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个80后回家养鸡的励志的创业故事

土鸡每天吃补药
昌耀堂等人创办的“汇河农场”,位于仙桃市彭场镇木兰村3组的一处荒郊野外 。简易房舍内,放着一台连接无线WIFI网络的苹果笔记本电脑,音箱里不时传出QQ好友拜访的“嘟嘟”声,让人以为到了咖啡店,他们每天将养鸡场的情况写成日志发到网上,实现与网友的互动,并处理订单 。
环顾四周,一道河沟将50多亩山林团团围?。?芪?鲇幸坏牢??。
走进农场内,仿佛进入了鸡的王国,数千只土鸡四处自由行动,行为完全不受拘束,有胆大的鸡 , 甚至“散步”溜出农场外 。这幅景象和大多数养鸡场用笼子圈养的情形完全不同 。
偌大一个养殖场,目前只有昌耀堂和王海涛两个人打理,另一个创业伙伴王平目前主要负责外销 。
在值班室边的库房中,除了饲料外,还堆积着大量黄芪、甘草、桑叶等常见中草药,旁边专门有一台粉碎机负责将这些中草药粉碎 , 然后人工按比例掺到饲料和饮水中 , 供这些鸡享用 。
昌耀堂告诉采访人员,他们喂的鸡除了吃普通饲料外,还在饲料中掺进各类中草药 , 以便提高鸡的免疫力,遇到下雨天,他们甚至将双黄莲等草药煎好 , 掺入水中喂食,以防止疾病 。
一次聚会萌生的创业 ***
作为农场的创办人,三人都是80后,最“年长”的昌耀堂也才32岁,谈起3人的创业经历,别有一番曲折 。
3人都是仙桃人,20xx年大学毕业后都参加了工作 。昌耀堂做过连锁超市部门经理,也做过医药公司经理,手下最多时管理6家超市;王海涛在山东一家公司做业务主管;华农动物学专业毕业的王平则身兼多家养殖场的技术顾问,工作10年 , 3人都成了老乡眼中羡慕的白领,可随他们的创业梦想没有熄灭 。
20xx年10月,昌耀堂回乡探亲 , 同学聚会谈到昔日的理想,3人都觉得必须要趁年轻做点什么 。
席间,有人谈到当地有不少人正在从事养鸡,但效益并不太好 , 同时也有人抱怨,现在到处想买到真正的土鸡蛋实在太难,超市卖的也不放心 。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凭借多年的销售经验,昌耀堂立刻意识到这里面存在巨大的商机,他将想法和王平、王海涛商量后 , 得到两人的认可 。
经过资料蒐集和分析,3人确定了进行中草药土鸡养殖,这在国内属于新兴产业,在仙桃是第一家 。
明确目标后 , 3人同时递交了辞职报告,忍受着家人的不理解,一头扎进农村,进行艰苦的创业 。
“6月26日 , 星期二,暴雨一天 。辛苦了半年,我们三兄弟的鸡场终于建好了 , 昨天晚上小鸡进场了 , 看着这些小家伙,心里非常激动 , 也很紧张 。我们都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工作,做自己完全不懂的养殖业 , 现在想想心里空荡荡的(都不知道家人是怎么同意的),很不踏实(虽然我们的前期准备已经很足了) 。下了一天暴雨,气温降的厉害,为了保证小鸡温度,我们几个人忙了整整一晚上,现在真是困得要命 。”
这是昌耀堂养鸡日志的第一篇,这份日志一直在坚持更新,随时汇报农场的情况 , 并定期上传土鸡的生活照片,目前已经更新了近百篇 。
这种新颖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网友围观,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有志于此的网友讨论,这份日志俨然成为中草药散养土鸡的论坛 , 各种与之相关的问题都会被提出讨论 。
昌耀堂告诉采访人员,之所以在创办农场伊始就弄了这个日志,其实也是受到以前营销手法的启迪,现在很多人对这种方式养殖的土鸡不了解,也心存疑虑 , 为了打开市场 , 他们在小鸡尚未长成产蛋前,就利用网络进行宣传,一方面让网友熟悉、了解这个新生事物 , 更为重要的是 , 通过每天更新土鸡的成长过程,可以让网友了解整个生产流程,对这种产品产生信任感 。
“老天开眼了”鸡下蛋了
首次创业,3人不敢贪多,运进了3000多只种鸡 , 在最初的2个月里,3人几乎都是24小时扑在鸡?。?连家都没有时间回 。
