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巫山文言文翻译( 四 )


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陆游曾经请求废除凌迟,《请除凌迟刑》云:“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明尤存 。
感伤致和,亏损仁政,实非圣世所宜遵”,但未被朝廷接受 。
7. 过巫山 译文【原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1],谒妙用真人祠[2] 。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3]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4],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5],皆无此奇 。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6],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7],宜为仙真所托[8] 。祝史云[9]:“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10],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11] 。”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12],授符书于此 。”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13],四顾无纤翳[14],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15],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
【注释】 [1]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巫山县东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官渡一段长江称为巫峡 。
由于长江横切巫山主脉的石灰岩层,峡谷特别曲折幽深,高峰均在海拔一千米以上,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就并列在这段江边 。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 [2]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
[3]巫山神女:据晋人习凿齿撰《襄阳耆旧传》说:“赤帝(古代传说的五天帝之一)女曰瑶姬,未行(未出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 。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 。”
(据《文选·高唐赋》李善注引) [4]“峰峦”二句:写巫山峰峦的高危峭直 。“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
[5]议者:议论的人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境内 。
衡:即南岳衡山,在湖南衡山境内 。庐:即江西庐山 。
[6]十二峰:即巫山十二峰,据《方舆胜览》载,它们的名称是: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都在长江北岸 。不可悉见:谓从江上远望,不能把十二峰全部看到 。
苏辙《巫山赋》说:“峰连属以十二,其九可见而三不知 。” [7]神女峰:即望霞峰 。
纤丽奇峭: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 。[8]“宜为”句:谓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
仙真,指巫山神女 。托,转身,化身 。
[9]祝史:祠中主持祭祀者 。[10]丝竹之音:指优美动听的管弦音乐 。
[11]达旦:直到天明 。[12]“夏禹”二句:这是关于巫山神女的另一个传说 。
据《禹穴纪异》、《墉城集仙录》所记,神女从东海游玩回来,路过巫山 。当时夏禹正为治水而驻扎在巫山下,于是神女命令侍女把“玉篆之书”(即本文所说的“符书”)送给夏禹,并派她的一些部下,帮助夏禹 。
[13]天宇晴霁:天空晴朗 。[14]无纤翳(yì):没有丝毫云烟 。
[15]鸾:旧时传说凤凰一类的鸟 。【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
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 。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 。”
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 。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
8. 文言文巜入蜀记》翻译从"二十三日"至"亦可异也"译文如下,供参考: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 。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 。”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 。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