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那拉 叶赫那拉的诅咒

光绪皇后叶赫那拉氏是大清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太后,人称隆裕皇太后 。那么同时,她是否也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位皇太后?为什么说史上的最后一次皇帝大婚,开始就很别扭呢?她是珍妃冤死的进谗者吗?她是慈禧的帮凶还是受害者呢?与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备受慈禧冷遇不同,她是慈禧中意的儿媳 。但可惜的是,她的丈夫光绪终其一生都未曾喜欢过她 , 她始终都是寂寞的 。光绪到底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说这是一段永远的悬案了?三年的太后生涯,甘苦唯自知 。那么在历史的转角处,她是否有出色的表现呢?她既然垂帘听政 , 为什么又要亲手下达了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终结了大清王朝 , 而她也随之走进了历史 , 是她宣布了清帝退位,民国 *** 为什么会十分重视隆裕太后的去世呢?
光绪皇帝的孝定皇后叶赫那拉氏 , 是慈禧太后的内侄女,生于1868年,卒于1913年,父亲为副都统桂祥 。史书和清宫档案中都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只有德龄在《瀛台泣血记》中说她叫“静芬” 。她长得不漂亮,既瘦弱,又驼背 。
光绪十三年即1887年,叶赫那拉氏20岁,是年适逢光绪选妃,叶赫那拉氏成为后妃的候选人 。经过层层筛?。?在体和殿上,叶赫那拉氏终于见到了未来的丈夫,也就是她的表弟光绪 。17岁的光绪帝载湉已经是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了,比叶赫那拉氏小三岁 , 长得白净瘦长,一副书生模样,让叶赫那拉氏顿生爱意 。
据德龄讲,慈禧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为光绪帝谋划婚事了 。慈据德龄讲,慈禧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为光绪帝谋划婚事了 。慈禧曾巧妙地安排这位未来的皇后与光绪帝有过一段时间的接触 。“当时光绪只向静芬看了一眼,心上便老大不高兴 。他觉得这个小女子,绝对不是理想中的同伴” 。慈禧的这一精心安排,显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但是,不情愿归不情愿,从小生活在慈禧的严厉管教和压制之下的光绪帝 , 性格懦弱 , 在这件事情上根本不可能有自 ***。慈禧欲将自己的侄女立为皇后与推迟光绪帝的婚期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一个“权”字 。首先,亲上加亲,可以使光绪帝更加俯首帖耳地听自己摆布 。其二 , 将自己的侄女立为皇后,常伴在光绪帝的身边,无异是在光绪帝身边安置了一个最忠实可靠的耳目和密探 。这样,光绪帝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慈禧的掌握之中 。特别是在慈禧归政、长期居住颐和园以后,这一安排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
和叶赫那拉氏一起备选的还有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以及礼部右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 。虽然那些姑娘都美貌非凡,最后光绪还是按慈禧的意思选中了相貌平平的叶赫那拉氏作为皇后 。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初五,慈禧太后下懿旨宣布光绪帝选叶赫那拉氏为皇后,德馨家的女儿被送出宫,只留下长叙家的两朵姊妹花,大的封为瑾嫔,小的封为珍嫔 。光绪十五年正月,清王朝举行了隆重的光绪大婚 。
在早已确定了皇后人选的情况下,慈禧于光绪十四年假惺惺地安排了一场“选秀” 。表面上看起来皇后和妃嫔的人选是由皇帝自己做主选定的 , 实际上却是在慈禧的操控下表演的过场戏 。在这场选秀闹剧中,几个当事人都不痛快,光绪帝不能选立自己喜欢的江西巡抚德馨家的姐妹花而郁闷苦恼;在慈禧的极力帮衬下被选中日后的孝定皇后也是难堪又羞恼;而看到光绪差一点就没有按自己意旨行事的慈禧更是气恼不已 。
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日 , 慈禧颁布懿旨,正式公布了为光绪帝立后的理由和所立皇后的人?。?