小鸡逐渐长大,他们根据网上查找的资料,自己动手配置含有中草药的饲料和饮水 , 足足实验了一个月终于成功,有了这些“补药”,他们的鸡很少患病 , 周围鸡场爆发鸡瘟时他们也未被殃及 。
为了保证鸡有足够的运动量,他们每天喂完食后都要强行驱赶鸡飞行,他们管这个叫“饭后散步” , 昌耀堂说 , 运动量大的鸡一是抵抗力强,二是肉质紧,有嚼劲,他们的鸡放在高压锅里要压半个多小时才能烂,但口感超好 。因此,他们每天要5次逼着鸡“散步” , 每次到“散步”时间 , 鸡场里就是一片“万鸡起舞”的壮观景象 。
随着鸡长大,飞行能力也日渐加强 , 不少鸡甚至飞出篱笆,飞到旁边公路的树梢上,采访人员昨日就亲眼看到,鸡场的鸡滑翔时普遍能飞10多米远,离地2米多高 。
遇到鸡飞到树上,他们也不能硬抓,这样会让鸡飞得更远 。昌耀堂告诉采访人员,他们后来根据鸡的习性想了个办法,就是趁半夜鸡打盹时 , 3个人带着头灯和袋子偷偷去“偷”自己的鸡 , 头灯的光罩定鸡后,趁着鸡短时间没反应过来 , 一把将其抓捕归案 。这样的行动足足搞了一周,调皮的土鸡们才知道厉害,从此就不敢再跑到鸡场外 。说起这段趣事,两人还都忍俊不禁 。
养鸡让3人吃了不少苦头 , 但同时也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昌耀堂至今仍难忘看到第一个蛋时的情景 , “盼这个蛋差点盼瞎双眼” 。
按照规律,土鸡养殖到140天时就会开始产蛋,但他们的鸡到了140天时仍然没有动静,这让3人心里直打鼓 , 因为周边有的养殖户的鸡得了怪?。?也是不产蛋,一查才发现原来是“绝育”了 。这让3人心里更是忐忑,投资的25万元都是借来的,要是真的不产蛋,那就真是血本无归了,一想到这个结果,3人感到身上压力山大 。
第147天的下午,昌耀堂正在外联系销路,忽然接到王平电话,他用颤抖的声音说,自己刚在林子里捡到了2个鸡蛋,欣喜若狂的昌耀堂立刻驱车回场 , 路上还险些出了车祸 , 看到这来之不易的2个蛋,3人不禁眼泛泪花,“老天开眼了” 。
为了给即将产蛋的土鸡们创造良好的产蛋环境,3人立刻加班,花了3天时间搭起了200多间鸡舍,满怀信心只等捡蛋 。可眼巴巴地等了一天又一天 , 一直没有见到第三枚蛋的身影 。
当3人心情再次陷入低谷时 , 第三枚蛋终于姗姗来迟,此时距离头两枚蛋相隔5天 , 随后土鸡陆续开始产蛋,目前每天基本可产蛋700余枚 。
他们的创业目标:创造全国名牌
目前 , 昌耀堂已经将自己农场所产的蛋取名为“汇河农场土鸡蛋”,并递交了商标注册申请 。
因为现在还在创业阶段,农场的鸡蛋主要还是通过亲戚朋友的口碑直销 , 昌耀堂也会不定期邀请一些企业人士来农场参观,现场了解自己的产品 。
11月份,昌耀堂带着自己的样品回到武汉 , 在光谷、常青花园、民航小区等地点推销自己的土鸡蛋,效果很好 , 虽然自己的蛋售价要比其他市面上的土鸡蛋稍贵,但不少人试过后都赞不绝口 。
目前,因为产量有限,农场尚不能大规模供应武汉市场,但他们已经计划在武汉设立10个代理点作为根据地 。同时,已经有多家仙桃当地的养殖户表示愿意向他们学习,成立合作社,等到产量提高后 , 就可以实现大规模产品覆盖,甚至打响品牌后,可以冲向全国 。
在他们的计划里,除了扩大养殖规模外,还在考虑一旦规模成型,可以自己成立中草药种植基地,除了保障养殖需求外 , 还有一笔额外收入 。
寄语80后创业者:
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 , 昌耀堂和王海涛都很不平静 , 他们表示,自己虽然不后悔,但创业期间遇到的种种困难确实远远超出了自己当初的设想 。
除了资金筹措的困难,家人的反对外,技术上的困难及突如其来的成本上涨等问题都是这些昔日白领所遇到的挑战,对此 , 他们都是咬紧牙关,想办法去应对,“至少目前还没有过不去的坎“ , 两人说 。
昌耀堂表示,80后们想要创业,首先一定要能吃苦,否则会一事无成 。同时,创业之初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充分了解即将进入的行业,同时要对将会遇到的问题做好思想准备,以免遇到困难后打起退堂鼓 。
