁取胜,“贵精不在多”,以孤植或三四株丛植为主 。单株的选择以色、香、姿俱全者为上品;两株的一俯一仰;多株丛植则各有向背,体现动势 。这种看似散乱,实则相互呼应的配置手法与中国画的“经营位置”颇为吻合 。再如苏州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庭院 , 呈狭长形 。庭中以桂花为主间以腊梅、白玉兰、槭树、西府海棠、鸡爪槭等,突出“小山丛桂”主题同时也做到四季有景 。苏州环秀山庄假山、藤萝丛生,宛若自然 。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并无固定模式,但总是取法自然,因地制宜进行 。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
摘要:生态已成为社会的时尚名词 ,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本文阐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科学内涵,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在不同的生态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配置上都要注重它的原则 , 配置方式 , 艺术手法,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 。以及论述了关于生态型造景的类型及产生的效益,并结合植物景观设计要求,提出了植物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为生态园林建设提供帮助 。
关键词:生态 园林 植物配置
1、前言
人类在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 , 创造出了高度的社会文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人们在享受其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却不得不面临全球环境的变化、人口聚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威胁人类生存的严峻现实 。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失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人类的生存不仅需要一个优美、&考&试大$舒适的环境 , 更需要一个协调稳定、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生态园林的产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层次的体现,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
传统的园林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1].随着生态园林的深入和发展,与及景观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而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在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 , 通过学习我觉得植物配置是植物造景的基本技艺,它不同于纯功能性的农田防护林带或经济用途的人工林,果园,苗圃以及花圃等等,它的不同就在于艺术两个字 。园林植物配置时应包括各植物之间的艺术配置,也与其它的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结合 。充分发挥它们与功能相结合的观赏特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求得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 [2].
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科学内涵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 。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 , 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 , 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3].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 , 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
2、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2.1、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佯与统一的原则 。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总之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我觉得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 。过于繁杂的色彩也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太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就会显得单调呆板 。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
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 。如:来宾市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 。同龄乔木树种,或在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统一感 。一座城市中树种规划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 。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大,形成该城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量少 , 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作用 。如:我们那县城凌云县盛产各种竹类,在竹园的景观设计中,众多的竹种均统一在相似的竹叶及竹竿的形状及线条中,但是丛生竹与散生竹有聚有散;高大的毛竹、或麻竹等与低矮的箐竹配植则高低错落;方竹、佛肚竹则节间形状各异;紫竹、金竹、等则色彩多变 。这些竹种经巧妙配植,就很能说明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 。
2.2、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 。
植物景观设计时都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 , 体现调和的原则 , 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 。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 , 配植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 。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 , 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 。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 。
