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小时候吃过的街边美食吗?

童年记忆里的好吃的,未必有多珍贵、名贵 , 之所以过了很多年还没有忘记,是因为里边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
我的童年在京郊农村度过 , 记忆里有这么几样好吃的 。
1.油渣烙饼
油渣儿 , 就是用猪脂油、水油和肠油等炼取油以后 , 剩下来的渣滓 。把油渣儿先用热水发一发,再剁碎,放入小麦白面,共和成硬一点儿的烙饼面,再在大案上将其用面杖擀开,尽量擀得薄些四为了增加其咸味和层儿多些,在饼上涂一些花生油,再撒上些细食盐 , 然后卷好,再盘成圆盘儿,再轻轻擀开 , 使之成饼形,放到柴锅中去烙熟,即可供食用 。
其饼香而有肉味之美,层儿又多;油在其中,露其外则更美 。猪油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是一种高档的食品 , 价格超过瘦肉,也非常抢手,经常是需要预定才能买到,当然现在猪油没人要了,油渣烙饼也极少有人家做了 。邻居曾经调侃:“这30年里 , 除了大油没涨价,其他都涨 。”
2.芝麻酱糖饼
芝麻酱糖饼可算得是家常主食中的佳品了 。相声《钓鱼》里 , “二他爸爸”说:“二他妈妈,给我烙俩糖饼,我到那儿闭着眼拿个百儿八十条来!”可见,这糖饼非比寻常?。?
芝麻酱糖饼的做法很简单,与制普通的烙饼差不多:把小麦白面和成烙饼面 , 先醒一醒,然后将面在面板上擀成圆片儿,上面涂上芝麻酱,在酱上洒上黑糖,从下到上卷成卷儿,再盘面卷成圆形,撒上薄面,擀成饼,放于柴锅内烙 , 随烙随往饼上刷些花生油 , 至熟,即可供食 。其饼松软可口,就粥食用甚美 。现在有些主食厨房也出售芝麻酱糖饼,但我还是觉得我妈烙的最好吃 。
3.崩鸡蛋
这个都找不到贴切的配图 。崩鸡蛋又叫“铁勺蛋”,是乡村老太太给小孩子们常做的一种小吃 。俚语常说:“头疼脑热的发汗,身子不舒坦给你崩个铁勺蛋 。”旧日,在乡村,遇有小孩“闹魔”或馋了,老太太就在碗内打个鸡蛋,加点咸盐,往烧热了的铁勺儿里一放 , 翻个个儿再熥熥就可以吃了 。也有直接往铁勺儿里打蛋的,但是 , 勺必须热,翻个儿要快,不必在勺内加什么油 。这种崩鸡蛋,保持了蛋的天然香美,略带一点咸味 , 很合胃压口 。特别是用农村小鸡才下出的鲜蛋,则更饶有风趣 。现在物质丰富了 , 鸡蛋也都是超市买的,鸡场里的鸡下的 , 也没人这么吃了 。
4.榆钱
春天,有的榆树在未开花之前就先长出了一串串的浅绿色种子 , 其形小而圆,中间有圆形的凸起,这就是榆树的种子,也就是榆钱 。榆钱,口语里读作“榆浅儿” 。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 , 又由于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 。
春天正是此物好吃的时候 。过时,则老了 , 就不可吃了 。小伙伴们就乘此时爬上树,一篮一篮地将榆树钱儿捋下,带回家中去做许多吃食 。如:榆钱粑落儿,榆钱饭、榆钱窝头、榆钱烙饼……最简便而拿手的好戏就是在树上先拣大的好的鲜榆钱儿吃个够,然后才往篮子里捋 。那些上不去树的小孩子在树下要吃鲜榆钱时,树上的孩子就拣榆钱长得密的地方,撅上一两枝儿扔下去给他们抢着吃,这是一种令人回味起来犹感甜蜜的儿时乐趣 , 而今天已经不能爬树,也享受不到这种乐趣了!
1、烤冷面,是一道黑龙江常见的地方特色菜肴 。发源地为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连珠山镇,油炸烤冷面制作方法简单 , 可以用鸡蛋,香肠等辅助材料,主要由酱料作为调味剂 。
2、手抓饼至今一直风靡全国,可搭配鸡蛋、猪肉叉烧、牛肉饼、粮心香肠、藤椒鸡排、培根、方火腿、鸡柳、蔬菜等辅料,香酥可口 , 老少皆宜 。
3、烤面筋是一种传统特色小吃 , 具有香辣味、孜然味等口味 。主要是将面筋制作成螺旋状坯料,放置于炭火上进行烘烤,撒上调料、酱汁即成 。
4、鸡蛋灌饼是用鸡蛋、面粉制作的一道小吃 , 它是源于河南信阳的特色传统名点,深受当地居民喜爱 。把鸡蛋液灌进烙至半熟的饼内,继续煎烙后烤制而成 , 饼皮酥脆蛋鲜香 。
【还记得你小时候吃过的街边美食吗?】
5、煎饼馃子是天津著名的小吃 。天津人、河北人把其作为早点 。由绿豆面薄饼,鸡蛋,还有馃子(油条)或者薄脆的“馃篦儿”组成,配以面酱,葱末,辣椒酱(可?。┳魑?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