创业励志故事农村故事一:热狗小贩
温暖提示:一个人看待生活的方式,决定了他所看到的世界的样子,悲观的人会遇见结果,而且不幸很巧合,也会如期降临,而乐观的人,则能够走过寒冬,最后迎来春天的温暖 。
故事:话说一个男人做热狗生意 。最初很顺畅 , 热狗很快就销售一空了 。一星期过去了 , 他很快就成了一个业绩斐然的小贩 。一天,他的几个儿子从大学回到家中,给他一些建议:“爸爸,你不了解现在做生意的行情吧?实话说,现在行情很糟,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商业萧条期 。”父亲颇感惊讶,“是这样啊?我看我得削减一下热狗的供应量了 。”他果然这么做,当他减少了供应量的.时候,很多顾客都是失望的走了,久而久之,这些人就不再来,他的生意也开始变得惨淡,当他关掉自己的生意的时候,他打电话告诉他读大学的儿子:“儿子,你的预见真准啊,我们果然是处在商业萧条期!”
故事二:开错窗户
温暖提示:创业的道路很多,就好像有很多的窗户一样可以打开选择,但是如果你开错了,就会看见不想看的风景,结果也会不好,或者你会失落,但是只要你重新选择打开另一扇,或者风景就不一样,选择很重要,创业不要气馁,要学会变通,人生而不完美,人生也不会尽善尽美,人生面临诸多的选择 。不断打开,总会有一扇窗户是对的那一个 。
故事:一个小女孩打开了窗户,看见了自己心爱的小狗被埋葬的一幕,不禁潸然泪下 。这时爷爷走过来 , 把这扇窗子关上了 , 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子,女孩看见了美丽的风景,不一会就忘记了悲伤,开心的笑了起来 。爷爷 托住女孩的下巴:你只是开错了窗户 。
故事三:翻土得金
温暖提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劳而获也是不现实的,只有付出了辛苦和努力汗水,才能够收获最终的硕果 。
故事:从前有一个农夫病重得就要死去时,他把两个儿子都叫到身边来说道:“我就快要死了,我只有一份遗产送给你们 。我将那些金银财宝埋藏在家后的那块葡萄园下 。等我死后,你们就轻轻的翻一翻土 ,  就可以找到它了!”当老汉死后 , 儿子们到处挖都没有找到金银财宝 , 但是在他们不断的翻土过程中,庄稼却长的很好,最后收成很棒,所以他们也开始顿悟,父亲说的翻土得金的真正含义 。
故事四:鹦鹉老板
温暖提示:创业者或者领导者,不一定你是全能的而且最强的 , 但是要有一个强大的团队 , 一定要懂得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自己的企业价值得以提升,生意也自然变好了 。
故事: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注为:此鹦鹉会两门语言 , 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注为:此鹦鹉会四门语言 , 售价四百元 。他很纠结 , 不知道到底自己应该买哪一只才好,但是两只都是很光鲜活泼的,他忽然转到一个标价为八百元的鹦鹉 , 很老态,牙齿掉光了 , 而且羽毛不光鲜,当他问及是否这只鹦鹉会八种语言的时候,老板说:不是,因为其他的鹦鹉都跟这只老鹦鹉叫“老板” 。

农村市场就像一座宝藏,等待创业者去挖掘,同时,也需要创业者用慧眼洞察识别,才能挖出真金白银 。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在江西赣州安远县三百山镇“众诚瓜果栽培基地”,有6名“80后”的大学生 。虽来自五湖四海,但相同的“田园梦”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从借款30万元起家,到近百亩的现代农业瓜果栽培基地的形成 , 五彩斑斓的田园承载着他们的“绿色梦想” 。
创业冲破观念壁垒
