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电影都有一个猪队友角色( 二 )


阿贝尔会经常离开纽约出去“旅行” 。临走前,他总是对艺术圈的朋友们说,自己要逃避纽约这个“牢笼”,到大自然里去寻找创作灵感 。
很显然,背地里,他不是去见“线人”,就是去视察各个情报活动点,接受手下特工的“汇报”了 。顺路忙里偷闲的还真能画出一些艺术品,来用作自己的“采风”成果 。
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阿贝尔功不可没,被授予红旗勋章 。此后,阿贝尔的情报网仍源源不断的向苏联提供着情报,他手下的特工也越来越多 。
没成想,几年后,阿贝尔的潜伏生涯却被一个拙劣的“猪队友”下属给终结了 。
195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一个名叫詹姆斯·博扎的13岁男孩,在布鲁克林区卖报纸“勤工俭学” 。詹姆斯收工的时候,一枚5美分硬币掉下来滚走了,他追上去,用脚踩住,硬币却裂开了,惊讶的发现——里面装着一个微型胶卷 。
詹姆斯把这枚奇怪的硬币拿给了当联邦调查局(FBI)探员的姐夫 。
随后,FBI检测出胶卷上的数字是用一种苏联生产的西里尔打字机打出来的,但密码专家费尽力气也没能破解,线索就此中断 。
唯一可以断定的是,在纽约的布鲁克林区游荡着一个苏联间谍,可能是他一时疏忽,把这枚特殊的硬币花了出去 。
很显然,FBI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 。
这个特工叫做雷诺·海哈南,是苏联给阿贝尔派来的助手,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还号称自己在芬兰当过特工 。经过苏联方面的层层测试,认为此人相貌平平甚至还显得有点傻里傻气,但头脑灵活机敏,心理素质也不错,特别适合长期潜伏美国 。于是就把他安排成了阿贝尔的手下,负责接收阿贝尔的指令 。
可笑的是,谁都没想到,这个海哈南是个瘾非常大的酒鬼,清醒的时候,显得很靠谱干练,一旦喝上几口,马上就“现了原形” 。而且,那所谓的在芬兰当特工的“履历”,也是他根据道听途说,自己杜撰出来的 。
前面提到的那个微缩胶卷,就是1952年10底,阿贝尔给海哈南下达的第一个指示 。可是,被纽约灯红酒绿的世界迷了心窍的海哈南一时喝高了,迷迷糊糊的把这个接头硬币给当零钱给花掉了 。
这枚硬币在纽约周转了8个多月后,1953年7月,落到了卖报男孩手里,终于露了马脚 。
好在,密码还算给力,整个苏联在美国的谍网并没有因这枚硬币的暴露而遭遇破坏 。次年,苏联的契卡正式改组为了“响亮”的KGB——克格勃 。
此后的几年里,海哈南在工作中多次失误,还用偷着活动经费去酗酒和招妓 。忍无可忍的阿贝尔跟上级结合后,1957年4月,买了张船票,要安排他回苏联 。
在回苏联的船上,海哈南知道自己任务失手和伪造简历的事儿克格勃方面都已经掌握,回去后等着他的,没准就是一辈子在西伯利亚劳改营里饥寒交迫的挖矿了 。
于是,在途径法国时,海哈南跑进美国大使馆“叛逃”了,他说自己是一名派驻美国的克格勃,有重要情报要提供 。
然而,看到海哈南傻乎乎的外貌,一副酒鬼的模样,美国人并不怎么相信他,只对他进行了一些常规检测,结果显示海哈南只是一名有自杀倾向的酗酒者,当即要把他赶出去 。情急之下,海哈南声称能破译苏联的密码,并从口袋中掏出一枚藏有胶卷的空心硬币 。
这时,美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才意识到,立功的机会来了,赶紧把他护送回美国,交给了FBI 。
FBI探员们顿时想到了几年前的空心硬币案,于是拿来4年前的那枚硬币中的胶卷让酒醒后的海哈南破译,结果他真给读出来了 。
虽然海哈南不知道阿贝尔的具体地址,但他供出的情报已足以让FBI们找到阿贝尔 。
1957年 6月21日,联邦特工闯进了阿贝尔的住处 。
面对破门而入的特工,阿贝尔表现的相当镇定,他要求上了个厕所,神不知鬼不觉趁机把随身的微缩胶片冲到下水道里,又很自然的在收拾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把写着字条的纸屑泼洒上了颜料,暗藏在领带别针的胶片也被弄掉在地板上踩碎 。至此,他身上再也没有了直接证据 。
FBI虽然肯定阿贝尔就是大鱼,但硬是没能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抓住证据 。
美方只得找了几个反间谍心理专家,力劝阿贝尔合作,他们既以罗森堡夫妇被电刑处死的“案例”相威胁,又以年薪11万美元的合作条件来进行“诱惑” 。
同时,出于表面上的“人权”口号和对苏联方面的忌惮,美政府还是给他指派了一个辩护律师 。本想是装装样子就罢了,没成想无意间选到了詹姆斯·多诺万 。这就有了开头提及的《间谍之桥》里的相关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