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佗陷阱怎么解释

塔西佗陷阱就是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一定律在近年来的社会群体突发事件中有充分的体现 。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就是指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颁布什么样的政策,社会都会给以其负面评价 。网络时代,对公共事件的处理稍有不慎,或者日常工作中出现疏漏,都有可能陷入此种恶性循环 。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说假话,都会被认为是在说假话 。
塔西佗陷阱是什么意思?“塔西佗陷阱”就是社会主体(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失去社会“信任”的特定条件下,其一切社会言行均不被社会接受的状况 。
塔西佗是古罗马的执政官,也是古罗马时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在他的著作《历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罗马皇帝尼禄死后,被选为下一任皇帝的迦尔巴下令杀了一个叛军将领,后又要杀一个可能发动叛乱的将领卡皮托时,命令未达之前他就已经被处决了 。
有人认为卡皮托没有这样的野心,对迦尔巴的做法产生了不满,随后买通了近卫军,并处死了迦尔巴 。塔西佗因此总结说:外界对这两次的处决的反应很不好,而且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
“塔西佗陷阱”的价值
从心理层面上讲,“塔西佗陷阱”之所以能够引起反思,并非是其表面陈述符合因果报应常理的部分,而是陷入困境后,“好人也没好报”的这部分 。
也就是即便做好事(有利于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的事情)或者好政策(有利于结束坏事、规避坏事重现的决策、规定等)也都无济于事,会在危机应对的当下或者危机应对政策实施中受到大众的否定甚至抗拒,这才是“塔西佗陷阱”最糟糕、最要警惕的情况,如同陷入泥潭,越挣扎越不利 。
这种困境中的无力感和严重的心理失衡,正是心理学上的社会“认知失调”现象,它促使人们要去认真面对、深度思考,以期获得超越性的思维,防患于未然或稳妥地脱离险境 。
塔西佗陷阱是什么意思塔西佗陷阱是指当一个人不受欢迎的时候,不论决策的好坏,都会得罪其他人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 。这一概念最初来自塔西佗的《塔西佗历史》,是塔西佗在评价一位罗马皇帝时所说的话 。
塔西佗陷阱是指当一个人不受欢迎的时候,不论决策的好坏,都会得罪其他人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 。这一概念最初来自塔西佗的《塔西佗历史》,是塔西佗在评价一位罗马皇帝时所说的话 。
塔西佗陷阱 怎么解释最近一段时间,一个政治学术语得到了普及,那就是“塔西佗陷阱”,其大概意思是,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遭到民众和舆论的质疑 。
当今中国出现了一个称之为“塔西佗陷阱”的怪现状,“塔西佗陷阱”是什么意思呢?古罗马的执政官塔西佗说过一句话,他说:当政府不受欢迎时,好的政策和坏的政策同样会得罪人民 。一个专制社会也是这样,当它从根本上逆历史潮流而动不惜以掠夺作为立身之本的时候,这个政府不论做好事和做坏事,其结果最终也都是一样的,就是:乱世 。
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约A.D.55~120年】是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 。
塔西佗曾出任过古罗马最高领导人——执政官,此外还先后干过保民官、营造官、财务官、行政长官和外省总督等,他曾经这样谈论执政感受:“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的得罪人民” 。这个卓越的见解后来成为西方政治学里的定律之一:“塔西佗陷阱” 。通俗地讲,可以解读为:“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
塔西佗陷阱指的是什么塔西佗陷阱指的是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做好事还是坏事,说真话还是假话,都会遭到民众和舆论的质疑 。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 。是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 。这一概念最初来自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历史》,是塔西佗在评价一位罗马皇帝时所说的话:"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