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

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卫、郑、许、曹等诸侯国于癸丘,提出了“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的盟约,即尊重周王室的权力,共同驱逐狄戎外夷 。
不得篡位弑君,不得灭亡和兼并他国等,周襄王也派使参加了会盟,这就是春秋史上著名的“葵丘会盟” 。

尊王攘夷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葵丘会盟约定五款:毋雍泉,毋讫籴,毋易世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于国事 。
“葵丘会盟”以齐桓公首次提出的“尊王攘夷”为口号,确立了周襄王的统治地位,周襄王也赐以齐桓公的最高礼仪和诸侯长的身份,这也标志着齐桓公成为了中原第一霸主的身份 。
自此,“尊王攘夷”的口号响彻了整个春秋时期,这个看似拱卫周室的墙围实则上却是互相征伐、乘机扩大势力的炒作借口,是实力上的见证和碾压 。
一、“尊王攘夷”的由来
尊王攘夷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原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 。实际就是承认周室的王权和地位,为保护周朝疆域联合诸侯共同抵御狄、戎等外夷的入侵中原 。
何为外夷?古代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称为中原之地,中原之外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四夷”共为天下“九州”之地 。
据记载夏禹分天下为“九州”,已承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道理 。
尊王攘夷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史记·夏本纪》记载“九州”疆域为: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
对于外夷的叛乱和入侵中原,君王向来是带兵征服和抵御的 。商纣时期就有纣王多次带兵攻打东夷的记载,西伯侯姬昌也曾带兵攻打犬戎使之屈服,周幽王三年“伐六济之戎”,国力开始衰弱 。
商纣王时曾授予西伯侯弓矢斧钺,斧钺是天子的象征,持有斧钺那就是诸侯长的意思,可以代替天子征讨叛乱的诸侯和外夷 。
于是西伯侯回去后,先是征服了犬戎、密须等小国,继而又征讨了和自己对立的耆国、邘国和崇国 。代天子行征讨之权,这便是“尊王攘夷”的最初雏形了吧 。
尊王攘夷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东周春秋时期,周朝衰落,各诸侯间互相争战,狄、戎等外夷乘机入侵中原,齐桓公在相国管仲的建议下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 。
拥立了周襄王,抵御外夷、征服诸侯,势力日益扩大,成为中原第一霸主 。“尊王攘夷”即由此来 。
二、 周朝的衰落为“尊王攘夷”埋下伏笔西周后期,由于周厉王的贪婪和苛政,再加上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使得犬戎乘机攻占了周的国都镐京,并付之一炬 。
为避免犬戎的不断侵扰,周平王将国都东迁至洛邑,史称为东周,周朝开始衰落了 。
尊王攘夷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导致周朝衰落的原因主要为:
1. 迁都后范围局限 。周朝由原来的镐京迁都到洛邑后,受四周地域局限,处于秦、晋、楚、郑、卫之间,势力范围已和普通中等诸侯势力差不多大了;
2. 土地被蚕食兼并 。周室东迁后,所占土地尚有方园六百里左右,后来一部分被犬戎攻占,一部分赏给了有功的诸侯,到最后真正属于周的土地和民众就所剩无几了;
尊王攘夷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3.实力大大减弱 。周朝军队原来实行的是六军制,大一些的诸侯为三军制,迁都后周军衰减成三军,实际恐怕还不足 。
加上原来国都镐京的财物被犬戎洗劫一空,财政拮据,维持不了庞大军队的开支,实力上大大减弱了;
4. 诸侯势力增长 。周东迁后,势力一落千丈,一些诸侯国乘机兼并土地,扩大势力,他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逐渐僭越周礼,不再每年向周室贡赋 。
失去诸侯朝贡的周室逐渐入不敷出,财政捉襟见肘 。据记载,周平王死后,周室连治办丧事的钱都出不起,还是和鲁国借钱才办完的 。
尊王攘夷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以上种种看来,东周时的周朝内忧外患,四面受敌,各诸侯你争我夺、礼崩乐坏,周朝名义上为天下之主,实际上已是“王室式微”,再也无力控制天下诸侯,只能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求其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