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 , 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枫桥夜泊》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一、原文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二、注释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
三、译文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 , 愁绪搅我难眠 。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
四、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 , 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
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 。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 。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即可为证 。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 , 故有“夜半钟声”一句 。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 , 非指“乌鸦啼叫 。”“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 。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 。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
枫桥夜泊湖古诗枫桥夜泊的诗意
枫桥夜泊的诗意由语文网我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 , 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我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译文: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
诗意:
一个秋天的夜晚 , 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 。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 。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 。月落夜深,繁霜暗凝 。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 , 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 。“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整个一句 , 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 。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 。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 , 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 。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 。“江枫”与“渔火” , 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 。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 。“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 。“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 。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 。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 。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 。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 。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 。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 , 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 。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 。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 。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 , 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 。在张继同时或以后 , 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 , 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 , 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注释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
译文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 , 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 , 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 。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 。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即可为证 。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 。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 。”“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 。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 。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 , 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
名家点评
《庚溪诗话》:六一居士《诗话》谓:“句则佳矣 , 奈半夜非鸣钟时 。”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 , 即诸寺钟皆鸣 , 想自唐时已然也 。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 。”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 , 半夜钟声后 。”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 。”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
《批点唐诗正声》:诗佳,效之恐伤气 。
《诗薮》: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 。诗流借景立言,惟在声律之调 , 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目未交睫而斋钟声遽至,则客夜恨怀,何假名言?周珽曰:看似口头机锋 , 却作口头机锋看不得 。
《唐风怀》:南村曰:此诗苍凉欲绝,或多辨夜半钟声有无,亦太拘矣 。且释家名幽宾钟者,尝彻夜鸣之 。如于鹄“遥听缑山半夜钟”,温庭筠“无复松窗半夜钟”之类,不止此也 。
《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 。
《唐诗摘钞》:三句承上起下,深而有力,从夜半无眠至晓 , 故怨钟声太早,搅人魂梦耳 。语脉深深,只“对愁眠”三字略露意 。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 。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 。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
《笺注唐贤三体诗法》:何焯评:愁人自不能寐,却咎晓钟,诗人语妙,往往乃尔 。
《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 。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转辗反侧之意自见 。
《唐诗别裁》:尘市喧阗之处,只闻钟声,荒凉寥寂可知 。
《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
《大历诗略》:高亮殊特,青莲遗响 。
《网师园唐诗笺》:写野景夜景 , 即不必作离乱荒凉解,亦妙 。
《诗境浅说续编》:作者不过夜行记事之诗,随手写来,得自然趣味 。诗非不佳,然唐人七绝佳作如林,独此诗流传日本,几妇稚皆习诵之 。诗之传与不传 , 亦有幸有不幸耶!
《唐人绝句精华》:此诗所写枫桥泊舟一夜之景,诗中除所见所闻外 , 只一“愁”字透露心情 。半夜钟声,非有旅愁者未必便能听到 。后人纷纷辨夜半有无钟声,殊觉可笑 。
轶事传说
诗题争议
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唐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下卷收录张继此诗 , 题名为《夜泊松江》 。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收入此诗,诗题作《枫桥夜泊》 。
有人说应为《夜泊枫江》(唐仲武辑《中兴间令集》),有说“枫江古为封江”、“枫桥旧作封桥”(宋周遵道《豹隐纪谈》) 。也有说,“旧把此桥误作封桥,到王珪才改正为枫桥”(《吴郡图经续记》) 。更有说,“本为封江、封桥,王蚌改封为枫,人们震慑权势,只得趋附” 。但柯继承等指出,“唐以前早先枫桥称作封桥,吴语封、枫同音 , 以封桥误为枫桥,因河边有经霜红叶树之故 。根据张诗所表明的物候及月相分析推算 , 张诗当作于农历十月(阳历11月)深秋时分 , 江南水边多植乌桕之类树木,经霜叶红,古人诗中多混作为‘枫’ 。故江枫,是泛指江边的红叶类树,不必是枫 。
唐皇遗咒
传说唐武宗酷爱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诗 , 在他猝死前的一个月 , 他还敕命京城第一石匠吕天方精心刻制了一块《枫桥夜泊》诗碑,当时还说自己升天之日 , 要将此石碑一同带走 。于是在唐武宗驾崩后,此碑被殉葬于武宗地宫 , 置于棺床上首 。并且,唐武宗临终颁布遗旨:《枫桥夜泊》诗碑只有朕可勒石赏析,后人不可与朕齐福,若有乱臣贼子擅刻诗碑 , 必遭天谴,万劫不复!而且后来,传说北宋翰林院大学士郇国公王珪、明代才子文徵明,都因书刻此诗不好死 。
1939年,钱荣初刻完《枫桥夜泊》诗碑后也立即暴毙 。
【《枫桥夜泊》古诗赏析】
1947年,苏州名画家吴湖帆请张继也写刻了一块《枫桥夜泊》诗碑 。清现代诗人张继书唐代诗人张继的诗,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但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诗碑后,第二天便与世长辞了 。
方家质疑
宋代欧阳修读这首诗后提出了一个问题 。他在《六一诗话》中说:“唐人有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 。说者亦云:句则佳矣 , 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他以为三更半夜,不是打钟的时候,故诗句虽佳,却不符合现实 。他的引文 , 误“城外”为“台下”,“夜半”为“半夜”,不知是记忆之误,还是所见者为别的文本 。
对于欧阳修提出的意见,许多人都不同意 。《王直方诗话》引于鹄诗:“定知别往宫中伴,遥听维山半夜钟 。”又白居易诗:“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复斋漫录》引皇甫冉诗:“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 。”蔡正孙《诗林广记》亦引温庭筠诗:“悠然旅思频回首 , 无复松窗半夜钟 。”这些都是唐代诗人所听到的各地半夜钟声 。范元实《诗眼》还从《南史》找到半夜钟的典故 。
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 , 倚枕犹闻半夜钟 。”《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 , 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 。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 , 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唐诗摘抄》:“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 , 俱非解人 。要之 , 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 。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石林诗话》又证明南宋时苏州佛寺还在夜半打钟 。
- 《约客》这首诗前两句的场景描绘
- 《芳华》中何小萍和萧穗子同样出身不好,为什么萧穗子就不受排挤?
- 求一款3D的坦克游戏
- 红唇这首歌是分手的意思吗
- 偏爱歌曲原唱
- 红尘蝶恋原唱
- 热播电视剧《雪豹》中,日本特战队装备的是什么冲锋枪啊,求解。
- 湖上古诗带拼音
- 《灌篮高手》人物10年后结局是什么?
- 帮帮龙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