皇帝寅绍丕基,春秋日富,允宜择贤作配,佐理宫闱 , 以协坤仪而辅君德 。兹选得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端庄贤淑,著立之为皇后 。
史上最后皇帝大婚
清朝最后一次大婚礼就在这几位主角各怀心事、别别扭扭的情况下拉开帷幕,操办起来了 。这是史上的最后一次皇帝大婚,充满了不祥之兆 。
经钦天监敬择吉期,定于光绪十五年即1889年正月二十六日举行皇后册立礼 。但就在婚礼前40天 , 即光绪十四年腊月十五日深夜,一场大火将太和门、贞度门和昭德门化为灰烬 。太和门在明朝叫皇极门,是皇帝听政的地方 。清廷入关后,顺治帝曾在此门举行过登极大典 。贞度、昭德二门是大臣们上朝、退朝的必经之门 。这三门是大婚典礼的重要场所,三门的被烧,使皇宫上下极为震惊和恐慌 。在那个年代,人们都认为这是上天示警 。大婚在即,竟发生了如此一场大火 , 肯定是不祥之兆 。因此在火灾发生三天后,慈禧下令“所有颐和园工程,除佛宇暨正路殿座外,其余工作一律停止”,以表示“知儆修省”之意 。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五日,遣礼部尚书李鸿藻为正使、总管内务府大臣续昌为副使,持节诣皇后邸行大征礼 。正月二十六日 , 遣大学士额勒和布为正使、礼部尚书奎润为副使,持节奉册宝诣皇后?。?册立叶赫那拉氏为皇后 。行册立礼的同日,遣额勒和布和奎润为正、副使,持节诣皇后邸行奉迎礼 。
正月二十七日凌晨,皇后于邸第升凤舆,由大清门进入皇宫,进坤宁宫洞房 , 与光绪帝行合卺礼 。这年光绪帝18岁,皇后21岁 。
顺治帝14岁大婚,雍正帝成婚不晚于14岁 , 嘉庆帝和同治帝均为17岁成婚 。慈禧对以前清帝的成婚年龄是非常清楚的 , 那为什么光绪帝到18岁了才给他成婚呢?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光绪帝一旦成婚就意味着成年,成年了就要亲政,自己就得“归政”交权 。这对嗜权如命的慈禧来说,比失去什么都难受 。精力旺盛、权欲极强的慈禧不甘心就此隐居幕后,退出权力舞台,她要为自己提前作好安排,以便即使光绪亲政,自己也还能实际操纵大清朝的政权 。
清宫档案《光绪大婚典礼红档》详细记载了光绪帝与叶赫那拉氏大婚后第二天即正月二十八日一天的活动情况:
二十八日寅时 , 福晋等恭候皇后冠服,戴凤钿,穿明黄五彩龙袍,八团五彩有水龙褂 , 戴项圈、拴辫手巾,正珠朝珠,毕 。皇帝率皇后诣坤宁宫西案、北案前行礼 。次诣灶君前上香行礼 。皇帝还东暖阁 , 升南床居左,皇后升南床居右,相向坐 。内务府女官恭进宴桌 , 福晋等恭侍宴毕,皇帝、皇后乘轿,提炉前导,出顺贞门、神武门,进北上门,诣寿皇殿列圣圣容前拈香行礼 。还,诣承乾宫孝全皇后(道光帝的皇后、咸丰帝生母)御容前 , 毓庆宫孝静皇后(道光帝的皇后)御容前,乾清宫咸丰帝、同治帝圣容前,建福宫孝德皇后、孝贞皇后神牌前,拈香行礼,毕 。诣储秀宫皇太后(慈禧)前跪进金如意,行礼,毕 。皇太后赐皇帝、皇后金如意 , 毕 。还养心殿,诣东佛堂庄顺皇贵妃(道光帝妃,醇亲王奕母)神牌前拈香行礼 , 毕 。皇帝升明殿宝座,皇后诣皇帝前跪递金如意 , 皇帝赐皇后金如意,毕 。皇后率嫔御等诣皇帝前行礼 。皇后由吉祥门还钟粹宫佛前拈香,毕 。升前殿宝座,嫔御等率公主、福晋、命妇等诣皇后前行礼 。
