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和氏的区别

【姓和氏的区别】姓和氏最大的区别是姓确认血缘关系,氏则确认部族或氏族关系 。姓是指产生于母系氏族时期,代表母系血统;氏是指产生于母系氏族晚期,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氏则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说把自己的姓称作姓氏,不过在先秦时期,姓和氏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
区别:
1.姓产生在前,氏产生于后 。夏商周时期(秦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男子称“氏”是用来“明贵贱”;女子称“姓”是用来“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 。两者的作用不一样 。
2.贵者有氏,贱者无氏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序》),所以贵族有姓、有氏,有名;平民有名,但没有氏 。如黄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 。
3.姓是婚姻嫁娶的重要依据 。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反映了古人朴素的优生理念 。


姓和氏的区别是什么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
姓与氏的不同点
第一:姓族在早期即因存立时间久远,亲属数目的庞大,分支族氏的增多,其成员间仍以自认的单系共同衫尺来源为亲属纽带,但未必已能追溯到一个共同明确的祖先,亦未必都可以找到彼此间明确的谱系关系 。而氏一般皆有明确的、可以追溯到一个人的始祖 。
第二:对于所有同姓成员来说,其所属姓是同定的 。氏名来源较多样,如以邑为氏,以谥为氏,以官为氏等,同一家族可因居邑为氏,也可以族长的官职为氏,当时也经常出现命氏、别族等情况 。
在这种背景下,父子、兄弟不必同氏,人也可以有几个氏,如晋卿士会,粗灶以士为氏,是承其祖氏,士氏初当是以官为氏,但士会由于食采于随、范,在《左传·文公》曰随会,《左传·昭公》曰范会 。《国语·晋语九》所记晋智氏之族人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即是智果,又称辅果 。
第三:姓是统一的,即姓族本身未有层次区别,虽有氏为分支,但没有更小的姓族 。而氏却可以是多层次的 。一个大氏可以包括由其分化出来的若干小氏 。
从史料看,这在商代比较明显,卜文所要论述的商代晚期青铜器铭文中的所谓“复合岩塌扮氏名”即显示了此种多层次的氏的存在形式 。
多层次的氏组织随着血缘关系与其作用范围的减弱而渐渐不再盛行,渐向单层次发展 。但较大的氏组织内仍包括若干分支,只是分支未必皆另立新氏 。
第四:女子不论出嫁与否,皆有同定的姓 。但女子出嫁前与父同氏,出嫁后属夫氏,所以可以夫氏为称,但亦可以仍以父氏为称 。
此从周代青铜器铭文资料可知,如:父为其女制媵器,在铭文中称其女名为“夫氏加女姓”,如辅伯鼎铭 。
出嫁女子在夫家自己制器亦自称其名为“夫氏加己姓” 。夫为其妇制器,在器铭中称妇名为“妇之父氏加妇之姓”,如善夫旅伯鼎铭 。可见出嫁女子在夫家并未完全失去自己的父氏 。
扩展资料:
姓与氏的共同点
第一:皆是血缘亲属组织 。
第二:以外婚制为正常属性 。
第三:均是一种单系的继嗣群,即父系的继嗣群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姓氏
姓和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只有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才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在秦汉以后,中国的姓和氏已经混合在了一起,就连太史公的《史记》中对于姓氏的记载也是混淆的,在民间人们或是以“姓”为姓,或是以“氏”为姓,两者可以说是合二为一了 。至于它们在先秦时期的区别清皮主要有以下兄盯两个方面:
1、起源不同
据考证,姓的起源要远早于氏 。姓来源于我国上古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候人们因为血缘关系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部落 。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人们为了区分不同部落的人所以就以图腾为姓,再加上当时人们都跟随母答尘差姓,所以我们可以看见最早的那批名字都带有女字旁 。
氏其实是从姓里面慢慢演变出来的,部落的人变多之后,为了方便管理,就会要有一部分人搬出去 。所以这些部落也就慢慢地有了一些支脉,而这些支脉为了相互区分所以就创造出了氏 。
2、作用不同
古人在很早之前就知道近亲结婚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就出现过这样一句话:“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所以早期的姓有防止近亲之间结婚的作用 。姓在古代代表的就是不同的血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