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发现三分损益律的缺陷是谁

最早发现三分损益律的缺陷是明代著名乐律学家、历算家、音乐家朱载堉 。朱载堉,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九峰山人,青年时自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又称“端清世子”,河南省怀庆府河内县人,有“律圣”之称 。作品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等 。
人物生平:朱载堉是河南省怀庆府河内县人,其父郑恭王朱厚烷能书善文,精通音律乐谱 。载堉自幼深受影响,喜欢音乐、数学,聪明过人 。
嘉靖二十四年,年仅10岁的载堉就攻读《尚书盘庚》等史书,并封为世子,成为郑王的继承人 。
朱载堉虽然贵为郑藩王子,但他的生活道路并不平坦,这与他父亲朱厚烷的经历有关 。朱厚烷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五世孙,袭父封爵,为郑恭王 。他生活朴素,为人刚直,朱厚烷被囚禁时,朱载堉刚十五岁,他“痛父非罪见系,筑土室宫门外,席藁独处者十九年,厚烷还邸,始入宫,朱厚烷冤案平反,次年,朱载堉结束了“席藁独处”的生活,重回宫中 。
万历十九年,朱厚烷病逝,载堉为世子,本可承继王位,但他上书皇帝,甘愿放弃 。有司认为,“载堉虽深执让节,然嗣郑王已三世,无中更理,宜以载堉子翊锡嗣 。”即使如此,载堉也不答应,他“累疏恳辞”,执意让爵,从他父亲卒年起,直到万历三十四年,经十五年七疏之后,神宗皇帝才予以允准,“以祐橏之孙载玺嗣,而令载堉及翊锡以世子世孙禄终其身,子孙仍封东垣王 。”让爵之后,他自称道人,迁居 。
万历三十九年四月初六日,朱载堉病逝,终年76岁,葬九峰山之原,赐号“端清” 。
人物评价:《明史》本传说他“笃学有至性” 。在“席藁独处”期间,他潜心著述;在恢复了世子身份以后,他仍然以学问为主,务益著书,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著作 。
他在珠算上进行开平方、开立方计算,得出了求解等比数列,首创十二平均律,提出了“异径管说”,设计并制造出弦准和律管;他创立“舞学”,绘制了大量舞谱;他发明了累黍定尺法,精确地计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与地磁偏角,还精确计算出回归年的长度什和水银的比重 。他是乐律学家、音乐家、乐器制造家、舞学家,他又是算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历法家,在美术、哲学、文学方面也有惊世的建树 。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出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早在明代,朱载堉就为我国夺得了多项世界第一 。中外学者尊崇他为“真正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


最早发现三分损益律的缺陷是谁明代乐律学家、历算学家朱载堉 。
他的“新法密率”,科学地解开了历代律算学家苦苦探寻的三分损益法“黄钟不能还原”的干古难题,最早提出了“十二平均律”律学理论 。
朱载堉万历十二年完成的《律学新说》、《律吕精义》等书,详细阐述了关于十二平均律理论的计算过程 。为了使十二律间的音程相等,他用81挡大算盘.两次开方,一次开立方,形成十三个数的等比数列,求得相邻两律间的长度比值,使得各相邻律之间频率比相均等,即将一个八度平均分为12等份 。朱载堉计算过程中精确程度之高,令人惊叹,当时居于世界律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我国乐律学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三分损益包含"三分损一"、"三分益一"两层含义 。三分损一是指将原有长度作3等分而减去其1份,即:原有长度x(3-1)/3=生得长度而三分益一则是指将原有长度作3等分而增添其1份,即:原有长度x(3+1)/3=生得长度 。两种方法可以交替运用、连续运用,各音律就得以辗转相生 。
这两种生律方法所形成的长度关系、音程关系及其古代称呼,见图表:三分损益法与古希腊毕达哥拉所用的定律法,阿拉伯人所用的量音学",在数理上是相通的、一致的,近现代统称之为"五度相生法" 。但三分损益法,只包括生出高五度与低四度的律,不包括生出低五度与高四度的律,而五度相生法则兼指两个方向的相生 。
在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管子地员篇中就有什么的记载?在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管子·地员篇》中就有“三分损益法”的记载,这是以数学的方法求得五声、七声音阶和十二律的理论 。
该篇是最早的地植物生态学著作,为中国古代植物地理科学做出了贡献 。
内容似乎是战国时代农家的资料,通篇采用不同方式对不同的地形、土壤、水文、植被进行了分类,阐述了不同地形、水文、植被、土壤之间有某种联系的启蒙思想,并注意到土壤中动物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