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一个有效的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怎么做4个步骤

Persona是我们在做体验创新和设计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形象的了解目标用户的行为特征,帮助我们判断用户需求 。建立Persona也往往是我们在项目过程中第一个重要的任务 。

创建一个有效的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怎么做4个步骤

文章插图
接触过“用户体验”这个名词的小伙伴们对“用户画像”或者“Persona”这些词汇一定都不陌生 。Persona是我们在做体验创新和设计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形象的了解目标用户的行为特征,帮助我们判断用户需求 。就像《欢乐颂》中塑造的五美,生动的形象让我们很容易理解每个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处理事务的态度、行为等方面的特征 。建立Persona也往往是我们在项目过程中第一个重要的任务 。
但在Persona这个工具被一度热捧的同时,很多体验研究员或者设计师却开始淡淡的觉得有时候仿佛是为了做而做,面对做完的Persona也不知道在之后的项目过程中如何使用,甚至有时因为选择的persona不够典型,而对项目产生误导 。
什么是Persona?Persona是建立在对真实用户深刻理解,及高精准相关数据的概括之上,虚构的包含典型用户/客户特征的人物形象 。
因此,Persona虽然是虚构的形象,但每个Persona所体现出来的细节特征描述应该是真实的,是建立在用户访谈、焦点小组、文化探寻、包括问卷调查等定性、定量研究手段收集的真实用户数据之上的 。而有些研究员或设计师们认为既然是虚构的形象,做做头脑风暴、开个会讨论一下,就能高效的做出一个persona,这种做法反而是浪费了原本应该去真实用户那里收集信息的时间 。
其次,一个成功的Persona所包含的信息应该尽可能的包含体现用户核心特征的细节描述 。价值观、核心需求等信息固然重要,但有时也难免过于抽象,而生动的细节描述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具画面感,更容易形成同理心 。例如,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描述:“Flora的粉色iPhone 6 Plus外包裹着一个Bling Bling镶满钻的时尚手机壳”,或者“Adam的“大白”后座摆放着一排布绒公仔和一个儿童安全座椅”,我们的大脑会立刻开始还原这些用户的真实形象,并尝试融入角色,站在这个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 。此时的Persona才是具有power的,具有价值的 。
Persona有什么价值?Persona的本质是一个用以沟通的工具,它帮助项目过程中的不同角色摆脱自己的思维模式,沉浸到目标用户角色中,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 。当产品经理们、研究员们、设计师们、运营们、开发工程师们在项目过程中产生分歧时,各类角色能够借助Persona跳出眼前的焦灼,重新融入目标用户,不再讨论这个功能要不要保留,而是讨论李雷需不需要这个功能,韩梅梅会如何使用这个功能等等 。
当然一个饱含丰富信息的Persona也可以让这些重要的用户特征信息直观的在项目相关成员间原汁原味的传递,帮助所有相关成员对目标用户形成一致的理解,建立共同创新的基础,节省反复沟通的成本 。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Persona?
Step1: 理解用户合理的、有效的Persona是建立在对目标用户/客户的充分理解基础之上的 。
“他们对这件事的认知和态度是怎样的?”
“抛开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他们是如何完成这件事情的?”
“他们使用我们产品/服务的场景是怎样的?”
“……”
对用户从态度到行为,再到一些细节特征的立体数据的收集,对于建立一个生动的、具有参考价值的Persona是至关重要的 。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深度访谈、影随、文化探寻等等,就不一一赘述了 。方法只是手段,没有所谓的标准方法,达到收集数据、理解用户的目的即可 。重要的是数据目标的确立,每个人身上有太多的属性、太多的特征、太多的故事,有些信息收集过来有可能反而会成为噪音 。因此,在收集数据前,时应该先明确自己的研究范围,针对性的挖掘真实用户/客户身上的相关信息 。
Step2:寻找关键变量大家都知道在收集到充分的用户数据后,我们需要对目标用户/客户进行聚类,那么我们通过什么维度,怎样聚类才合理,才能够对后续的设计具有启发作用呢?这就需要我们在众多数据中抽丝剥茧,寻找关键变量 。所谓关键变量是指导致用户对目标产品/服务的相关行为产生差异的核心因素 。每个用户身上有很多属性、性别、年龄、家庭状态、文化水平、性格特征、互联网行为偏好、消费观、理财观、个人爱好等等,我们需要从这些众多特征中识别,哪些才是导致用户对我们目标产品/服务的态度及使用行为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