当植物与建筑物配植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 。如百色起义纪念碑两侧用高大的雪松与雄伟庄严的陵墓相协调;南方有些与建筑廊柱相邻的小庭院中,大多数都栽植竹类,竹竿与廊柱在线条上极为协调 。
2.3、均衡的原则:这是植物配植时的一种布局方法 。
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比较顺眼一点 。如色彩太浓重、体量太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那么给人以重的感觉;相反,&考&试大$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减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 。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及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 。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 。如:百色市澄碧湖风景区各种花草树木都有,种类繁多,但在植物配置上很讲究,如婉蜒曲折的园路两旁,路右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邻近的左侧就植以数量较多 , 单株体量较?。?成丛的花灌木,以求得均衡 。
2.4、韵律和节奏的原则: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 。
我们凌云县的水源洞洞边植物配置就是一例 。云栖竹径 , 两旁为参天的毛竹林,如相隔50m或100m就种植一棵高大的枫香,则沿洞边游赏时就会感到不那么的单调,人如走在画中,有一定的韵律感变化 。
 3、植物配置方式
3.1、自然式的树木配置方法,多选树形或树体部分美观或奇特的品种,以不规则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种形式 。
3.1.1、孤植单株树孤立种植,孤植树在园林中,一是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作观赏用 。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 。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 。常用于大片草坪上、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与山石相互成景之处 。
3.1.2、丛植一个树丛由三五株同种或异种树木至八九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 。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求得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表现树种的个体美 。
3.1.3、群植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 。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为主,具有“成林” 。
3.1.4、带植林带组合原则与树群一样,以带状形式栽种数量很多的各种乔木、灌木 。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 。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 , 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
3.2、规则式配植
3.2.1、行植:在规则式道路、广场上或围墙边沿,呈单行或多行的,株距与行距相等的种植方法 , 叫作行植 。
3.2.2、正方形栽植:按方格网在交叉点种植树木 , 株行距相等 。
3.2.3、三角形种植:株行距按等边或等腰三角形排列 。
3.2.4、长方形栽植:正方形栽植的一种变型 , 其特点为行距大于株距 。
3.2.5、环植:按一定株距把树木栽为圆环的一种方式,可有1 个圆环、半个圆环或多重圆环 。
3.2.6、带状种植:用多行树木种植或带状,构成防护林带 。一般采用大乔木与中、小乔木和灌木作带状配置 。[2]
4、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4.1、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 。在树丛组合时,要特别注意相互间的协调 , 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比较适合 。
4.2、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 , 有的比较规整 , 如杜英;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 。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
4.3、起伏和韵律韵律有两种,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由韵律” 。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但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这样才产生节奏韵律感,尽量避免布局呆板 。
4.4、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 。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 。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 , 栽植密度宜大,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加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 。
5、植物种类的选择
植物具有生命 , 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 。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 , 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 。
首先,我们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配植的树种 , 特别是在经济和 技术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区,尤显重要 。以地处亚热带地区为例,最新推荐使用的优良落叶树种,乔木类有无患子、栾树等 。耐寒常绿树种,乔木类有山杜英等 。
