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太监专权吗( 三 )


一、 统治者重视,引以为戒【宋朝有太监专权吗】唐朝后期,宦官专权,皇位的更迭甚至直接由宦官决定,一众大臣面对这种情况竟无计可施,荒唐至极 。因此宋朝统治者看到前人的教训,引以为戒,对宦官多有防备,不让唐朝历史悲剧再重演 。宦官身份特殊,与君主平日接触频繁,日积月累,长此以往难免会赢得君主的信任,揣摩到君主的心思 。这个时候,如果统治者没有危机意识,对他们太过宠信,难免会一步一步让他们大权在握,受他们掌控 。因此,宋代统治者对宦官专权的危机意识,充分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危害性,才导致宋朝没有重蹈唐朝宦官专权的覆辙 。
二、 颁布制度,严加控制为了控制宦官的势力,防止宦官势力过度膨胀,宋朝颁布了许多制度,明确抑制宦官过度发展 。比如规定一些重要部门是宦官绝对不可以触碰的,同时对宦官所任官职的品级也有明确的限制,事无巨细,严加控制 。这一点非常奏效,这就从制度上抑制了宦官的职权,防止他们把控朝政,把控国家的经济权利命脉,同时提醒朝中大臣,形成一种制度和人才的合力,一同来控制宦官势力过度发展 。
有因必有果,良好国家局势的出现源自于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国家制度 。宋朝没有出现宦官专权,源自于统治者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以及颁布的切实可行的政治制度 。只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将其紧紧捆绑,才能从源头上切断任何犯罪的根源 。以史为鉴,古今共通 。
宋代为啥没有宦官专权?在处理太监上宋朝有什么高明之处?从大秦帝国的建立到大清王朝的灭亡,宦官,皇帝身边的特殊人群,伴随着封建王朝的始末 。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最高统治者身边的人,宦官专权也时有发生 。
历史上,秦朝因赵高乱政加速了秦的灭亡;东汉末年和唐朝后期宦官权力膨胀,更是直接操控皇帝的废立,大明王朝的魏忠贤等专权大太监,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各个朝代宦官专权乱政时有发生,但为什么宋朝却没有出现一手遮天的大宦官?宋朝究竟有什么高明的办法,杜绝了宦官乱政?
归纳起来,宋朝没有出现宦官专权乱政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首先,制度上的约束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战国策·赵策一》中著名的词汇 。每一个新王朝,都是在旧王朝灭亡的基础上建立的,前朝的教训,直接影响了新王朝的制度 。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非常猖獗,以至于直接控制皇帝的废立,很多皇帝都成了宦官的傀儡,比如宦官仇士良,“甘露之变”后严密控制唐文宗,唐文宗李昂成为宦官的傀儡 。
宋朝为了避免再度出现唐朝那样宦官专权乱政的事情,对太监的权力加以约束 。比如,宋朝开国之初,宋太宗赵光义的太监王继恩,虽然立有战功,应该加官进爵,但是宋太宗有意压制,只授予他宣政使的职位 。
宋朝还专门制定相关制度来约束宦官权力 。比如,宦官如果担任外职的话,将和朝中大臣一样,受吏部官员直接管辖,而不是只对皇帝负责,有大臣的管辖,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宦官结交外朝,培植自己势力的条件 。
在皇宫内的太监,宋朝禁止宦官参与政事,专门设置只有太监有的官阶,以和外朝官员区分,比如入内内侍省的宦官职衔有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等 。
宋朝也有有名的太监,比如宋太宗和宋真宗时期的著名太监秦翰,多次与辽军作战,数次负伤,立有大功;再比如李宪,是在西北和党项人征战的宦将,多次取得胜利 。但是,他们都没有出现像唐朝那样实力庞大的宦官集团,很大原因就是宋朝的制度限制 。
到了南宋时,对太监管理更加严格,不许宦官干预朝政,也不再准许宦官兼兵职,并且不准申请提领外朝官职 。严格的管控,避免了宦官专权乱政 。
其次,数量上的控制
宋朝之前的汉唐,宋朝之后的明朝,有着数量庞大的宦官集团,尤其是明朝,数量极其庞大,永乐年间,就已经达到了3000多人,到了明朝后期巅峰时,更是达到了7万多人 。
宋朝宦官数量与明朝相比,连明朝的零头都不到 。宋太祖时,太监数量控制在50人,太宗时,控制在180人左右,到了后来人数有所增加,也不过是二三百人罢了 。
宋朝对太监数量的严格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宦官专权 。整个皇宫,也就二三百人,平时也就负责洒扫和端茶倒水,太监哪还有闲暇时间弄朝乱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