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之的用法文言文及例句(1)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
- 1.之的用法文言文及例句
- 2.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思维导图
- 3.之字在古文中的用法与例句
- 4.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归纳
一、 作代词
1、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
2、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
3、 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 。
4、 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 。“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 。
二、 作助词
1、 定语的标志,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这里的“之”连结名词性定语“百司”和中心语“职役”,可译作“的”,表示限制的偏正关系 。此句可译为“代管百官的职事呢?” 。《过秦论》中的“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两个“之”分别连结形容词性定语“膏腴”、“要害”和中心词“地”、“郡”,表示修饰的偏正关系 。
2、 补语的标志 。如《捕蛇者说》中的“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之”在这里作补语的标志,可译作“得”,表示连结中心词“不幸”和补语“甚” 。
3、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这里“何厌”是“有”的宾语,提前了 。此句可译为“晋国(的欲望),有什么满足的(可能)呢?”
4、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两个“之”都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之”字前是中心语,“之”字后是定语 。此句可译为“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
5、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如《归去来兮辞》中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用在主谓词组之间,表示这一词组不能单独成句 。此句可译为“(我)羡慕一切生物得到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 。”
6、 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表示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强调、突出这个介词结构的意义 。(不译),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之”,接在主语“寡人”与介词结构“于国”之间,强调“于国”的意义,此句可译为“我对于治理国家,可算是尽了心的了 。”
7、 衬音助词(不译),用在表示时间的词或某些动词的后面,凑足一个音节,它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着协调音节的作用 。如《劝学》中的“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嵌在时间词“须臾”的后面,协调音节,作词缀,此句译作“比不上片刻学到的东西多” 。《谏逐客书》中的“由此观之”,这里的“之”接在动词“观”后面,协调音节,无义,此句可译作“从这看来”
8、 嵌在姓名中间,无实义 。如“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介之推不言禄”、“宫之奇谏假道”中的“佚之狐”、“烛之武”、“介之推”、“宫之奇” 。
9、 嵌在专用名词之间,无义 。如《病梅馆记》中的“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前一个“之”用在“病梅馆”这个专用名词中,不译 。
作动词
用在处所句词前,可译作“到、往、去” 。如《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 。
(2)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代人,作宾语 。)
輮使之然也 。(《劝学》,代物,作兼语 。)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如:
均之二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 什么东西不能用放大镜放大,一个格式很小的图片不能放大看,那么用放大镜看会失真吗?
- 巴西新增病例竟然近4万,美国根本不是对手,如今的局面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 哪部剧男女主角的爱情比较虐心,同时,你最希望哪部电视剧拍第二部
- 疫情期间上网课,给你家孩子带来的问题有哪些方法
- 赵云真的是常胜将军吗
- 请问,女人从内心而言,真的想要结婚生子吗什么意思
- 过年了,你要给你的岳父岳母大人送什么什么拜年吗送的话要送多少呢
- 如果努尔哈赤不入侵明朝,崇祯皇帝会不会不费吹灰之力一下子就把李自成消灭掉
- 必定发横财的生肖,2022年必定发横财的生肖
- 1月14日的摩羯女好不好,1月份出生的摩羯女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