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松江方塔园的方塔尺度那么小( 二 )


(全文完)
为什么喜欢方塔园的原因是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体现了我国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西方园林风格的冲击,如何继承发扬古典园林艺术、传承文脉、发展有中国特点的现代新园林艺术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专家学者为此也进行了许多实践探讨 。松江方塔园就是这样的一个实例 。
方塔园位于上海的松江,建于80年代初,由同济大学的冯骥忠教授主持兴建,因其园内的方塔而得名 。方塔原名为兴圣教寺塔,建于北宋时期,沿袭了唐代砖塔形制,呈四方形,故俗称方塔,塔形秀丽,塔身修长,属于国家级文物 。方塔园的建造不仅为其创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突现了方塔的古朴秀美、玲珑多姿,也提升了方塔的知名度 。新园林和古建相依相偎,相得益彰 。这也正是这个园林所要达到的目标:园以塔出名,塔因园而显 。
整个园林以方塔为中心,利用了附近原有的一片竹林建成 。游览全园之后的感觉就是:古今交汇、中西交融 。从总体布局分析,全园可以分为两个区:古典区和现代区 。整座园林以方塔为中心分为前后两部分,北半部分荟萃了众多的文物古迹,主要采用了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着重于意境的创造,具有“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特色 。北边的入口也是方塔园的主入口 。主入口外有一过渡空间,与城市道路衔接处是一个具有江南建筑特色的牌坊,将游览者引入方塔园景区,既缓和了入口和道路的紧张局面,也是方塔园的标志,形象的点明了方塔园的古典特色 。主入口大道西侧还开辟出了休息空间,如同一个小型的自然式园林,仿古式样的建筑、曲折的游廊掩映在自然的树木之中,为方塔园创造出了诗意的外部空间 。
入口的大门也与众不同,造型简洁而具有韵味,是对中国古建筑的屋顶的提炼运用,经过简化,采用的是现代钢结构形势,表现的是古典韵味 。通过大门到达园内,古朴幽静的感觉扑面而来 。笔直的青石板路及两旁整齐的庭园灯、几株腊梅、高低错落的小乔木灌木,强调了园林的轴线,并将人的视线引向前方,却并不是一览无余,而是以一道绿色屏障阻隔视线,正是古典园林“障景”手法的运用 。几株古树围绕着三个错落有致的置石,形成一个巧妙的围合空间,看来却又十分自然 。最大的一块石头上面刻有“方塔风铃”四个字,点明主题 。掇山置石向来是中国古典园林必不可少的内容,这里的布置就是对掇石的应用,虽然简单却意境深远,具有艺术特色,也是整个园林空间轴线的起点 。此处的绿化布置如同建筑中的照壁,将主要风景隐藏起来,以使人步移景异,通而不畅,吸引着人们追
上海松江方塔的喻意艺术【为什么松江方塔园的方塔尺度那么小】现今方塔屹立在松江县城东的方塔园中,这里当初是兴圣教寺寺址,1978年在此开拓和兴建了占地160余亩的园林,以方塔为中心,四周组合古代建筑文物群 。这是一座长方形广场,铺饰着整齐的花岗岩 。园林设有北、西、东3个园门 。北部所见,石板路、石甬道、石壁,满眼尽是排列的石头 。从北门进内远远可见巍然雄峙的方塔立在广场上,来到塔边,心胸顿觉开阔 。南面临塔可见一座明代照壁,是具有艺术价值的砖刻建筑物 。上面精雕细琢有走兽、树木、花卉和珍宝物等 。中间刻一巨兽,长着鹿角、狮尾、龙鳞、牛蹄 。张着大口,露着尖齿,睁着铜铃般的双眼,呈现凶猛的动态,从其挺拔的双角看,酷似龙的形象 。围绕这只巨兽的其它动物和花卉宝物,会使人想到古代神话中的意境 。据说这个怪兽叫贪,它贪得无厌,什么东西都要吃 。有一天它在海边看到红日,凶猛扑去,终于蹈海而亡 。这是一个富有寓意的故事 。
照壁,古时是作为殿宇大宅前的屏障,这座照壁是明代松江府城隍庙的照壁,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建在塔南兴圣教寺院废基上的城隍庙的遗物 。抗战期间庙宇遭毁,仅存照壁 。今为方塔园中一处有价值的古代建筑遗物 。
方塔的介绍松江方塔,原名“兴圣教寺塔”,坐落在上海松江区方塔公园内 。此塔在宋代熙宁至元佑年间(公元1068—1094年)建于兴圣教寺内,故名兴圣教寺塔,距今有900多年的历史,于1975-1977年经历复原大修 。塔为砖木结构,高42.5米,4面9级,因塔的平面呈四方形而俗称方塔,大出檐,瘦塔身,体现出盛唐时代的建塔特点 。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方塔公园成立于哪个朝代及它的古园特色方塔公园位于古城东部,南宋方塔之下,系在宋代古迹旧址上新建的古典式园林,占地1.21公顷 。方塔为古城标志性建筑之一,与宋古井、明银杏并为园中三宝 。方塔公园将传统园林建筑技艺与现代建筑科技相融合,全园仿宋风格建筑,绚丽多姿,与同址相邻名人馆、碑刻博物馆汇合一体,较好地体现了古城历史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