其次,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条件配植的树种 。例如,杜鹃、茶花、红花继木等喜酸性土树种,适于PH值5.5至6.5含铁铝成分较多的土质 。而黄杨、棕榈、桃叶珊瑚、夹竹桃、枸杞等喜碱性土树种,适于PH植7.5至8.5、含钙质较多的土质;第三,要根据树种对太阳光照的需求强度,合理安排配植的用地及绿化使用场所第四 , 要根据环保的要求进行配植的树种 。在众多的树木之中,有许多不光具有一般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防风、固沙、防火、杀菌、隔音、吸滞粉尘、阻截有害气体和抗污染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地、工矿区、居民区配置林木时,我们应该根据各个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配置适宜的树木 。例如 , 在柳州市工业污染比较大的城市中,在粉尘较多的工厂附近、道路两旁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 , 应该多配置一些侧柏、桧柏、龙柏,悬铃木等易于吸带粉尘的树木;在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业区特别是化工区,应该尽量多栽植一些能够吸收或抵抗有害气体能力较强的树木,如广玉兰、海桐、棕榈等树木 。
第五 , 要根据绿地性质进行配置 。各街道绿地、庭园绿化中,根据绿地性质,规划设计时选择适当树种 。如设计烈士陵园绿化,树木选择常绿树和柏类树,表示烈士英雄“坚强不屈”高尚品德 。在幼儿园绿化设计,选择低矮和色彩丰富的树木 , 红花继木、金叶女贞、十大功劳由红、黄、绿三色组成,带来活泼气氛 。还要考虑不能选择有刺、有毒的树木 。如夹竹桃、构骨等树木 。
6、生态型造景的类型
生态型造景是按照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运用生态工程创造各种类型和结构的,能够长期稳定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类型有:
6.1、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重要类型,多选择观赏价值高、多功能的园林植物,运用风景美学原理,经科学设计、合理布局 , 构成一个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整体,体现多单元、多层次、多景观的生态型 。观赏型植物群落中季相变化应用最多,园林工作者在设计中应讲究春花、夏叶、秋实、冬干,&考&试大$通过对植物的合理配置,达到四季有景 。
春暖花开,许多乔灌木、花卉纷纷绽放花蕾 。例如:碧桃、迎春、白玉兰、樱花、榆叶梅、丁香类、绣线菊类、、蜡梅、牡丹、海棠等,姹紫妍红地点缀着缤纷的春季 。到了夏季,绿荫片片,树种不同,叶片色彩有嫩绿、浅绿、黄绿、灰绿、深绿、墨绿等,既给人们带来阵阵凉爽,又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夏季开花的植物有荷花、合欢、紫薇、木槿、栾树、等等很多 。秋季硕果累累,不仅增添了城市的色彩美,还增添了丰收的喜悦 。而冬季对植物的观赏焦点可以转移到植物的枝干 。如干皮为红色或红褐色的红继木、马尾松、山桃、干皮为白色或灰白色的白桦、白皮松,毛白杨、等;干皮为绿色的竹、梧桐;等,而且北方冬天的树挂也是极精彩的一景 。当然,常绿树在冬季仍呈现出生命的绿色,让人们眼里永远充满生机 。众多优秀园林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经过合理的配置呈现出迷人的景色,让游人一年四季享受美妙的景观变化 。
6.2、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的配置 , 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利用植物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们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 。在公园、居民区,尤其是医院、疗养院等医疗单位,应以园林植物的杀菌特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植物的吸收CO2、降温增湿、滞尘以及耐荫性等测定指标,选择适用于医院型绿地的园林植物种类,如具有萜烯的松树、具有乔柏素的柏树 , 具有雪松烯的雪松 , 香花中的芳香植物等 。
6.3、耐污型人工植物群落以园林植物的抗污染特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污染物特性等测定指标 , 进行分析 , 选择出适于污染区绿地的园林植物[4].以通风较好的复层结构为主,组成抗性较强的植物群落 , 有效地改善重污染环境局部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对人们健康有利 。
例如:柳州市是个工业城市污染比较大的城市,适用于种植的植物群落有:污染区厂房的种植模式设计可用:侧柏(或云杉)+ 毛泡桐 (或银杏、构树、);污染区厂房与生活区隔离带绿化植物种植模式设计可用:桧柏 (或侧柏)+毛白杨(或泡桐、构树)也可以种植一些防火隔离的树种比如:银杏,冬青、枫香、等等 。
上述几种种植模式设计,以抗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结合抗污性强的新优植物 , 既丰富了植物种类,美化了环境,又适应了粗放管理 , 适合污染区大面积绿化养护管理的需要 。
6.4、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在公园、植物园、动物园、风景名胜区,收集多种植物群落 , 按分类系统,或按种群生态系统排列种植,建立科普性的人工群落 。植物的筛选 , 不仅着眼于色彩丰富的栽培品种,还应将濒危和稀有的野生植物引入园中,既可丰富景观 , 又保存和利用了种质资源,激发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
6.5、文化性人工植物群落特定的文化环境如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风景名胜、宗教寺庙、古典园林等 , 要求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的景观意识,引起共鸣和联想[4].不同的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和环境气氛,如常绿的松科和塔型的柏科植物成群种植在一起,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气氛,高低不同的棕榈与凤尾丝兰组合在一起 , 则给人以热带风光的感受,开阔的疏林草地 , 给人以开朗舒适、自由的感觉,高大的水杉、雪松则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感觉 。各种植物不同的配置组合,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是诗人白居易对植物形成春光明媚景色的描述 。“独作幽簧里,弹琴复长萧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诗人王维对植物所形成的对植物“静”的感受 。
6.6、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建设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发展具有经济价值的乔、灌、花、果、草、药和苗圃基地,并与环境协调,既满足市场的需要 , 又增加社会效益 。
例如:植物群落桧柏+银杏—接骨木+连翘—金银花+芍药,以药用植物为主,尽可能创造景观变化 。连翘春季夺目 。金银花、芍药等春夏之季竞相争研;秋季银杏渲染片林景色,果实又可入药(为名贵中药材) , 冬季桧柏苍翠打破萧条景象 。因此,该植物群落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 , 亦可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为就近及远道市民提供游憩、观景的场所[5].
