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室中式设计基本要素

茶室中式设计基本要素
茶室一般是 举办茶会的房间称茶室,也称本席、茶席或者只称席 。茶室内设壁龛、地炉 。地炉的位置决定室内席子的铺放方式 。以下是我整理的茶室中式设计基本要素,欢迎参考阅读!
一、灯具设计与意境
照明设计是茶室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议题,在烘托茶楼氛围上起到重要作用,茶室一般选用局部照明的方式,这种照明方式可以产生虚拟空间,有很强的暗示作用,并且能够起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 增强空间的层次感 。光与影在意境上的最好诠释,吊灯、壁灯、落地灯,甚至各式各样的灯笼,都有各自的味道,华丽而典雅、朦胧而婉约 , 灯具的组合到位会让茶室熠熠生辉 。
二、整体装饰设计与格调
装饰是一种相对动态的设计,它可以即时变化 , 随时增减、不断调整、装饰会让茶室的风雅气息扑面而来 。装饰物则可分为摆件、挂件等 , 具体可以是:绿色植物、插花、雕刻品、雕塑品、金银器、古铜器、瓷器、陶器、玉器等收藏品,或者剪纸、泥人、脸谱、织绣等地方民俗品、工艺品,琴棋书画等等都可以作为选择 。
比如一个自然风格的茶室,要营造一种田园气息,就可以用农人的蓑衣、渔具、粗大的磨盘,大个的南瓜、葫芦,都是极有情趣的饰品 。而想装修成具有地域性茶室 , 就可以按当地特有的风俗加以布置,会非常具有特色 , 例如江南情调的木雕花窗、蓝印花布,老北京风味的.鸟笼、红灯笼 , 巴蜀特色的竹椅 , 少数民族的毛毡、竹篓 , 欧式风情的油画、壁纸,都能让人兴趣盎然 。除了这些非常有特色的装饰物,以及窗帘、靠垫、纱幔、屏风、竹帘、盆景、鲜花等的摆放设计注意整体的协调感和舒适感 。
三、茶室细节设计与情趣
茶室是一个综合体现格调与品位的地方,设计应该无处不在 , 比如茶单 , 每位客人未喝茶之前,都会拿着茶单仔细研究 , 粗糙的、简陋的、不洁净的茶单定会让客人对茶室的印象大打折扣;反之,精致、文化感、情趣、洁净的茶单会使客人不忍释卷 , 茶单可以是竹简式的,可以用蝇头小楷写在折扇上的 。
四、茶室家具设计与氛围
当然,如果仅仅为了布置一个空间,就不用太在乎家具的真伪和年代 , 只要美观、耐用就好了 。其中 , 竹藤木质家具是茶室布置的一个偏爱,它没有仿古家具那样庄重正式 , 而是一种返璞归真 , 清新自然的格调,尤其在炎炎夏季,竹藤家具总能给人丝丝清凉舒爽之意 。不同风格的家具营造不同的氛围 , 可以是怀旧、浪漫、休闲 。
;
 饮茶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 所以也就有了专门对应的饮茶和敬茶礼仪,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茶道礼仪,希望大家喜欢!更多资讯尽在饮食礼仪栏目!
茶道法则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
唐代要克服九难 , 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
古人品茶讲究六境: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者修养,一招一式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 。
宋代品茶有一条法则,叫做?三点?: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景
色宜人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
明代品茶要求更为严格细致,有?十三宜?和?七禁忌? 。?十三宜?即:
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吟诗,五挥翰 , 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 , 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僮 。
?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点不得法;二恶具 , 茶具不清洁;三主
客不韵,主人 , 客人举止粗俗;四冠裳苛礼,过于拘束礼仪;五荤肴杂陈,茶贵清 , 一案荤腥 , 不能辨味;六忙,没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间案头多恶趣,环境布置俗不可耐 。
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说法 。
茶道表现形式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 。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 。唐代的煎茶 , 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
