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锅包肉的起源地是哪里

锅包肉是东北名菜,它具有酸酸、甜甜、脆脆、还有肉的香气,是正宗冰城(哈尔滨)美食,出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专用厨师,“滨江膳祖”———郑兴文之手 。郑兴文6岁随父来到北京,渐渐对厨艺产生了兴趣,后拜淮阳菜传人陈才保门下 。1907年,郑兴文到哈尔滨滨江道衙门,当上官厨,给道台杜学瀛料理膳食 。道台府里经常会宴请国外宾客,尤其是俄罗斯客人,由于外国人喜欢吃甜酸口味,杜学瀛就命府内厨师变换菜肴口味 。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成为锅包肉的起源地 。
锅包肉最早来源于哪个城市锅包肉是一道东北菜,最早来源于哈尔滨 。
说起好吃的东北菜,就不能不提到很多人下馆子必点的一道“硬菜”锅包肉 。硬菜是我们东北人对解馋、实惠、能镇得住台面的大块肉菜的叫法,不管是家宴还是聚餐,必有几道C位的“场面菜”才行,锅包肉就属于这一种 。
锅包肉原名“锅爆肉”,用猪身上最嫩的里脊肉制成,成菜外酥里嫩,颜色金黄,酸甜可口,老幼皆宜 。一口咬下去,最先感受到的是舌尖接触的酸甜味儿,之后是牙齿碰触酥脆表面的“咔嚓”声,最后才是香嫩的里脊肉,每一口咀嚼起来都混合着酥、脆、嫩、酸、甜,还有一点点姜的焦甜味儿和橙汁的香味儿,非常开胃 。
【正宗锅包肉的起源地是哪里】锅包肉的由来:
郑兴文6岁随父来到北京,渐渐对厨艺产生了兴趣 。1907年,郑兴文到哈尔滨滨江道衙门,当上官厨,给道台杜学瀛料理膳食 。
道台府里经常会宴请国外宾客,尤其是俄罗斯客人 。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成为锅包肉的起源地 。
锅包肉真实历史是什么,锅包肉到底是怎么来的?锅包肉(英文名:Double Cooked Pork Slices),原名锅爆肉,是一道东北菜,光绪年间始创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厨师郑兴文之手 。成菜后,色泽金黄,口味酸甜 。
锅包肉是为适应外宾口味,把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一道酸甜口味的菜肴 。通常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 。
哈尔滨道台府菜创始人、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首席厨师的郑兴文为锅包肉的首创鼻祖!
据道台菜的第四代名厨郑树国介绍,郑家是旗人,郑兴文的父亲郑明泉家住辽宁,在北京做茶叶生意,由于应酬和交际,经常品尝到各种美食,口味很刁,被朋友戏称为“美食家” 。郑兴文6岁随父来到北京,渐渐对厨艺产生了兴趣,14岁时已对美食和烹调极为偏爱 。后拜淮阳菜传人-陈才保门下 。
东北名菜:锅包肉的历史起源
郑明泉认为“君子远庖厨”,担心儿子下厨给旗人丢脸 。然而郑兴文立志坚定,郑明泉只好满足他的想法,托人把郑兴文送到恭亲王府,学习厨艺 。这让郑兴文开了眼界,也长了见识 。24岁的时候,郑兴文满艺出师,家人不让他出去上灶,他就在北京东华门大街开了个“真味居”饭馆,给自己当老板 。“真味居”客源不错,郑兴文身上的“八旗作风”显现出来,只顾菜品的优劣,却不顾及成本开销,结果生意越红火越亏本,干了3年多,只好关门 。
1907年,郑兴文经本家——黑龙江中外交涉局总办郑国华的举荐,带着14个厨子,举家来到哈尔滨,进入当时的滨江关道衙门,当上官厨,专门给首任道台杜学瀛料理膳食 。作为当时北方重镇的府衙,道台府里经常会宴请国外的宾客,尤其是俄罗斯客人 。由于外国人喜欢吃甜酸口味,北方的咸浓口味令外宾们很不适应 。道台杜学瀛就命府内厨师变换菜肴口味 。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成为锅包肉的起源地 。郑兴文称它为“锅爆肉”,可能是洋人在点菜的时候发音有问题,时间一长,衍化成今天的“锅包肉”了 。
东北名菜:锅包肉的历史起源
这道菜让俄罗斯客人非常喜欢,每次来吃饭都要点这道菜 。不仅如此,郑兴文在道台府事厨独创出许佳肴美味,如“猪头焖子”(后改为“猪头糕”,民间依旧称“猪头焖子”)、“熏卤鸭”及汤鲜肉嫩的“清炖狮子头”等 。1911年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郑兴文以高超的厨艺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赞誉,获得大会颁发的荣誉牌匾《滨江膳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