尽管光绪帝、皇后和慈禧三人之间互相递了许多如意,但后来的事实表明,这门婚事她们三人都极不如意 。叶赫那拉氏皇后是“后党”的重要成员 , 事事站在慈禧的立场上,与光绪帝作对 。他们俩名为夫妻,实际上形同陌路,甚至是政敌 。皇后叶赫那拉氏与光绪皇帝的婚姻,完全是政治婚姻 。
本来就没有感情的婚姻 , 又加上政治上的分道扬镳,使他们终生不如意 。而慈禧将自己侄女嫁给自己外甥,目的就是在宫闱椒房,探悉皇帝的内情 , 控制和操纵皇帝,并为尔后母族秉政、太后垂帘听政做铺垫 。
在大婚之夜,光绪对叶赫那拉氏异常冷淡,客气得根本不像新婚夫妻 。原来光绪本来就没看中这个表姐,他看上的是德馨家的二女儿,却惧于慈禧而放弃 。光绪把婚姻不能做主的怨气撒到皇后叶赫那拉氏身上 。而后来的光绪眼里只有珍妃,更何况光绪很清楚这位表姐就是老佛爷安插在自己身边的耳目 。
因此,叶赫那拉氏自大清门抬进皇宫以后,虽备受慈禧宠爱,却得不到丈夫的半点温情 。婆媳之情同夫妻之爱本来就不是一回事 。尽管光绪皇后的桂冠令人羡慕,却无法消解她心中的幽怨 。长期受冷落,渐渐地让她的内心失去了平衡 。
而夹在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之间,她必须做出选择,要么站在太后一边对付皇帝,要么尽量讨光绪的喜欢,成为名副其实的夫妻 。利益的权衡以及光绪对珍妃的宠爱,最终使皇后匍匐在慈禧的 *** 下 。然后她就在珍妃面前摆皇后的谱,借慈禧实现狐假虎威 , 她不仅可以欺凌备受皇宠的珍妃,同时还撺掇慈禧惩治珍妃 。
头脑简单、没眼色的叶赫那拉氏有一回,竟在光绪面前数落珍妃的不是 , 光绪大光其火,一气之下打了叶赫那拉氏,而叶赫那拉氏竟又跑到太后那里去告光绪的状,至此,皇后已经完全倒向太后的一边,命中注定她要守一辈子活寡了 。
戊戌政变爆发之突然,让这位无能的皇后又惊又怕 。慈禧老太后不仅把光绪囚禁在瀛台,还颁发了一道懿旨 , 说光绪生病,不能日理万机 , 太后不得已,将再次“临朝训政”;而且慈禧还有废掉他帝位之意 。虽然叶赫那拉氏同光绪从一开始就不合,可一旦皇帝遭废黜,自己身为废帝之后,就连眼前这点虚荣都将失去 。叶赫那拉氏禁不住心乱如麻 。
光绪被囚之后,后妃之中,慈禧只允许她信任的皇后叶赫那拉氏偶尔去看望 。可怜此时珍妃已经被囚禁在宫内的北三所 , 永远不会再出现在光绪的面前了 。
瀛台三面环水,通向陆地的一路有士兵把守 。光绪卧室之内 , 窗户上的纸早已破烂,四处漏风,被褥甚至都露出了棉絮,虽然光绪不是亡国之君 , 却沦落到如此地步,比亡国之君也没什么不同了 。
入冬后 , 寒风刺骨,瀛台冷得就像冰窖一样 。内务府出身的户部尚书立山实在看不下去,就瞒着慈禧帮光绪把窗户糊好了 。
不想此事到底还是传到慈禧的耳朵里 , 她把立山找去打了一顿耳光,还把光绪叫到跟前说:“祖宗起漠北,冒苦寒立国,汝乃听朝而畏风耶?”言下之意,这点风寒都受不了,怎么对得起艰难起家的列祖列宗?此事之后,更无人敢对光绪表示同情了 。
而立山最终还是为此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闹义和团时,立山被作为汉奸处死了,大家都知道老佛爷是在借刀杀人 。
虽说是同样惧于慈禧的 *** ,但叶赫那拉氏不禁对光绪的处境动了恻隐之心 。光绪可怜 , 她也同样可怜——都是慈禧手中的傀儡,没有爱情,没有婚姻,没有自由,任何事情都要以慈禧的意志为转移,说得好听,她是大清国的皇后 , 说得不好听,她也不过是慈禧身边一个奴才罢了 。任何时候,只要老祖宗不高兴,她同样会被推到万劫不复的深渊!
