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
【儒家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 。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大家可以学习一下1、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2、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 。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 。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 。和墨家并称显学 。
3、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在汉武帝时,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
4、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 。
5、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 。
儒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 。九大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更是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
关键词:
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
中华民族发源于大河流域,沿岸的肥沃土地滋养着先民的幸福家园 。而频繁的洪水是打破完美的一大忧患 。由此而必须的长期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使先民们习惯于服从统一的领导,颂扬着勇敢忘我的治水英雄 。而集众人之力抗拒自然之力并逐步取得胜利的过程亦是先民们很好的认识自身的契机 。较之于缥缈无迹的上帝,先民们更多的崇拜传授给自己生存本领的祖先和领导他们治水的英雄,也更多的关注得之不易的安宁生活 。这种理性的关怀映射到意识形态领域,便出现了关怀人本身和生活本身的思想言论 。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形成的先秦儒家思想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
儒家思想不仅是封建产物,但作为一种精神思想,在不同朝代的应变、发展中表现出极大的生命力 。他的特点便是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在小事中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 。对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国来说,它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在故纸堆中被束缚 。至关重要的是,在各种不良思潮泛滥和冲击的形势下,中国必须保持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简述儒家思想,其核心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
儒家思想之九大核心内容
儒家思想之九大核心内容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爱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 。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 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 。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
《论语 。学而》:“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爱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是爱人的基础,但是“为仁”不是仅止在“亲亲”上,而必须“推已及人”,要作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而要作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得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作为“为仁”的准则 。如果要把“仁”(“仁政”)推广到整个社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克已复礼曰仁,—日克已复礼,大下归仁 。为仁由已,而由人乎!”我认为,对“克己复礼”的解释常有误 。(我自已过去的解释也不正确 。)对“克己复礼”的解释,往往把“克己”与“复礼”解释为平列的两个相对的方面,我认为这不合孔子的思想 。所谓“克己复礼”是说,在“克己”基础上的“复礼”才叫“仁” 。“仁”是人作人的内在品质,“克己”是要靠人对自身内在品质(即“爱人”的品德)的自觉:“礼”是人的行为的外在的礼仪规范,它的作用是为了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礼之用,和为贵” 。要人们遵守礼仪规范必须是自觉的才有意义,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对“仁”和“礼”的关系,孔子有非常明确的说法:“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乎哉!”因此,我们可以说,孔子认为“克己”(求仁)是要靠自己的内在自觉性 。有了“求仁”的内在自觉性,“我欲仁,斯仁至矣”,并实践于日用伦常之中,这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了 。“极高明”要求我们寻求伦理体系中的终极理念,“道中庸”要求我们把它实践于平常生活之中,而“道中庸”和“极高明”是分不开的 。哪怕是寻求最低限度的伦理观念的“认同”,也是和某种伦理体系的终极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如果说,孔子的“仁学”充分讨论了“仁”和“人”(人道)的关系,还没有来得及去充分讨论“仁”与“天”(天道)的关系,那么孟子在后一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如他说:“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 。”人心本仁,与“天心”本是相通的 。对此朱烹说得更明白,他说:“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乎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故语心之德虽其总摄贯通无所不备,然一言以蔽之,则曰仁而己矣 。”此则从“天心”本“仁”,而说“人心”也不能不“仁”,“人心”与“天心”实是相贯通的,因此儒家的伦理学说实是建立在一道德形上学之上,故《中庸》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 。”儒家这一“天人合一”思想无疑有其特殊的伦理意义,而贡献于人类社会 。例如,我们现在提倡要“尊重他人”、“五讲四美”、“精神文明”等等,如果不把它和长久影响中国社会的伦理思想体系联系起来,那怎么能让它有个根基呢?“尊重他人”(“爱他人”)这样的道德观念正是和儒家的“仁学”相联系的 。如果我们抛弃了孔子的“仁学”理论,天天批判“仁政”,鼓吹“己所不欲要施于人”,提倡什么“与人奋斗其乐无穷”,那么你能真止地“尊重他人”吗?你能真正地爱护别人吗?所以任何对人们的社会规范的具体要求它都必须有—套伦理学理论作支撑,而这套伦理学理论又是内传统积累而成的 。
- 望岳翻译及赏析
-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 四级题型介绍
- 国际贸易专业学什么
- 找回已删除的微信聊天内容教程 如何查看删掉的微信聊天记录
-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 骆驼祥子主要内容
- 社会活动包括哪些
- 户外防晒衣为什么能防晒
- 腰果功效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