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荆轲( 三 )


对荆轲的评价荆轲这两个字被世人所知,皆是因为他的刺秦壮举 。刺秦失败,他惨死秦宫,秦王也被吓得心惊胆跳,把所有和荆轲有关联的人都诛杀,也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荆轲刺秦,胜则名垂千史,败则连累众人 。
荆轲剧照
因此后人对荆轲刺秦失败也多有讥讽之声 。北宋苏洵说荆轲的失败加快灾难的降临,南宋鲍彪认为荆轲根本不足人道,清朝朱熹认为他是匹夫之勇,他所做的事情没什么值得称赞 。但是肯定他的人也很多,比如司马迁认为荆轲志向高远,就算输了也是伟大 。刺秦并非易事,评论却很容易 。后代的人对前代的人物品评论足实在不为奇怪 。
我觉得看待一个人,还是得看用什么标准 。如果是从个人生存来看,那么,荆轲无疑就是一个死士的精神 。战国因为国家灭亡战乱频繁,所谓乱世出英雄,所以当时具有英雄情怀的大有人在 。隐士,刺客,谋者各种奇人异士都争相出现 。看历史资料,荆轲并没有过多家室子侄拖累,他觉得精神太子丹的委托,一定是荆轲爱国之心使然 。
如果从宏观来看,荆轲最终并没有成功,首先就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事情,连累了所有参与的人,还有燕国更加完蛋,毕竟荆轲是借着燕国使者的身份行刺秦王的 。其次,荆轲思虑过多,按历史记载荆轲并没有马上想刺死秦王而是等待机会想逼迫他退还燕国土地,为什么其他刺客能容易完成任务,也许是因为刺客的目的就是取人性命 。由此看来荆轲不是一个失败的刺客 。
荆轲列传司马迁写的《史记》里有一个系列是关于刺客的 。刺客列传里荆轲篇写的是和荆轲有关的故事,文笔简略,情节曲折离奇,但是也存留了几个疑点 。
荆轲剧照
司马迁交代了荆轲是卫国人,齐人之后 。荆轲早先曾向卫元君展现剑术,没有被卫元君赏识 。后来遇见盖聂,就和盖聂讨论起剑法,盖聂对他怒目相向 。荆轲因此离开 。荆轲到了邯郸,有人和荆轲比划,争夺博局路数,荆轲又被人怒骂,荆轲没说什么默默逃走了 。荆轲游历到燕国,结交了一个屠夫以及另一个友人 。他们三人常聚在一起喝酒聊天 。喝得兴起,哭笑怒骂,仿佛周边没有人存在 。虽然荆轲好酒,可是他生性沉稳,喜欢读书,游历周国所认识的人也都是贤士豪杰 。燕国的田光先生也与他有来往 。不久燕国太子丹逃回燕国 。太子丹为燕国命运焦虑,花重金悬赏可用之人 。
司马迁详细缓慢的记录了这些细节,太子丹如何回到燕国,如何开始因为担忧寻找方法,最后选择刺杀秦王的过程 。这篇荆轲列传,并没有刻意歌颂荆轲,只是交代客观经历,文中的荆轲似乎为人低调,性格包容,而且挑选荆轲刺秦并非是冲动的计划,是由当时的人际关系,局势逼迫下,一步步促成的 。文章讲述了燕国田光,太子丹让田光想办法,田光又认识欣赏荆轲,由此举荐了荆轲 。
但是列传里写,太子丹催促荆轲及早刺杀,而荆轲却回复在等人 。这里并没有交代荆轲等的是谁 。列传前面写荆轲多次谈起剑术或者与人比划争论的时候都遭到怒斥瞪眼,是否暗示荆轲剑术不精导致后来刺秦失败呢 。
荆轲之死春秋战国局势动荡,各国互相吞并,刺杀谋反离间,各种手段都成为权力争夺的工具 。刺客在那时候并不少见 。一个刺客,最终的归宿就是死亡 。为了国家正义去刺杀的人,无论成败与否都是值得让人敬佩的,因为他们已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了 。
荆轲剧照
荆轲刺杀的是秦王,那个让其它国君忧心忡忡的虎狼之人 。荆轲能够有勇气接受这个任务已经是非常勇敢了 。如果刺杀失败不仅是丢了自己的性命还将给所有参与谋划的人带来灾难 。
在得到机会面见秦王的时候,随行的还有一个叫秦舞阳的武士,相传他十三岁就开始杀人,是一个让别人畏惧的人,荆轲带上秦舞阳本来是打算互相配合好成功完成刺杀任务的 。没想到,到了秦王的宫殿,秦舞阳却胆怯惊慌 。荆轲只好独自一人上前献礼 。可惜,也许这是上天注定秦王统一六国的命运,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侥幸逃脱了 。刺杀失败,不是秦王死,就是刺客亡 。秦王在荆轲死后把所有和这个刺客有关联的人都给诛杀了,加快了灭亡燕国的进程 。
这个传奇故事,引发了后人对荆轲的性格身世结局以及后代的好奇 。秦时明月武侠动画里就把荆轲之死的情节作了很多拓展,添加了荆轲和秦王之间的夺妻之恨,设定了一个荆轲的儿子荆天明的人物角色,很好的承接了荆轲刺秦后引发的各个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故事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