“现在的条件已经好多了,刚开始创业时,一穷二白 , 连住的地方也没有 , 真是苦!”谈到创业难 , 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园艺专业的朱安成说,他最难忘的是刚刚建基地时,许多亲友不理解:一个大学生带着女友到外地的农村干农活,简直太没出息了 。当时精神压力很大 。
建设初期,搭建大棚、购种、化肥农药及试验每样都需要大量资金,他们6人分成3伙入股,每股10万元 。起初,父母们不太支援 。郭帅以前在郑州省城一家公司做种子销售员 , 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放弃稳定的工作到农村去种地,家里人不理解 。郭帅一方面给父母做工作,另一方面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李华和杜宗涛的父母思想都比较传统,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念了大学还去种田 。但这些年轻人没有动摇,因为这一创业极具挑战性 。
6个年轻人抱着“初生牛犊不畏虎” 的精神,引进了“日本小青瓜”、“红春早玉”、“一口茄”、“娃娃菜”等十几个瓜、果品种,一年种3茬至4茬,错开上市高峰 , 并把销售点定位在广州、深圳等沿海大、中城市,他们把大学5年里学到的知识全都搬了出来,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创业路 。6人的梦想随第一批种子一起植根入土 。育苗锄草、施肥灌溉、测温挂牌、修剪打药……吃的是粗茶淡饭,干的都是农家活 , 说起专业,说起基地的前途 , 大家信心十足 。李晓艳娇小玲珑,力气最小 , 每天跟着几个大男生进大棚玩泥巴,常常搞得一身泥一身汗 , 活像个“村姑”,她却高兴地说:“我现在和土地特别亲 , 一天不下地,心里就直发痒 。”杜宗涛负责观测、记录、统计作物的生长情况 。夏季是作物发生病虫害的高峰期,尽管大棚里的温度都快50℃了,但他一点也不敢怠慢,每天来回十几遍地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些“绿色宝贝”,一个夏天下来,整个“烤”成了“非洲难民” 。
每一个品种从试种到成功上市都得经过气候、水土、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反复研究和实验,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2007年春天,他们试种的2个大棚“早春红玉”西瓜无缘无故地死了十几株 。郭帅立即把解剖等相关资料发给河南科技学院的蔬菜教授李新峥和王广印 。经过诊断,原来西瓜得了炭疽?。?他们及时按照教授的要求,用炭清和叶面肥做激素调整,增强了作物的抗疫抗病性,挽回4万多元经济损失 。“我们能有今天,多亏这两位教授的帮助和鼓励 。”朱安成说,毕业后,他们一直还保持着紧密的联络,并常常在网上探讨解决栽培技术难题 。
花开沃野润心田
功夫不负有心人 , 通过1年多来的努力,如今 , 长长的“小青瓜”、红红的“圣女果”、拇指般大小的“一口茄”脱颖而出,荒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蔬菜、大棚里结满了五彩斑斓的果实 。而6名大学生齐心协力、吃苦耐劳、经得起失败、敢于挑战现实的创业故事和精神也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 。
【湖北三个80后回家养鸡的励志的创业故事】
据负责跑销售的郭帅介绍 , 由于基地里生产的全是当地没有的蔬菜、瓜果,而且他们在广州、深圳等地建立了固定的销售市场 , 这些“绿色食品”以高出当地市场3倍至6倍的价格销往各地,亩均收入近4万元 。产品在广东、上海市场供不应求 。
