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技术很少用于数据业务网络,主要是因为其资源利用效率和可靠性低 。分组交换技术通过统计复用方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而且当出现线路故障时,分组交换技术可通过重新选路重传,提高了可靠性 。但是现实情况是:许多线路资源由于缺少交换能力而未被使用 , 使用的线路资源利用率往往不到百分之十,路由器平均一年的宕机时间不到5秒,发生故障的概率很小 。因此上述原因对于当今选择交换技术没有意义 。
而另一个方面,分组交换是非面向连接的,对于一些实时性业务有着先天的缺陷,虽然有资源预留等一系列缓解之道,但并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 。因此这些业务的QoS问题较为复杂 。而电路交换技术是面向连接的,很适合用于实时业务,其QoS问题要简单得多 。同时,与分组交换技术相比,电路交换技术实现简单且价格低廉,易于用硬件高速实现 。且由于其不需要缓冲区,而光缓冲技术似乎还比较遥远,因此它更易于与光技术融合 。当然 , 电路交换技术的用户与WDM之间的流量粒度不匹配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解决 。如果抛开现有的设施,从头组网的话,相信大家选择电路交换技术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这里可以举出一个例子对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做一个比较 。假设一个服务器通过一条1Mbit/s的链路与100个用户连接,其结果如表1所示 。
表11Mbit/s链路与100个用户连接结果表: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
带宽 1Mbit/s 10Kbit/s
平均时延 50s 100s
最大时延 100s 100s
我本科的毕业设计也是做ZigBee的,实现一个果园环境监控系统 。我讲讲我做这个毕业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学习方向,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
1、硬件
对ZigBee协议有基本了解的都知道,它只是一种协议,类似于TCP/IP协议 , 很多嵌入式平台(如ARM、Linux等)都可以实现 。比较主流的用于构建ZigBee拓扑网络的嵌入式平台是CC2530/2430系列单片机,它们是TI公司专门设计用于搭建ZigBee网络的芯片,内置强大的ZigBee协议栈支持 。CC2530/2430基于C51开发的 , 所以片上资源和接口和C51/C52系列单片机类似,学懂了51单片机,学这个也很简单了 。
所以要搭建ZigBee网络,首先要搞懂CC2530/2430的硬件资源(只做APP层基本可以不用深入理解指令集) 。从最小系统入手,电源电路、晶振电路、复位电路等,以及一些嵌入式基本通信协议,如iic、spi、RS232/485等,还有AD/DA模块,这个用于温度传感器(模拟的)数据采集 。
2、软件
ZigBee协议栈的底层都是TI公司已经设计好了的,自组网、网络拓扑、路由、发送/接收数据包等,这些网络操作都封装好并提供给用户编程接口 , 直接在APP层调用就行,若只做简单开发无需深入了解物理层和链路层,只要通过开发文档把这些需要用到的编程接口弄明白(类似于C语言的封装库,只管调用,不管实现) 。
还有就是传感器编程(如题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市面上太常见了,基本都是通过iic或者其他通信协议直接读数字信号,连数模转换都不需要 , 源代码网上都一搜一大堆,直接拿过来用就行,稍微调一下接口和时序什么的 。
3、网络拓扑
由于底层自组网的特性,我们只要简单地了解组网、路由、鉴权、发/收包等基本内容(应付答辩?。?nbsp;, 因为底层的封装实现……你想看都看不到,只能通过官方文档大概知道它是怎么处理的 。除了APP层,其他的交给协议栈来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