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取向有哪些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取向有三种: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 。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是指每一种课程评价所体现的特定的价值观,它实际上是对课程评价的本质的集中概括,支配着评价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 。
课程目标编制的三种取向是什么?1、行为目标取向
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是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与评价功能 。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对于学习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较为适合 。
2、生成性目标取向
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 。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生成性 。
3、表现性目标取向
表现性目标,指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遭遇中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安排 。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取向有哪些】课程目标编制是指为了完成一项课程计划而进行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阶段 。
尽管课程系统千差万别,编排它们却总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总要把思想上、观念上的东西加以具体化,经过若干过程和步骤,最终形成所期望的课程结构 。这一过程或步骤就是课程目标编制 。严格地讲,课程目标编制是一种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技术 。课程目标编制理论或技术是专门研究如何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科学地编制课程并使之形成某种结构的一门学问 。
课程与教学评价对改进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启示目标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这种评价取向推进了课程与教学评价科学化的进程,它简便易行、好操作,因而一直在实践中处于支配地位 。这种评价取向的缺陷在于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对于人的高级心理过程而言它的作用非常有限〈3分);
过程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这种评价取向的价值在于开始承认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把人在课程开发、实施及教学运行过程中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给予一定的尊重 。该取向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完全走出目标取向评价的藩篱,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不够彻底(3分);
主体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所以价值多元、尊重差异就成为主体取向评价的基本性格 。主体取向的评价体现了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时代精神(3分) 。
启示: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满分为3分 。
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是: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 。
课程实施是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 。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课程实施问题就是研究一个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第二是课程实施是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存在的 。
尽管人们对课程实施的认识不一,但至少在三个方面已形成共识: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的,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
课程实施是通过教学活动将编制好的课程付诸实践;课程实践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课程实施的那些因素 。
在我国,国家所规定的课程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和论证而形成的,从总体上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但由于我国的地区之间的差别较大,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问题 。
所以,在理解课程实施问题时,应当将课程计划看作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判断课程实施的成败也不应以对原有计划的执行程度为标准,而应关注执行过程中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课程计划的调适和改造 。因此,我们认为,课程实施是将规划的课程付诸实际教学行动的实践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