谈起如何打破传统的种植模式 , 让现代农业植根新农村?朱安成说,最好的方法是用实际行动说话,通过基地示范让农民了解到,大棚蔬菜能打破季节和市场的限制;新品种可以拓宽市场需求;“订单农业”能给农民增产增收带来保护 。未来农业发展应该走一条生态、回圈、高效节约的道路 。2008年我们准备再投入100多万元资金,把种植面积扩大2倍,并增加5个至15个新品种 。他们已经拿出了详细的方案,准备带领当地百姓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进行推广种植,据预算 , 每亩比过去至少可以增加两三千元的收入,再接下来就是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 , 基地将建设成为集生态农业、田园观光、农事体验、农家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家园 。
六名年轻的天之娇子,顺着时代发展的巨轮 , 载着田园创业的梦想,正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行 。
篇二
穿过浙江省宁海县双林村一排排别墅式的农居 , 便到了5号——波仔农家乐,一楼“办公室”里最显眼的位置放著几台电脑,农家乐的主人林剑波正跟几个年轻人看着萤幕说著什么 。这几台电脑是林剑波的“摇钱树”:通过网路,波仔单店拉来的客流量,占了双林村农家乐总客流量的一半;加上他开的网上票务公司 , 2014年营业总额达1000多万元,这是他大学毕业回乡创业5年给自己交出的答卷 。
与普通农家乐不同,林剑波的大部分顾客来自网上 。在百度上输入关键词“宁海农家乐”、“双林农居”、“宁海森林温泉”等,“波仔农家乐”的资讯总是处在第一页,在淘宝网、58同城和网上订房中心上也能联络上“波仔农家乐” 。“城里人来宁海旅游,想找个住处 , 网上一搜,很容易就找到我们 。”林剑波说,双林村不是旅游景点 , 单靠回头客和口口相传客流还是有限 , “网上拉客”十分必要 。为此,找专业人士建立了自己的专属网站 。网路营销的大手笔,回报颇丰 , 客房改了又改,还是不够住 。“双林农居”30多家 , 近半的客源都由他拉来,分配给各家农居 。
林剑波2008年从浙江旅游学院毕业,学的就是酒店管理专业 。他干过酒店,做过学徒 , 弄过模具 。正当他在城里四处打拼时,桥头湖街道 *** 发出了办农家乐的号召,推出“双林农居”品牌,符合要求的农家乐,每间客房补助3000元 。他抱着试试的心态,回到老家双林村创办了家乡的第一批农家乐,改造家里的新居,总共投入80万元 。现在,波仔已经是“双林农居”规模最大的一家 , 有15个标准间 。
刚刚做农家乐时,林剑波心里很没底儿,村里人那时基本都是外出打工,外面人来的就更少,双林村的知名度太低了 。他决定充分利用网际网路 , 为自己的农家乐打广告、在宁海线上、旅游论坛上发帖宣传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某旅游网的渠道接触,波仔农家乐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来“双林农居”投宿的城里人多数来自上海、宁波及周边城市,除了住宿,小林还发掘出了为顾客代购景区门票以及餐饮的服务 。除了是老板 , 他还是厨子,每盘菜都亲自做,食材绝不过夜,一定要日日鲜 。不断吸收客人的建议,波仔的民居也更加规范化 , 房间配备了独立卫生间、100M的wifi、ATV电视,还雇了专门服务人员 。这样的精益求精让波仔农家乐获评四星级农家乐 。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配套设施跟不上,交通不方便 。其他成功的农家乐像长庆、桐庐 , 直接有到上海的专车,而我们这边没有 。”林剑波已经看到 , 光靠自己一家是做不强的,需要双林村的农家乐联合起来 。“如果每个礼拜有专车在市里接客人过来,会好很多 。”
有时 , 他也会把电脑和店门一关,带着家人去旅行,一走就是半个月 。毕竟世界很大,他还年轻,还想出去看看 。
篇三
