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三 )


阅读让你拥有职业幸福感
当然,我们不能离开教师的现状去奢谈职业幸福 。但教师的职业性质就是与精神生活密切相关,自身应该有高品质的精神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要把读书作为他的第一精神需要,就像饥饿的人之于食物 。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教师本人精神的需要,还是教师工作的需要 。很多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证明: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 。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读出了优秀,读成了卓越 。事实上,这些优秀教师也正享受这职业幸福,过着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阅读如此重要,但现实并不令人乐观 。教师的读书现状同样不容乐观 。很多教师把“教材”“教参”“教辅”这三类书作为自己的掌中宝 。不读书的教师,视野狭窄,上课缺少新鲜的东西,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我们往往把不读书的主要原因归于工作太忙碌,但很多老师及时有闲暇,也未必读书 。大量阅读并没有真正成为教师职业的必需 。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一现实 。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的特殊性 。教学质量与阅读是密切相关的,与实施素质教育也是紧密联系的 。因此,教师要多读书 。对于教师阅读,我在《教师阅读力》里得到了几点启发:
(1)教师阅读要注意“营养均衡”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有完善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人文视野 。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这三块板块的知识缺一不可,教师必须具有开阔的、丰富的、彼此融通的知识背景 。可见,教师在阅读上要注意结构均衡,不要只读某一类的书,也不能因为某一类的书好读而忽略了其他的书 。
(2)阅读的时间要有保证 。如果总以没时间为借口而读书甚少,那一切都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其实,每天也不需要多少时间,关键在持之以恒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会有的 。”鲁迅先生如是说 。
阅读对教师是如此重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静心阅读,掩卷沉思,去感受阅读带给我们与众不同的美丽心情,去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
【篇三:教师阅读力读后感作文】
暑期,我认真阅读了刘波的《教师阅读力》,作者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经历了“改进工作”“迷恋教育”“完善自我”三个阶段,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他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 。
刘老师说如果一个人有了强烈的读书动机,坚持读书便不再是一件难事 。他在书中举了《光明日报》曾报道过的华中科技大学57岁的宿管大妈周凤琴坚持每周读一本书的例子,说明阅读理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 。一个有专业追求的'教师,即使生存在应试教育的夹缝里,也能通过积极阅读进入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而对于那些不读书的教师,阅读则更意味着“自我拯救” 。有了内在的阅读动机之后,该怎么寻找适切的阅读路径,刘老师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一是订阅优质期刊,进行专业阅读和综合阅读;二是利用网络渠道进行阅读 。在书中,他详细介绍了自己搜集的网络阅读资源,其中既有报刊杂志的电子版链接,也有名家博客、微博的地址,另外,一些优秀也纳入了他“网读”的视野;三是了解最新图书资讯,第一时间搜罗新书 。这些教育类书籍,让刘波老师享受品质阅读之美的同时,也夯实了他的专业知识 。
读完这本书后,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当阅读成为教师工作、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阅读力也就成为教育生产力 。首先,阅读促使教师深入思考,形成深刻的专业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阅读促使教师拿起笔杆子,自觉走上教育写作之路 。记得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倡导的教师“三专”发展模式中,“专业阅读”之后就是“专业写作” 。读是积累,写是升华,写是为了更好地沉淀阅读过程中那些高质量的思考;再者,阅读能促使教师形成可持续发展力 。书中《用阅读克服“本领恐慌”》一文中,引述了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的观点,认为理想中的教师,应该“照亮了别人,丰富了自己”,一味地付出,却没有新能量的持续注入,必然会导致自身的“本领恐慌” 。
当然,我自己感觉个人读书能力和精力的有限,真的做不到像刘老师一样每天去阅读那么多书,但是如果能尽可能的多读一点,对我们的帮助一定更大 。记得曾经一位领导跟我说过“多读书人才能有主见,教学中遇到问题才不会模棱两可,飘忽不定” 。
【篇四:教师阅读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