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京味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四 )


抗日战争胜利后 , 1946年 3月 , 应美国国务院邀请 , 老舍赴美讲学 。一年期满后 , 继续旅居美国 , 写完《四世同堂》 , 创作了另一部长篇《鼓书艺人》 , 还协助别人将这两部小说译成英文 。《鼓书艺人》叙述的是抗战风暴中旧式艺人追求新生活的故事 , 出现了革命者的真实形象 , 呼唤新中国的到来 。1949年10月 1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3日 , 老舍即启程回国 , 途经日本、菲律宾等地 , 于12月 9日抵达天津 。"离开华北已是十四年 , 忽然看到冰雪 , 与河岸上的黄土地 , 我的泪就不能不在眼中转了"(《从三藩市到天津》) 。这个出生于北京、一向以描绘北京著称的作家 , 从1924年离家以后 , 一直到这时 , 才在自己热爱的故乡重新定居下来 。
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气象 , 立即激起老舍新的创作热情 。1950年 1月 , 回国不到一个月 , 就发表了第一篇歌颂新中国的作品——大鼓书《过新年》 。他再次以巨大的热诚 , 从事传统艺术的改革 , 包括改造旧式艺人的工作 。话剧《方珍珠》(1950)就以解放前后的艺人经历为题材 , 前半部分内容与《鼓书艺人》有些相似 。一年以后 , 话剧《龙须沟》上演 , 引起文艺界和社会的强烈反响 。剧本取材于解放初期,百废待兴,人民政府首先大力改善贫民窟生活条件的真实事迹 。老舍把对于北京和城市贫民的熟悉和热爱 , 同对于他们获得新生的兴奋和喜悦结合在一起 , 写出了古老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这是献给新北京新中国的一曲颂歌 。一个来自旧中国的老作家能在短促的时间里 , 写出这样一部歌颂新中国的优秀作品 , 它的成功引起普遍的赞叹 , 老舍因此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
从50年代初起 , 老舍陆续担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务 , 兼管少数民族文学工作 , 注意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辅导;多次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先后访问过朝鲜、苏联、印度、捷克斯洛伐克、日本等国 。他以较之抗战时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他也更加勤奋地写作,不断有新作问世 。正如他说的,"我注视着社会,时刻想叫我的笔追上眼前的奔流"(《十年笔墨》) , 他努力了解、体验新的生活 , 并且反映在作品中 。自然 , 并不是每个尝试都取得成功 。象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业绩的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1954) , 歌颂建筑工人劳动竞赛的话剧《青年突击队》(1955)等 , 由于生活实感不足而缺少艺术力量 。写得好的 , 是表现北京市民生活悲欢离合的作品 , 如话剧《女店员》(1958)、《全家福》(1959)等 。它们都可以看作是《龙须沟》的续编:描绘了古老的北京和经受过苦难的、守旧的市民如何走向新的生活 。作家熟悉这些人物及其变化,他含着泪与笑,通过解放前后的对比 , 写出了历史的跃进 , 使人在欢笑之中悟出一点生活的真谛 。话剧《西望长安》(1956) , 根据震动全国的李万铭案件写成 。李万铭能够到处招摇撞骗 , 暴露出某些干部严重的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 , 剧作对此作了揭露和嘲讽 。如何写好新社会的讽刺作品 , 是个议论不少、实践不多的课题 。以幽默讽刺著称的老舍的这个尝试 , 也就分外引人注目 。
在后期创作中 , 最为成功的是话剧《茶馆》(1957)和小说《正红旗下》(1961~1962 , 未完) 。前者以北京一座茶馆作为舞台 , 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特点 , 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据时期和国民党政府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 , 前后半个世纪 。上场人物60多个 , 全剧没有中心的故事线索 , 各幕之间缺少前后呼应的情节联系 , 却能结构严密 , 一气呵成 , 再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 , 并且通过旧中国的日趋衰微 , 穷途末路 , 揭示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 。后者带有自传的性质 , 却写出了大清帝国行将灭亡时五光十色的社会风貌 , 特别是作为清朝统治的特殊支柱的旗人社会在大动荡中的分化和没落 。两部作品都充分发挥了老舍作为北京风俗世态画家的特长 。《正红旗下》涉笔成趣 , 再次显示出幽默的风格 , 嬉笑怒骂 , 都能耐人咀嚼 , 说明他的幽默变得深沉和含蓄了 。它们描写的虽然都是旧中国 , 《茶馆》还有浓厚的悲剧意味 , 却都跳跃着时代的脉搏,显示出人民的力量和历史前进的趋势,具有一种内在的历史乐观主义精神 。这标志了作家的思想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有了重要发展 。《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 , 在西欧一些国家演出时 , 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见彩图老舍剧作《茶馆》剧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