7、生态园林产生的效益
7.1、景观效益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扩大了绿量,提高了透视率 , 创造了优美的林冠线和自然的林缘线,比零星点缀的植物个体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 , 不同的地理位置,营造多姿多彩的植物群落,能够限度的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的渴求,调和过多的建筑、道路、广场、桥梁等生硬的人工景观对人产生的心理压抑 。园林中的植物群落与山坡、建筑、水体、草坪等搭配及易形成主景,山坡上的植物群落可以衬托地形的变化 , 使山坡变的郁郁葱葱,创作出优美的森林景观;建筑物旁的植物群落对建筑物起到很好的遮挡和装饰作用 , 城市建筑也因掩映于充满生机的植物群落而充满活力;以草坪为背景和基调营造的植物群落能够丰富草坪的层次和色彩,&考&试大$提高草坪和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 。
【国内园林植物的配置有什么特点?】
7.2、生态效益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 。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 。植物群落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层次与数量,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高,光合能力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比单层树木大,例如乔灌草结合的群落产生的生态效益比草坪高4倍 。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稳定性强,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也明显增强,因此 , 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环境 , 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5].
7.3、社会效益生态园林的社会效益,不仅仅是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文体活动,以吸引游客为主,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态园林绿地的观点,把园林办成人们走向自然的第一课堂 , 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启示人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处 , 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 。创建知识型植物群落,激发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 , 则让人们同植物和睦相处;生产型植物群落告诉人们绿色植物是生存之本;观赏植物群落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住宅附近成片的植物群落,有助于消除人们的身心疲劳和精神压抑,及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公益观念 。通过日常对自然界的荣枯(生长、开花、凋谢、季节变换)和生命活动(鸟类、小动物等动物)的接触,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自觉性、创造力、想象力以及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绿色植物,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 。所以生态园林应是人类模拟大自然的缩影,园林不单是游憩场所,而应是人类得诸自然、还诸自然的一块人工植物群落 。
7.4、经济效益现在植物的养护管理手段,浪费财务、时间和人力,又会污染环境 。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自我维护和调节能力 , 可以将树叶转变为植物营养的原料,变废为宝,减少不必要的养护管理工作 。建立阳性与中、阴性,深根与浅根,落叶与常绿 , 针叶与阔叶等混交类型的植物群落,使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生态因子,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又可防止病虫害,例如:松栎混交可互相抵御松毛虫,从根本上降低了养管费用 。另外,园林植物具有多种经济价值 , 园林经济效益应从目前第三产业收入向着开发园林植物自身资源转化[5].
8、注意问题
8.1、关于植物群落每一种植物群落应有一定的规模和面积、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来表现群落的种类组成 , 规范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保证群落的发育和稳定状态,群落中组合不是简单的乔、&考&试大$灌、藤本、地被的组合,应从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寻找生长健康、稳定的组合,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建立适合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群落 。
8.2、遵从“互惠共生”原理 , 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4].例如:兰科植物、云杉、桦木、雪松、核桃、桑等植物与菌根具有共生关系;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 , 如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可见在配置植物种类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 。
8.3、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由于我们所处的各个城市规模都不一样,经济发展也不平衡 ,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我们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 。只有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 。城市中空气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 , 所以在选择植物时应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能较快的产生生态效益,而且能体现地方特色 。
9、结论
总之 , 通过学习我觉得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都是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园林本身就是一门交叉的学科 , 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因此,我们做园林设计时要与农业、林业、水产养殖等行业,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生态园林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 , 不能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因此 , 我们还要继续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园林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 , 极大地改善、丰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