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损失厌恶带来的利弊分析 损失厌恶心理学效应

本文主要跟大家谈谈“损失厌恶”这个心理学现象,它在设计中是如何运用,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总结一点自己的观点 。

关于损失厌恶带来的利弊分析 损失厌恶心理学效应

文章插图
一、损失厌恶【关于损失厌恶带来的利弊分析 损失厌恶心理学效应】对于损失厌恶,先来做几个实验,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 。
如果我给你一个苹果,你应该会感到高兴吧!现在换一下,我给你两个苹果,接着我向你拿回了一个 。
请问,你更喜欢哪一个场景?我想多数人的答案是第一个,而不喜欢第二个场景 。
这个实验两个场景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得到了一个苹果,但是在第二个场景中,因为得而复失,损失了一个苹果,这严重影响并拉低了获得一个苹果的幸福感 。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曾经设计了一个掷质硬币的实验,硬币是均质的 。如果是正面,你将得到150美元;如果是背面,你将输掉100美元 。这个赌局对于参与者来说,长期下注的话,肯定是稳赚不赔的,毕竟输赢概率相同,赢的收益大于输的损失 。
但是实验结果却是,大多数人仍然拒绝了这个赌局,因为对于多数人来说,损失100美元的痛苦远远大于得到150美元的快乐 。最少收益多少,快乐才能弥补普通人是失去100美元的痛苦呢?答案是,200美元 。
由上述实验我们可以看出: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
二、坚持中庸最好我们在进行网购的时候,比如看上一件很喜欢的衣服,追求高性价比的用户会通过图片在淘宝进行搜索,进行价格的对比,从而选择一款销量高、评价好、价格又合理的款式 。
“损失厌恶心理”在其中发挥着它的作用,人们害怕价格太低,买到的商品没有自己预期的好,质量得不到保障,害怕价格太高,买到的商品不值这个价格 。感觉自己会买亏,所以我们总是选择规避这样的风险,去选择一个中间价位的作为目标购买,“坚持中庸最好” 。
关于损失厌恶带来的利弊分析 损失厌恶心理学效应

文章插图
三、电商中的应用每逢换季、过节时一些电商平台经常会搞一些促销活动,比如
  1. 2件8折,3件7折,预计到手XX元;
  2. 现价99,倒计时x小时恢复199;
  3. 线下店面到期最后一天全场5折的海报(每次路过的时候都是最后一天) 。
商家都是为了营造现在不买就没的“稀缺感”对你刺激消费,套路还是老套路,但是一直都很有用 。如果我们真喜欢这件物品,即使凑单也要享受7折优惠去购买,因为你会感觉便宜很多,省下了不少钱 。
还有一年一次的店庆,淘宝的双11,京东的618,也以用户的“损失厌恶”心理为基座 。
用户从第一个角度想,能在这样的狂欢节中买到如此实惠的产品,一定要抓住机会,熬夜也要买买买!
用户从第二个角度想,一年一次,要是错过这个机会,如此实惠的产品可只有明年才有了,越来越多的人有这种心理,所以淘宝双十一的总额年年都在刷新记录 。
再就是拼团功能的应用,单买价格可能对你来说不贵,但拼团会让你感觉更划算,能省则省,中国有14亿人,有那么3、4亿消费者是不追求高质量、高标准的,对于他们来说便宜就行,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拨人,才促使了拼多多的在短短的3 4年就可以做到上市的原因之一 。
关于损失厌恶带来的利弊分析 损失厌恶心理学效应

文章插图
在二手平台,有个估价的功能,当我们输入我们产品的各种信息后,会出现一个大概的市场价,下面会提示我们预计下周跌幅150元、一周后在降低200元等信息,这些细节设计的很到位,都是利用了人们的损失厌倦心理去促成交易 。
关于损失厌恶带来的利弊分析 损失厌恶心理学效应

文章插图
四、股票市场中的应用“损失厌恶”心理往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投资决策 。例如:你手中有两只股票,一只涨了100块,另一只跌了100块 。现在你因急事需要用钱,必须卖掉一只,那么你会卖掉哪一只?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会选择卖掉上涨的股票 。因为股票上涨是收益,赚了白不赚,一定要先落袋为安,却没有考虑它继续上涨的可能性 。而股票下跌是损失,面临损失大多数人是不可接受的,总希望它能涨回来避免损失,如果卖掉那损失就永远不可挽回了 。事实上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卖掉跌的股票,及时止损,不然损失越来越大的概率要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