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二 )


其中提到教育素养应终生修炼,当认真阅读后,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也伴随着汗颜的感觉 。的确作为老师,是急需提升自身素养的,这包括学科素养、研究学生素养、语言素养 。学科素养,就是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我们可能只熟悉本学科初中的教材,没有系统的研究教材 。但在学科素养方面,我们仍需补很多的课 。在研究学生素养这一方面,我自认为在教学中最大的欠缺是缺少与学生沟通,虽然我们常说以“生”为本,但却忽略研究学生 。我想,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的思维,他们对什么有兴趣?他们怎样思考问题?他们怎样进行学习?他们对课本的内容的了解程度是多少?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 。”这里的“已知”,应理解为不仅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还包括学生的认知结构,其实如果单单只是让教师讲一节课太容易了,认真备课就行,不了解情况,上课的效果就无法达到预期 。因此学生可选择听讲,也可以选择不听讲,教师很辛苦,讲来讲去,而学生却做别的事 。
所以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智慧,倾听学生的声音,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注重教师的语言素养 。那么何谓教师的语言素养?它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准确规范地运用本民族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观点见解等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一般包括专业语言、态势语言、情感语言几种素养 。教师无论教授何种学科,都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语言、丰富的态势语言和情感语言 。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要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课堂教学效率 。这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
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分量 。”一个教师只有形成鲜明的、独特的思想,才能在教育的星空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
不仅要形成思考的习惯,而思考更需要一份宁静,它往往在悠闲中孕育,发展,升华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说,作为教师,面对忙碌,应该积极营造思考的空间,努力保持闲适的心境 。可以是在阳光灿烂的午后,可以是在万籁寂静的夜晚,哪怕是在短暂的一刻,独自一人泡一杯清茶,远离喧闹,抛开浮躁,任思绪与时间一起自由地尽情地流淌 。在教育的点滴中,捕捉什么是智慧;在平淡的细节里,感受什么叫幸福 。周群老师在《中国教师报》发表的《感受快乐体会成功》中向老师们道出了骑自行车上班的秘密,原来她利用每天近1个小时的路程,回忆当天的教育教学 。久而久之,周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竟在“骑车间”得到提高,教科研竟在“骑车间”结出硕果 。骑自行车上班,同事认为过于辛苦和寒酸,殊不知她却享受着思考快乐,收获着成功喜悦 。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考成为习惯,不管是寒来暑往,无论是酸甜苦辣,让我们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进程里,追求生命的更高境界 。
所以让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同伴互助的纽带!让阅读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吧!
【篇二:教师阅读力读后感】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际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可见阅读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作用的重要性,它应该成为贯串人的成长的一条主线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 。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热爱读书的教师,是社会的一笔无形的资产 。”如果你的学生觉得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 。
阅读让更多教师成长
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比学生更需要学习,比一般人要更善于学习 。我们要成为优秀的表达者,这需要大量的阅读来支撑 。我们更要学会不断地反思,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 。但教学反思不是静坐冥想,也不是一个人回忆漫想 。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性的行为,更是一种需要理论支撑的认真思索的过程 。当然,教师要获得有力的理论支撑,就必需大量阅读,使教学反思不止于表面,从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通过教学实践逐步内化为一种能力 。为了更好适应新形势对教师职业的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专业成长的自觉意识,要把专业成长作为自己的自觉追求,把阅读作为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形成积极主动的阅读观念 。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不间断的阅读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实现服务学生、服务学校和促进自身成长的三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