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思道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吗

邬先生名思道,字王露,绍兴人 。自幼好读书,科举不得意,家贫,以游幕为生,寓居河南开封 。当时的巡抚田文镜慕名聘请邬先生入幕,承办一件棘手的案件 。盛名之下,果然与众不同,案子上报北京刑部顺利通过 。
田文镜对属下很傲慢,可对邬先生却很恭敬 。邬先生著有诗集《游梁草》,其在田文镜幕府所撰的公文书牍,汇辑成《抚豫宣化录》以田文镜的名义刊行,这本书是绍兴师爷的枕中鸿宝 。以上就是出于清人笔记中的邬思道 。
田文镜死后,各地督抚纷纷以重金聘请邬师爷,可这位邬师爷却失踪了 。后来有人在北京看见他,原来他已入宫替雍正皇帝办事 。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邬思道这个人邬思道这个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其人其事与《雍正王朝》中所描述的相差太多 。晚清之时,绍兴师爷开始流行 。邬思道也是绍兴人,于是绍兴师爷便商量着将邬思道奉为他们的“祖师爷” 。既然是祖师爷了,那么自然要有些拿的出手的成就来 。今天流传的许多邬思道的事迹,其实很多都是当时的绍兴师爷回忆、加工和编造出来的 。可想而知这些流传的事迹真实度并不高,甚至许多事迹还有不同的说法,自相矛盾 。二月河小说中的邬思道,很多方面都是取材于晚清之时绍兴师爷的说法,所以自然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邬思道相去甚远 。记载邬思道的历史文献并不多,所以邬思道的人物事迹也并不详细 。但是完全可以确定的是邬思道并不是雍正帝的谋士,而是清朝大臣田文镜的谋士 。邬思道,又叫邬斯道,字王露,是清代绍兴人氏 。邬思道自幼读书,他的理想和许多读书人一样就是考取功名,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不过可惜的是,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屡试不第 。贫寒的家庭出生并不足以承担他专心科考,为了维持生计,邬思道无奈之下只能放弃科举考试,转而以游幕为生 。这个时候的邬思道寓居河南开封,虽然腿有残疾,但是因为他智谋无双,还是被许多人奉为上宾 。当时还是河南巡抚的田文镜手上有一件非常棘手的案子,帐下幕僚都毫无头绪 。当时邬思道很有名声,于是田文镜便慕名将邬思道请入府中,此后便一直辅佐田文镜 。盛名之下果然不是匹夫,在邬思道的帮助下此案顺利上报北京刑部顺利通过,不象以往屡遭批驳 。邬思道因此得到了田文镜的信任,此后遇事田文镜往往都会请教邬思道 。而在邬思道的帮助下,田文镜的折子多和上意,渐渐的出了头 。邬思道既然辅佐田文镜在,自然希望田文镜能够更上一步 。当时权臣隆科多仗着是雍正帝的舅舅,又有从龙之功,所以日益跋扈,常有逾法之事 。雍正帝早就难以忍受,但是朝中大臣却迟迟未曾对隆科多进行弹劾 。邬思道抓住雍正帝的心理,劝说田文镜对隆科多进行弹劾 。田文镜虽然有一时的迟疑,但是与邬思道长期的相处,也知道他是一位有胆有谋之人 。考虑再三,最终同意了邬思道的谋划 。在邬思道的指点下,田文镜向雍正帝呈上了弹劾隆科多的奏章 。雍正帝看了之后,当即奏节发交六部核议,最终定了隆科多的罪责 。因为此事,田文镜受到雍正帝的信任,此后宠遇日隆 。邬思道也因为这件事情声名远播,被世人熟知 。田文镜与邬思道相处久了,也是会有摩擦的,后来两人因为一件事情有了间隙,邬思道愤而辞去 。据史料记载,邬思道离开之后“自此文镜奏事,辄不当上意,数被谴责” 。没有办法,田文镜最终只能重金将邬思道请回 。邬思道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他到底是哪年离世,又是怎么死的,并无详细记载 。想来一位区区谋士,应当不至于死于非命,怕还是寿终正寝了的 。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很厉害,在历史上这个人物真实存在吗?在电视剧《雍正王朝》,还有很多野史中,都记在,雍正之所以能够成功夺嫡,最关键是有一位叫做邬思道的小人物帮助才最终成功,那么真实历史真的是如此么?
雍正高明,比他老子还高明,康熙一代英主,他参透了老子,老子没有看透儿子,但是老子也看到的是一个好皇帝苗子 。有一点值得肯定的就是,雍正之所以低调,那是因为康熙一开始没有看好他,康熙曾不止一次说雍正浮躁,对于一个帝王,这是大忌 。
邬先生是最明白的人,所有帝王都是可以共患难,但不可同享乐 。天下稳定下来以后,最大的危险来自于功高盖主的人 。除了他才能江山座的安稳 。所以邬先生离开王府去乡野生活了 。电视剧中的邬思道在雍正夺嫡成功后能够全身而退,最终得以善终,也算是给我们喜欢这部剧的观众一个处理得比较好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