5年前 , 为了拯救被遗弃的30亩蔬菜大棚,南京六合区雄州街道钱仓村的3名大学生村官踏上了创业之路 , 注册了田原牧歌公司和钱仓牌商标 。如今,公司基地已扩充套件到300亩,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 。2016年5月26日,该专案参加了江苏首届大学生村官创业大赛总决赛,这也是南京唯一进入总决赛的村官创业专案 。
钱仓村党总支副书记周强是3人创业的合伙人之一 。
“2011年 , 村里来了不少外地人承包大棚种蔬菜,但亏了本 。”周强说,当时 , 一个承包户直接跑路,扔下30亩大棚的蔬菜 。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蔬菜烂在地里,村书记就让几个村官先去卖菜 。
当天下午1点 , 周强开始张罗工人一起拔萝卜,到晚上8点装完车,整整装了700公斤 。次日凌晨3点 , 他们把萝卜运到蔬菜批发市?。?一车萝卜只卖了130元,还不够人工和运费 。
国家鼓励农业创业,为什么农业的利润这么低?再看看村里,不少农民也都将地抛荒 , 去工厂打工 。周强说,农业一定要解决好“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的问题,3个大学生村官决定自己创业,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
从头摸索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
创业基地就在钱仓村村头 , 那位承包人遗弃的30亩大棚 。
周强说,他花了一个月做市场调研,最终决定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 。基地出来的菜,首先要到地头的农药残留检测处自测 , 然后送到集散中心做第三方检测,每次检测都出具报告 , 相当于给蔬菜标了“身份” 。
虽然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村官,但真要做农业,3个合伙人都没有经验,一切从头开始摸索 。
在大棚里育秧,需要地暖,但铺地暖容易干燥,就要经常浇水 。周强刚开始直接从外面水沟里挑水浇,结果热乎乎的秧苗遇上冷水,死了一大片 。后来请教了街道农技站工作人员,水挑来后在大棚里放一段时间,等水温和地温接近了再浇 。
孙雪清是其中一名女大学生村官 。“记得有一年天寒地冻,我去邻村讨教大棚种植经验,骑着电动车来回20多公里的路,半路还下起了雨,一天忙下来,当晚就发了40℃的高烧 。在村医务室打吊瓶时,还忙着洽谈送货 。当时就是有股信念,吃点苦没什么,一定要干成了 。”
平价超市+企事业单位配送,直销模式提高利润
提高利润,周强的计划就是直销,将农产品直接从田头上到餐桌 。在街道上看到,公司开的农产品平价超市生意很红火 。周强说,这里白萝卜每斤一块三,而市场价一块六;西兰花三块八,而市场价五块四 。而且都是当天的新鲜菜 , 一天有6000多元营业额 。
在江北农副产品中心,公司还设立了集散中心 。现在公司已有50多家企事业单位配送客户,每天营业额近4万元 。
为了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 , 村官们将所有的大棚分包给会员农户 , 统一品种布局、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包装销售 。村里的老付就跟着这群大学生村官种菜,“你别说,这群学生娃还真有点本事,还是跟过去一样种菜,但菜价翻了好几倍 。这两年,我家里买了两辆车和一套房子 。”
除了种菜,村官们还打造了200亩葵花园,吸引城里市民前来旅游参观 。孙雪清说,去年“十一”前后,10天来了45万人参观,把基地和附近村民的农产品都买空了 。
据介绍,公司下一步将借鉴京东到家的3P战略,打造南京帮生鲜O2O社群商务模式 , 在南京市范围内开办50家社群生鲜超市,线上交易 , 线下2小时送货上门 。同时,把基地打造成休闲农业观光中心,向游客直销农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