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4
王小波说:“享受自己的生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头等重要的事 。”
对我这种远未进入不惑境界的人而言,每次读王小波,都要被他一再地颠覆 。
仔细想来,真正颠覆我的,并不是他说的那些有趣的话儿,而是隐藏在语言背后的那种生活态度 。
小波说:“享受自己的生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头等重要的事 。”
就我个人而言,有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安静地观察周遭的一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表些许个人看法,就是最大的生活享受 。不幸的是,由于养家(饣胡)口的压力和粗放的时间管理,“享受生活”竟然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
嗟乎,长此以往,人将不人!
考察小波短暂的一生,可以发现,有一些不可抗拒的力量无情地将其生命掐头去尾地夺去了 。若非如此,谁知道这家伙还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 。这使我们得到一个教训:时间是知识分子最宝贵的资源 。
逝者长已矣,来者犹可追!今天的知识分子,一定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将工作和学习控制在身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延长生命本身二是要将时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无论如何都不要轻易地花费在那些虚头八脑的事情上 。
附录:王小波不会同意李银河老师换夫的一个证据
前一段时间李银河老师大谈换妻,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我想,如果小波活着的话,自己一定不会换妻,也一定不会同意李银河老师换夫 。证据如下:
“一般来说,乱性是社会里的负面现象,是一种既不安定又有危险性的生活方式 。一个有理性的人总能相信,这种生活方式并不可取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5
王小波是一极好的作家,一位出色的编剧,一位纯粹的思想者 。王小波一生经历丰富,七十年代期间,王小波作为知青被安排下乡插队,尝遍种.种艰辛,也目睹了那个时代奇异离谱、可笑荒诞且背离人性的闹剧 。可以说,王小波以“沉默”来应对那个时代,并在“沉默”中保留了自己的独立的思想,使其发芽茁壮,终于延展成一片自由之新天地 。与其被剥夺独立的思想和人格,王小波宁愿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愈是揣摩他的心,便愈是钦佩,愈是感动 。后来他成为中国后第二批大学生,之后他赴美留学,于他妻子所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做研究生,再后来他回国成为一名大学讲师 。最终,他选择做一名自由撰稿人,而他人生的辉煌便于此时期内造就 。
“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总在权势面前屈膝,毁掉了自己的尊严,也毁掉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何等一番深刻而又深沉的见解,若无对自己本民族之五千年有极大的感悟和反思,无满胸对于全体中国人的一种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无颠沛波折足以使人一次次蜕变的丰富阅历,无作为一中国知识分子对民族、对历史、对文化的深度思考和极高的责任感,又何以有如此见识 。王小波,无疑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最好的作家,最敏锐聪慧的思想者,他以祸乱之后的高度清醒,站在历史和时代的至高点上 。有了王小波这样的中国人,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
公元一九九七年,王小波去世了,去世得很突然 。当时他一人在家,死于心力衰竭 。死前,大概经历了数小时的痛苦挣扎,却无人能帮他,终年仅四十五岁 。一位天才的中国人就这样离去,不得不说是这个民族的一大损失 。读到其《有与无》一文,文章最后,论述到向现实投降和向虚无投降时,他写道“我刚刚过了四十四岁生日,在这个年龄上给自己做结论似乎还为时过早 。但我总觉得,我这一生决不会向虚无投降 。我会一直战斗到死 。”不亦悲乎!怎能想到,仅一年后这位文坛巨子便突然辞世,不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 。甚至在离世前夕,他心中所占据的,依旧是“战斗”,思想之战斗 。
如今,距王小波去世已经十七载,而他的思想之树却从未因时代变迁而枯死,相反,它依然向无限的远处延伸,永无尽头 。并播撒下自由思想的种子给后来者,特别是青年人 。王小波就是一位自由主义者 。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有何不可?在这个不断进化的时代,谁若说人人思想必要统一,便是民族的贼人,吾等可击鼓而攻之 。王小波的思想必须有人传承,必须有人突破,必须有人革新 。青年人总是思维活跃,不易受束缚 。在每个时代,王小波总会有一大批青年追随者,追求真理、自由,追求民族文化与道德的真正未来 。
- 《藏地密码》读后感
-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 破阵子满江红的词谱
- 《向前一步》读后感
- 李靖是陈塘关总兵还是钱塘关总兵
- 《名人传》读后感
- 类似重生之完美人生的小说
- 类似重生之天才神棍的文要宠
- 类似重生之都市修仙的小说
- 类似书仙传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