叶赫那拉氏虽然同情光绪,但她和光绪能说什么呢,而光绪又肯同她说点什么呢?光绪对慈禧以及皇后已经恨之入骨,他怎会不知道叶赫那拉氏来看他的意图?每次叶赫那拉氏来看他 , 他大多时候都闭上眼睛不发一言,直到叶赫那拉氏离开 。
【叶赫那拉 叶赫那拉的诅咒】一日,皇后一句话说得不合适 , 光绪便怒气冲冲地将她头上的发簪拔下来扔到地上掷碎 。那个发簪是太后赏给她的乾隆时期的遗物 。光绪的一腔愤怒其实是冲着慈禧发的,光绪始终把她当成太后的替身,这就注定她比光绪还可悲 。
慈禧太后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这就是宣统皇帝 。
叶赫那拉氏一直胆战心寒:光绪没有儿子,下一位继承人如果是同治的后嗣,就意味着新皇帝不再与光绪有关联 。那么 , 以后自己这个老皇后该怎么办?太后最终择定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为同治的继承人 。虽说载沣是光绪的弟弟 , 但他的福晋是荣禄的女儿 , 慈禧要酬谢帮她发动戊戌政变的人,便把皇位继承人赏给了荣禄的外孙 。溥仪虽是光绪的侄子,却不是他的继承人 , 还是庆王再三恳求,慈禧才同意兼祧光绪,叶赫那拉氏这才长长舒了口气 。
就这样,光绪死后 , 慈禧立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为新君,指定摄政王为载沣,并把光绪皇后推上皇太后的宝座 , 即后世所称的隆裕皇太后 。
这位没有享受过一天夫妻温情的皇后,处境尴尬,但她又无力、也无才无德去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向慈禧哭诉,只能持着对光绪不满、对受宠的珍妃妒恨的这种极不平衡的心态,度日如年 。
慈禧以一己之私,毁了一对年青人的终身幸福 , 使他们长期慈禧以一己之私,毁了一对年青人的终身幸福,使他们长期处于痛苦之中,最后以悲剧结束 。后人在看待这出闹剧时,多将同情的眼光投向光绪和珍妃,尤其因为珍妃的冤死,更将孝定视为进谗者和慈禧的帮凶 。其实,隆裕又何尝不是一个受害者呢?她肯定也渴望真挚的爱情、美满的婚姻,对生活也会有美好的期望 。可是作为慈禧手中的一颗棋子,她注定摆脱不掉被利用的命运 。纵使是自己的亲姑母,她可以补偿她以中宫皇后这么显赫的地位 , 可以帮她除去情敌,却不能强迫光绪帝去爱她,更无法排解她内心的失落和孤独 。作为一个女人,隆裕是失败的 。那么作为一位母仪天下的中宫皇后,当历史给了她一定的机会时,她是否表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才干呢?
“嗣后军国政事 , 均由摄政王裁定 , 遇有重大事件,必须取皇太后懿旨者,由摄政王面请施行 。”
这是一道慈禧以幼帝的名义发布的谕旨 。
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被囚禁了十年的光绪帝驾崩 , 第二天,慈禧也薨逝了 。当时,隆裕年仅41岁,嗣帝溥仪只有3岁 。隆裕本想效仿慈禧垂帘听政,把朝政大权抓在自己手中,但她实在是一个庸碌无识的人,才智远逊于其姑母慈禧 。慈禧可能对自己的侄女太了解了,深知她无才无德,没有能力撑起大清朝的重担,她在光绪帝驾崩当天,就命溥仪之父、第二代醇亲王载沣为监国摄政王,“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 。不过第二天,慈禧又有所改变,她在懿旨中说:隆裕与溥仪昨经降旨,特命摄政王为监国 , 所有军国政事 , 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 。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者,由摄政王随时面请施行 。
隆裕垂帘听政的梦想虽然成了泡影,但慈禧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娘家在朝廷中的地位 , 还是给了她一定的干预朝政的权力 。
即位后,隆裕成为皇太后,上徽号“隆裕” , 故称隆裕皇太后,简称隆裕 。隆裕未能垂帘听政 , 心中颇为不快,因此迁怒于载沣 。她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对载沣在摄政期间的用人施政,横加干预,多次掣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