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荆轲

荆轲是个“刺客”,不是“杀手”,这一点很重要 。刺客的身份是“客”,比较高贵一点,属于士大夫阶层的一种,有政治立场和抱负,有独立人格和社会地位 。刺客则只是杀人工具,冷血的执行者,隐姓埋名不见天日 。作为刺客,他负责整个刺杀活动的策划,包括准备、执行和善后 。荆轲刺秦王之前准备了好几年,等待各种机会,包括樊于期的人头、助手的挑选、匕首的淬毒等 。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智商、大局观和决策能力 。刺杀失败的原因似乎是荆轲学武不精,这么好的机会竟然没有抓住 。但不可否认,他的整个行刺计划的策划和准备是非常成功的,在他的计划中行刺的执行者本来就不是自己(他应该对自己的武功有自知之明),而是那个未露面的朋友 。秦舞阳的仓促上阵替代成了直接导致失败的败笔 。在秦舞阳被吓得尿裤子的那一刻,荆轲不得不临时接过动手的任务,已经注定失败 。古人对荆轲的评价一般都是“悲情英雄”,赞赏同情和可惜 。他本来将成为扭转历史发展方向的大人物,可惜功败垂成 。古人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没有人觉得秦始皇是个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他虽然结束了战国动乱,但这是以血与火来征服的,全国的种族和人民都被他得罪光了 。而且他开启的秦王朝更加残暴,在战国时代,至少有些君主比较开明,人民生活比较安适的,但到了秦朝,大家都成了政治压迫下的奴隶 。
怎么去评价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这一故事,可以很简单的知道荆轲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但却急躁一人去刺杀秦王导致失败,落得身死下场 。以下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荆轲的个人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有关于荆轲的个人评价1
古人对荆轲的评价一般都是“悲情英雄”,赞赏同情和可惜 。他本来将成为扭转历史发展方向的大人物,可惜功败垂成 。古人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没有人觉得秦始皇是个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他虽然结束了战国,但这是以血与火来征服的,全国的种族和人民都被他得罪光了 。而且他开启的秦王朝更加残暴,在战国时代,至少有些君主比较开明,人民生活比较安适的,但到了秦朝,大家都成了政治压迫下的奴隶 。
在马克思历史观下,新中国对秦始皇的评价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成了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人物,谁反对秦始皇就是反对历史,是反动逆流 。结果荆轲作为反对秦始皇的“杰出代表”,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架上 。对他的评价是:不识时务、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没落贵族,为垂死挣扎的奴隶主阶级服务,甘做爪牙和走狗 。他的行刺失败对中华民族而言是幸运的,因为保住了秦始皇他行刺即使侥幸成功,也注定是暂时的得逞,历史会选择另外一个秦始皇出现,时代的大潮不可阻挡(或许阻挡个三五十年吧) 。
有关于荆轲的个人评价2
我对荆轲的评价:作为荆轲,在他所处的时代,好名轻死,尚侠重义,这些品格是非常流行和极为推崇的 。荆轲刺杀秦王的动力明显不足,都是燕子丹设套给他,收买拉拢,苦求威逼,让荆轲只好答应 。既然答应,就全力以赴,这是一个“士”或者“客”的必备品质 。所以从荆轲本人的所处具体环境出发,他既不是高尚的为国为民的大豪杰大侠客大英雄,也不是阻碍历史发展的阴谋家反动派,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破落的士大夫,被卷入了一场风云诡谲的大事件,处于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心 。是历史选择了荆轲,而不是荆轲想要去创造或改变历史 。
对“评价”的评价 。历史人物早已成了过眼云烟,但活着的人总是托古言今,指桑骂槐 。因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实际上代表他对现今社会的评价,“评价”只是一种言论武器 。古代对荆轲比较正面的评价是为了宣扬忠义英雄,现代中国教科书对荆轲的比较负面的评价是为了验证和推广马克思历史观 。历史材料不会说话,人们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往往选取有利于自己的那部分作为证据,这虽然即便不是造假,也属于一种变相的篡改 。评价改变不了历史,但会改变人们阅读历史的心态和立场,从而改变今天 。对一楼的人做一点修正,1,秦舞阳作为荆轲的副手,燕太子亲点的人 。绝对不会被秦王的威严和皇宫的气派吓得脸色惨白,差点尿裤子 。他脸色发白的原因在于他是骨勇之人,怒则脸白 。这一点早被田光看出来了 。为此田光才向燕太子丹推荐荆轲,田光看来荆轲为神勇之人,喜怒不行于色 。2,荆轲作为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中间唯一没有完成任务的人反而英名远扬,一来他更具悲壮色彩,二来他易水诀别那一刻,一句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更是将惜别的悲壮演绎到了极致,一直千古传唱 。3,建议大家看一下东周列国志,特别是仔细读一下里面的点评 。相信对荆轲会有更准确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