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派有柯蓝是哪一期

第二季第一期 。柯蓝 , 1972年7月25日出生于北京 , 演员、主持人、模特 。1994年加入卫视音乐台 , 成为第一代亚洲VJ 。1996年加入凤凰卫视中文台 , 成为《音乐无限》节目的主持人 。
杀死一个少女究竟有多简单?看到《无声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的封面上写着“我们终此一生 , 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 , 找到真正的自己”的时候 , 我第一反应就是略带失望地想着“又是一部励志大戏啊“ , 但当我翻开第一页读到第一句话时 , 就立刻否认了我那愚蠢的想法 。
莉迪亚死了 。一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女在失踪几个月后终于在小镇米德伍德的公园湖底被警察发现 。尽管母亲玛丽琳不相信不承认 , 不可否认莉迪亚就是死了 , 是自杀 。
莉迪亚是家里的老二 , 上有优秀的哥哥 , 下有可爱的妹妹 , 按理说怎么都应该是最不被重视的那一个 , 可是偏偏成为了父母最关心最期待最重视的孩子 。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的莉迪亚是混血儿 , 母亲玛丽琳是美国白种人 , 父亲詹姆斯·李则是中国人 , 他们在玛丽琳母亲的反对和漠视中结合 , 只因一见钟情带给他们的美妙 。不同的出身 , 不同的人种 , 不同的家庭教育 , 必然带来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
玛丽琳一生都在追求与众不同 , 书中形容的是生活与自我的标新立异 。不同于母亲对于其做家庭主妇的教导 , 玛丽琳偏偏要做医生 , 这个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还是以男人为主的职业 。她用自己的方式从小学到大学证明了自己是丝毫不逊色于男性的独立女性 , 顺利读了哈佛 , 选了自己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专业 。不过 , 就在这时 , 她遇到了他——詹姆斯 , 一个亚洲教授 。她为之着迷、疯狂、冲动 , 甚至为了他不顾母亲的反对 , 放弃了自己的学业 。
只是 , 她怎么甘心呢?与生俱来的高冷气质和特立独行必定不会让她屈服于家庭生活的平淡和琐事的纠结中 , 尤其是听到病人称呼另一名女性为“医生”的时候 , 这个名词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 也唤醒了她的独立个性 。她决定要离家出走 , 继续她未完成的学业 , 她相信凭借自己的聪慧一定能迅速的找回当年学习的习惯和思维 , 一定能够顺利当上医生 。她就这样一走了之 , 尽管年幼的两个孩子仍需母亲的照顾 。当然 , 这次的离家出走不过是一次玛丽琳逃离生活的借口罢了 , 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婚姻家庭生活中的 , 作为母亲的她终归还是挂记着自己的孩子 。
詹姆斯一生都在追求普通和平凡 。出身贫困的詹姆斯 , 从小跟随家人顶替别人的名额从中国偷渡而来 , 在经历了歧视、不公平和寄人篱下的窘迫后他深刻领悟到只有学习才能出头 , 只有上哈佛才能不受轻视 , 才能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他在哈佛上了学 , 成为大学终身教授 , 在美丽女学生的热情告白下 , 他沉醉了 , 踏实了 。
只是 , 这光鲜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和谐并不能掩盖他骨子里的自卑和懦弱 , 贫困的出身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 并随之延展到他对孩子的教育上 。从儿子在游泳池被欺负不敢出声到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是《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的书里就可以明显看出 , 他是多么希望融入这个社会 , 多么想和大家一样 , 因为自己做不到而希望女儿能够做到 。
同样 , 失意的玛丽琳就像野心无法施展的狮子一样 , 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莉迪亚身上 , 在她的教导下 , 莉迪亚的愿望是当一名医生 。每年的生日礼物不是人体解剖海报就是生物书籍 , 要不就是歌颂伟大女性的励志书籍 。莉迪亚没有反抗过 , 她明明可以说不的 , 可是她没有 。是什么让某些东西变得宝贵?是失而复得 。不辞而别的母亲给了莉迪亚重重一击 , 甚至以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母亲的离开 , 而母亲的突然归家又重新让莉迪亚燃起热火 , 这种失而复得的心情跌宕对于年幼的莉迪亚来说显得尤为沉重 , 她再也经不住亲人的离开 , 她希望父母一生都陪伴左右 。她不调皮捣蛋 , 学做淑女 , 看深奥的生物学书籍 , 逛博物馆 , 都只是为了博得母亲欢心 。她没有朋友 , 却每天回家装作给朋友打电话似的自说自话 , 只是为了营造出自己人际关系很好的假象给父亲看 。她害怕父母失望 , 害怕亲人再次离开 。她唯一的出口是自己的哥哥内斯 , 只有他能理解自己 , 给自己恰到好处的安慰 , 哪怕只有一个拥抱 , 一个眼神 , 一句无关紧要的话都能给莉迪亚带来莫大的力量去继续承受这令人讨厌的一切 。也是哥哥告诉莉迪亚 , “你不愿意笑 , 那就不笑” 。然而这种安慰也随着哥哥即将上大学而渐渐消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