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的重要词语的意义

1、伶官: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
2、原:推究,考查 。
3、矢:箭 。梁:后梁太祖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叛变归唐,后封为梁王 。
4、与:赐给 。其: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 。乃:你的 。
5、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 。此处专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庙 。
6、从事: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幕僚随从 。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 。
7、纳之:把箭放好 。
8、系:捆绑 。
9、组:绳索 。
10、函:木匣 。此处用作动词,盛以木匣 。
11.仇雠:仇敌 。
12.一夫:指庄宗同光四年发动贝州兵变的军士皇甫晖 。
13.誓天断发:截发置地,向天发誓 。
14.岂:难道 。
15.欤:表疑问的语气助词 。
16.抑: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或者、还是 。
17.本:考究 。
18.迹:事迹,道理 。
19.逸豫:安逸舒适 。
20.忘:亡的通假 。
21.举:全、所有 。
22.忽微:形容细小之事 。忽是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寸的百万分之一 。
23.溺:溺爱,对人或事物爱好过分 。
24.也哉:语气词连用,表示反诘语气 。
伶官传序 以感叹其必然后顺势提出兴盛和衰落的道理什么的观点其人耳目?以“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观点其人耳目 。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意思: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
出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 。
原文节选: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
译文: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
扩展资料
前半部分以叙史为主 。作者于开篇之首即开宗明义,用一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可谓立论鲜明,催人警醒,又具有论战性,一反当时流行的宿命论的历史观 。
前人曾评此句是“起势横空而来,神气甚远” 。文章接着写道:“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表明作者将列举庄宗得失天下的史例作为论据,对上述论点加以论证 。这一过渡句的运用,使论点与论据间衔接紧密自然,论点有总领全篇之功,而下面文字的出现又不致突兀 。
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并未赘述庄宗身世或伶官轶事,也未过多地列举史例,而是从纷繁的史料中,仅选取了传奇色彩较浓,颇具典型意义的庄宗得失天下的史事,以洗练的文字,沉挚充沛的感情,抑扬顿挫的语调,纵横捭阖的气势加以叙述 。
高中必修一《伶官传序》优质课教案 通观《伶官传序》全篇,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叙事生动晓畅,论证层层深入,感情深沉浓烈,实为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下面是其优质课教案,欢迎参考 。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 。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 。阅读时必须首先弄清史实,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关系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列出自学提纲,教学过程中予以检查 。
2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 。《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 。教学中要把历史情况略作补充,引导学生理解文(内容)与题(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
3文章平易流畅,论证条理井然,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 。要求读懂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过程和得到的历史教训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对史论文的鉴赏水平,掌握评论文章的一般结构及其写法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
2 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 。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
教学重点: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
教学难点:文章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 。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赏析、教师点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