②斗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 。斗茶又称为茗战 , 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 。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 。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其最终目的是品尝 , 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 , 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确实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
③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 。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 。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 。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 。饮工夫茶 , 有自煎自品以及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 , 更为讲究 。
泡茶礼仪室内基本陈设:茶师位置一般在室内北面,对面随意摆放几张绣墩作为主人和客人的座位 。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随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围(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于室内的左右两边 , 皆严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关键,品茶时将杯子传递每人只品一口,有点类似先秦时朝会的感觉,氛围庄严肃穆)茶师用一长条方桌 , 背后设一屏风,中间一坐墩 , 桌左边设茶洗、水 , 桌右边摆设一插花花瓶 。茶师坐着事茶 , 侍女捧案于旁边 。
准备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带格为漏水装置);一茶煲(盛开水用);一茶炉(煮茶用,旁最好带有小挡风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叶罐(装茶叶用);一茶罐(捣茶叶用)、茶勺(盛茶叶用)、茶漏(盛茶汤用)、茶捣(捣碎茶叶用)、茶竹(夹茶杯用的夹子)放于一瓶里;一小香炉,茶座上摆放一套闻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壶 。
对主客要求:做到安静 , 有礼有序,正装出席 , 不说话私语,主人礼让客人 。
对茶师要求:动作有序不紧不慢,庄重 , 行动优雅(注重)有礼 。人员一般为一茶师,两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风左右斜向捧案而立,无案时应合手而立(合手,手搭于腹前掩于袖中)茶师与侍者行礼时都应合手而鞠躬 。
仪式:
待客赏境(茶境)?茶艺前,主客聚齐,主人与客人依次行礼问安,一般是客人行礼,主人答礼 。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谈话,顺便请客人参观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布置,并请客人点评,作为话题 。
品初礼茶?茶艺开始前 , 主客落座 , 这时都不再讲话,茶师率其侍女进 , 到桌前,横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礼,然后皆落座 。茶会便正式开始 。
净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进,茶师净手(象征性)然后依次走到客人跟前,先客后主,主客也需净手 。古代人认为茶事是心诚庄重的,同时亦要保持清洁,净手无疑已等于净心)然后茶师点燃香炉,一放于自己桌上,一让侍女放于客人坐中间的矮案上 。静气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 , 还利于调节气氛,增添平和的气息,更利于在座人们心灵之间的联系交流 。
展示茶具?然后茶师将茶具放于案上,侍女捧案将茶具(主要是茶杯)分发给客人供其观赏点评 。
洗茶
岩泉初沸?第一步先煮水,泡茶道直接用开水冲泡茶叶末即可 。(唐宋时期的煎茶法则是将茶饼直接煮成茶汤,因此第一步需要?捣茶-煮茶-调茶?,用茶勺取茶叶放入茶罐中,用茶捣将茶叶捣碎,捣时要慢,细,雅;再将茶叶放入茶炉中,注入开水煮茶;煮好后,用茶拌轻调茶汤,盛起复放回,调法很有技艺) 。
洗茶孟臣三沐?水开(茶汤煮好)后,用茶漏盛开水轻轻淋洗于茶壶上(谓之温壶);再打开茶炉,用茶漏盛茶汤注入茶壶中,尽量注过多量的水,然后用壶盖轻轻一扫,茶汤顺流淋满壶身(冲泡);然后盖上壶盖,再盛茶汤淋壶身(使茶壶里外皆有茗香) 。(在没兴用茶壶泡茶之前,直接用茶漏将煮好得茶汤淋于茶杯上,也为三淋,第一步用开水轻淋杯身,第二步注入茶汤,第三步复用茶汤整个淋之,淋法有技艺,或冲或滴,或紧或慢)后来有了茶壶,不同茶器质料泡茶时能更加有利于保存味道 , 例如紫砂,还有一种茶壶 , 顶盖处有孔,这样是使茗香能散发出来,同时又利于蒸发味佳,明茶艺爱用露孔散气,称之为?茗香壶? 。
洗杯-温杯-熏杯?与料理茶壶是一样的,茶杯也需要温-洗-薰,这边用精致的茶壶还须泡上一些时间,先取出手帕(最好为绸巾)放于桌上叠成小方,逐个擦拭茶杯 , 再用茶夹夹杯依次放入茶洗中过水清洗,再夹茶杯于茗气前滚热温烫,最后将茶杯放于香炉前熏香静气 。
