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辛弃疾并称什么称号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是苏轼修改病句

辛弃疾与苏轼谁的词成就更高?他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审美 。
辛弃疾和苏轼并称苏辛,他们都是宋朝最高文学的代表,但他们各有千秋 。
辛弃疾在军事和政治上的作为,这些对他的人格来说,是极大的加分项 。但他作为一代填词圣手,即便不用人格魅力来给自己的文学修养加分,也一样精彩纷呈,不然其实是对他艺术成就的小觑 。
况且,时势造英雄,英雄命运多有无可奈何之处 。苏轼虽无戎马行伍的才干,但在他大半生颠沛发配的行程中,亦有大量勤政恤民的作为 。苏还经历过文字狱性质的乌台诗一案,人头几乎不保,也算是从鬼门关滚过一遭,这给无疑他的人生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什么称号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是苏轼修改病句

文章插图
若论人生经历的相同点,那么这两人都是"猛志固常在",越挫越勇,从未因外界环境的恶劣而消解了积极作为的志向 。
两人也同样陷入壮志未酬的苦闷,只好转向文学诗词来寄托胸襟 。同为豪放之人,苏与辛在情怀上的区别,体现到作品中,则是苏旷达而辛沉郁,苏机畅而辛情深,苏开创一代风气,而辛乃集大成者 。这是讨论他们作品成就的一个基点 。
如上文所述,苏是在深牢大狱中历经生离死别的人,其后又一再被发配荒蛮之地,亦不改当所作为之心 。在个人思想情感的层面上,他看得很开,作品中的情绪饱满、稳健,几乎不曾流露苦闷怫郁之言 。
他拥有敏锐的艺术感悟力,但落到纸头上时,那些冤屈挫折的部分已经被他自我消化过了,化入了气象万千的天光水色,和率真烂漫的齐物之言中 。他不诉苦,不需要读者对他产生恻隐之心,所有凄惨的个人经历他以一己之躯承担下来了 。这是他深厚的禅学素养给自己带来的救赎 。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什么称号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是苏轼修改病句

文章插图
"此心安处是吾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诸如此类的游侠豪言在他集中多见 。
更进一层的,哪怕是"寂寞沙洲冷"也依然"拣尽寒枝不肯栖",哪怕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要"我欲乘风归去",词句尽管有起承回旋,呈现的情感活动则是一往无前而又一望无边的 。他自己深知路在何方,所以不作问询徘徊之语,有胆有识 。
可以说,苏的心性是佛家的"定",而情感是道家的"放"(行事上则是儒家的),他格局疏朗声调浏亮 。细看他的词作,句法在奔放中有摇曳,常常一顺手,就把词句间原有的关联给打散重组了,让读者在断续处一通疑惑 。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什么称号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是苏轼修改病句】李白写古风如此,因为古风句法本来就参差不齐,但苏轼用此笔写百转千回的长短句,对自身的气象、对长短句的韵味,都带来了一点儿损失 。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什么称号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是苏轼修改病句

文章插图
我们别忘了苏轼"唐宋八大家"的身份,他的句法不论放到韵文,还是放到散文里面,那都是妙极了 。
在一系列的文赋中,我们能读到一种随意开合而生动流淌的韵味,绘景状物妙趣横生,人物行止对话具冰雪玲珑之态,他的文学境界于是舒展开来 。填个小词对他来说,属于拿着屠龙刀当雕花刀使,故不太趁手 。
苏轼因为有彼岸的宗教思想来救赎,于是情绪层面理得比较顺畅,只把一番勇往直前的胆识填满了词句;辛则不同,辛在现实中已经多次英勇行事,胆识已得到证实,不需要特意在词句中抒发 。
辛填词时,他的情绪会显山露水,不过是艺术性的、多声部迂回推进的,这片热切的胆识成为其中的一个声部,在与其他声部的交错中沉潜下来,便有了繁密之感 。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什么称号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是苏轼修改病句

文章插图
不同于苏具有的飞升想象力,辛尽管人已归田,心却断断不肯"归去" 。他的人和情感一并嵌入国仇家恨的时局背景当中,苏尚能明哲保身自我解嘲一下,而辛有心有力却无机会,他的热衷肠中便郁结了挥之不去的悲情 。
读他的作品,会产生这样一个印象,就是这阵从未消散过的悲情,在辛的一把铮铮铁骨中百转千回地激荡着,啃噬着他 。
"把栏杆拍遍",真有力量,所以是真痛,辛之(文学上的)伟大就是在这痛中,亦不忘铺陈出千锤百炼的细致美感,可见其舍生忘死的艺术追求 。其实踏上的是他金戈铁马的同一条道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