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以上|从没想过,这300首古诗,能译成这么美的英文....( 二 )


文章插图
联大同窗
左起依次为:朱光亚、许渊冲、杨振宁、王传纶、王希季
1994年,他的中译英作品《中国不朽诗三百首》由英国企鹅图书公司出版,这也是“企鹅”出版的第一本中国人译作 。大学问家顾毓琇先生对此书赞扬道:“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 。”
1999年,许渊冲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虽没有得奖,许渊冲却满不在乎:“诺奖年年都有,而我们的唐诗宋词却已经流传了千年 。”
2011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
2014年,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迄今为止,全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翻译家 。

4岁以上|从没想过,这300首古诗,能译成这么美的英文....

文章插图
01
一诗一译文
我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在收到《画说经典》这套书后爱不释手,盛赞有加 。她夸赞许渊冲的译文“音韵皆美、情味悠长” 。
4岁以上|从没想过,这300首古诗,能译成这么美的英文....

文章插图
叶嘉莹
作为文学翻译中难度最大的文体,诗词是否可译,是形似还是神似的争论由来已久 。
作为“意译派”的忠实捍卫者,许渊冲一生都在诗歌的“意美、音美、形美”中咀嚼涵泳,力图最大限度发挥译语优势,将一种语言之美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之美 。
4岁以上|从没想过,这300首古诗,能译成这么美的英文....

文章插图
他认为,诗词翻译不同于一般文体的翻译,如果科学翻译是1+1=2 。诗词翻译则是1+1=3,在诗词翻译中,译者要去挖掘“1+1>2”的部分 。
4岁以上|从没想过,这300首古诗,能译成这么美的英文....

文章插图
我们来对比看一下许渊冲翻译的李白的《静夜思》:
4岁以上|从没想过,这300首古诗,能译成这么美的英文....

文章插图
中间两句似乎没问题,但第一句的“一池”和最后一句的“沉浸”又从何处而来呢?对此,许渊冲是这么解释的:
明月是圆的,所以中国人看见明月,就会想到一家人团圆 。
但是西方人并没有团圆的观念,所以看到明月不一定会想到家庭团聚,同一个形象引起的联想并不相同,这是文化背景的关系 。
所以译成英文的时候,只好把第一句的“明月光”说成“一池月光” 。
原文
译文
译文直译成中文
静夜思
Thoughts on a Tranquil Night
平静夜晚里的思绪
床前明月光,
Before my beda pool of light—
在我的床前有一池光——
疑是地上霜 。
O can it be frost on the ground?
哦!这会不会是地上的霜?
举头望明月,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抬头,我发现月亮正明亮 。
低头思故乡 。
Bowing, in homesicknessI’m drowned.
低头,我发现我沉浸在乡愁中
又把第四句的“思故乡”说成是“沉浸在乡愁中”,这样就把月光和乡愁都比作水,二者之间才有联系 。
这就是说,中文用“圆”的形象联系起来的明月和思乡,在英文中改用水的形象联系起来了,由此也可看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总之,文化交流,应该以互相沟通为目的,方法可以根据目的而改变 。
4岁以上|从没想过,这300首古诗,能译成这么美的英文....

文章插图
《静夜思》丁小方绘(收录于《画说唐诗》)
1987年,许渊冲的英译作品《李白诗选一百首》出版,钱鍾书评价道:“要是李白活到当世,也懂英文,必和许渊冲是知己 。”
像《静夜思》这样的例子,在许渊冲的译文中屡见不鲜,也正是诗词翻译中“1+1>2”的部分 。
再比如,南宋败亡之后,蒋捷在舟过吴江时所作的《一剪梅》,其中的几句词是:
原文
译文
译文直译成中文
一剪梅·舟过吴江
A Twig of Mume Blossoms·My Boat Passing by Southern River
一枝梅花·我的船经过南河
一片春愁待酒浇 。
Can boundless grief be drowned in spring wine?
无边的悲伤能被春酒淹没吗?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
My boat tossed by waves high,
我的船被巨浪掀起,
Streamers of wineshop fly.
酒旗飘扬
秋娘渡与泰娘桥,
The Farewell Ferry and the Beauty's Bridge would pine;
“告别渡船”和“美人桥”会忧伤,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
Wind blows from hour to hour;
风时不时地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