盛汤倒茶?茶泡好后 , 依次往茶杯里注水,玉液回壶,如果茶壶是?茗香壶?的话 , 还可将茶杯里的水重新浇回茶壶中 。茶香合壁、递手传香?回壶后,再次注入茶水,这回将闻香杯盖于其上,左手托起,右手覆于杯上,端至胸前 , 左右晃三次,是为茶茗之香与茶气之香交合在一起,然后取下闻香杯 , 双手端于鼻前 , 捻转而嗅,然后侍女再将闻香杯奉与客人,客人依次如状品嗅 。
奉茶?将所有茶杯注上茶水后 , 取闻香杯覆于其上,再取丝帕覆茗香上反复静气,然后将丝帕放于左手 , 用右手折叠 , 将茶杯放于丝帕上,然后双手放茶杯于案上(用丝帕垫茶杯主要是怕烫手,而且一些好质的丝料隔热,至于动作,则是为了好看,同时亦要讲究奉茶时的幽雅礼仪) , 然后侍女捧案依次奉于客人 , 先客后主 。侍女奉茶时 , 应举案至眉一下,以示尊敬,客人原座躬身答礼,方可接过案 。
品茶?品茶时,先合香;茶师示意,众人左手托杯 , 右手覆于杯上,一起端于胸前晃动三次,谓之茗气合香 。再闻香;右手取下闻香杯,左手托于鼻前,捻转而嗅 , 然后才是品茗;左手端起茶杯(连带丝帕),端至嘴前,右手将茶杯于丝帕上转三圈 , 谓之观汤色,然后遮注杯前部而饮(其实不只茶道时这样,古人无论喝酒还是品茶,都要将手遮于杯前部,防御品饮时的不雅观)然后放下 。(对于品茶时动作最为注意,也算是整个茶艺中唯一要求行仪,规矩得体的地方吧,先前都不是注意动作的,最多是?弄茶?一做一观而已,因此 , 品茶时左手右手等动作,是为注意的)品饮一共举三次 。
因品茶至多三口,亦不能大口喝,只能细细抿之,一品苦涩 , 二品甜腻,三细细回味 。
品道?品完三口茶后,将茶杯放于自己桌上,众人静肃一段时间,不仅回味刚才喝过的茶,也默默感受这一切 。
礼尽谢茶?最后宾主起立,茶师及侍女横列一排行礼,主客回礼,一同谢茶 。茶师走后,主客留下来细细赏香品茶,或听琴悦耳,或高谈阔论,或安静思考,静静感悟这茶境,感受这宁静致远的氛围,客散后,主人相送至门外,也算是品茶会圆满成功的举行了吧 。
饮茶礼节鞠躬礼
鞠躬礼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茶道礼仪,根据弯腰的不同,分为真礼、行礼、草礼三种 。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草礼用于说话前后 。
站式鞠躬
真礼以站姿为准备 , 将相搭的两只手逐渐分开,贴着大腿根往下滑 , 手指尖部触及膝盖的上沿为止 。上半身由腰部开始倾斜,头、背、腿呈现出90℃的姿势,慢慢直起身子,鞠躬要与呼吸配合,弯腰下倾的时候吐气,直起上身的时候吸气 。
【茶室中式设计基本要素】
 行礼的基本姿势与真礼相同,双手滑于大腿中部,头、背与腿部呈现出120℃的夹角 。
草礼的基本姿势与真礼相同 , 头、背与腿部呈现出150℃的夹角 。
坐式鞠躬
真礼以坐姿为准备,双手搭于膝盖上,腰部前倾 , 头、颈、背都呈现出弧形的状态 。
行礼以坐姿为准备,与真礼差不多,但是位置稍低 。
草礼即双手平放在大腿上 , 稍微欠身即可 。
跪式鞠躬
真礼的跪式鞠躬,以跪姿为准备 。背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倾倒 , 双手从膝盖上逐渐下滑,双手着地,双手手指相对 。行礼的时候要配合呼吸,弯腰向前,抬身时需要吐气 。前倾的时候 , 身体与膝盖之间的距离只容一个拳头 。
行礼的基本姿势与真礼相同,身体倾斜程度为55℃ 。
草礼的基本姿势与真礼相同,身体倾斜程度为65℃ 。
伸掌礼
这是茶道中使用最多的礼仪 , 多用于主人向客人请茶的时候使用 , 表示?请?或者?谢谢?的含义 。两人对坐时,伸出左手,四指并拢 , 虎口分开,侧斜于敬奉的物品旁侧 。对坐时候,左侧坐伸出左掌,右侧坐伸出右掌 。在饮茶的时候,男性应该多照顾女性 。
寓意礼
凤凰三点头:每次泡茶冲水的时候,需要高提水壶向茶壶内注水,上下提拉水壶 , 反复三次,表示一种敬礼 。
放置茶壶的时候,茶壶嘴不能对着客人,这样表示请客人离开 。
如果使用的茶杯有柄,就应该便于客人取用,放置于右侧 。对坐的时候,左利手的客人可以自行调换 。
提壶倒水的方向也是一种语言 。右手提茶壶需要逆时针转来表示欢迎,左手需要顺时针表示欢迎 。如果方向相反,就意味着送客(送客也在三泡之后,中途送客很不礼貌) 。
茶道注意事项1、茶具要清洁
家里宾客来访,先让坐,后备茶 。冲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净 。清洗干净后最好再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 。这是礼诚待客最基本的礼仪规矩 。
2、茶水浓度要恰当
3、七分茶三分情
俗语有说: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欺客 。倒茶给宾客,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 , 以倒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人情给客人是礼法 。
4、端茶要得法
中国的传统习惯是只要两手健全 , 都必须用双手给客人端茶 。此外,双手端茶也要有讲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 , 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
5、添茶要及时
要时刻关注客人的杯子 , 需要添茶时 , 要义不容辞及时去添茶 。添茶时,必须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