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是个熟人社会,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大都存在着亲戚关系 。因此农村特别讲究人情交往,注重礼尚往来,有着约定俗成的风俗和习惯 。
谁家的孩子结婚,村子里的人大部分都会前来道喜,主动热情地帮着准备各种事情,而且每家要交上一份贺礼,同姓的一个族家的人,或者是相处关系很好,走得亲近的人拿的礼金相对多一些 。大家围坐在一起喝酒,划拳行令,欢笑声此起彼伏,显得很热闹,吉庆祥和 。平时大家各忙各的,没有机会相聚,趁着结婚的好日子,相互叙旧畅谈,联络感情,分享喜悦 。
如果有的人家不与周围的人拉人情来往,别人有喜事不去随礼,他就和其他邻居相处不够和睦,等自家有喜事时,村里其他人也会不和他来往,甚至前去帮忙的人也不多,喜事就显得冷清,没有热闹的气氛 。
遇到白事,村里沿袭着古老的纯朴习俗 。一辈子生活在一起,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有的人走了,村里的人都怀着悲痛的心情,不需要通知,都会不约而同,自发地要为死者送行 。每家都必须交一份吊礼,所从事的工作由大老执(总理事务的人)来差遣,各司其职,直至丧事结束 。
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丧事不请自到,喜事不请不到” 。就是说丧事是必须到场,因为每个人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死者为大”,出于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逝者家属的安慰和关心,即使死者生前与人有什么过节和矛盾,也要从大局出发,从世代友情着想,帮忙送死者入土为安 。这体现出纯朴、珍贵的情谊,也是相互尊重、相互帮扶的表现 。如果有人不去前往事主家,就是对人极大的蔑视,会让人心理不满和记恨 。
因此,我认为,你常年不在农村,如果和老家里的人相处较好,人情来往还一直继续的保持着,或者自己虽然常年不在家,但是父母还在农村里面生活着,这种情况下,和老家里的人情来往不能中断 。可以委托较为亲近的人,遇到村里的红白事,让他及时通知你,或者帮自己把礼钱垫付,事后还给他 。如果认为村子里的事,一走了之,和自己再也没有任何关系了,那就错了 。因为,别人家遇到了红白事,如果你还欠人家的人情债,不还给他人,会让他人和邻居们觉得你不通人情世故,不讲究,做事不留后路 。人家也会非常在意你的行为表现,礼节和礼数自己没做到,会和村里人说闲话,讲你的不是 。时间久了会同邻居们产生隔阂,引起村里人的反感和不满 。等以后相见时,显得非常难堪和尴尬 。
尤其是父母还在老家生活着的,你如果和村子里的人断了来往,以后等父母百年之后,怎么能好意思请别人来帮忙安葬,处理后事?没有人来你家吊唁安慰,你会感到孤独、无助,后悔莫及 。
人情就是这样,要相互尊重,相互安抚,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做事不能现捏鼻子,现捏眼晴,要讲良心,走得正,行得直,在乡亲们中留下好的口碑 。
很多在外工作和经常在外打工的农村人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毕竟农村的事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传统的,尤其是人情往来,都是祖祖辈辈的事情,你没有做到的人情世故,等到自己办事的时候当然乡亲邻里也不会给你捧场,其结果会很尴尬,在农村往往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常年不在家,等到自己有事要回老家办事,有时候让你请人家,你就会不好意思,何谈人家也给你随礼 。
文章插图
在我们这个地方就出现过很尴尬的事情,自己在外地打拼,多年没有回家,村里人都知道他在城里风风光光,有时候还前呼后拥,想着在城里的风光,遍想着在老家给母亲办一个80岁的生日宴,想着村里人都会向城里人一样就是没有随礼也会巴结自己来祝贺,还在当地的酒店订了30多桌盛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除了几个到城里找他办事的村里人前来祝贺,村里其它的乡亲竟然没有人光顾,当天连亲戚只到了不足10桌,这让他感到了于乡亲的疏远,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就委托村里管闲事的邻居每年提前支付费用,保证不落一家都随上礼 。
文章插图
农村就是这样,表面看起来眼光看得很短,但是细想起来人家办事你就不随礼,你看得起人家了吗,不是乡亲现鼻子现眼,关键是一个礼尚往来,其实在城里也是一样,随礼都是一个往来,都是一个捧场,
面对这样的事情,如果你还没有到办事的时候,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时时刻刻来关心农村老家的事情,听到或者人家告诉你要办红白喜事就要立刻回到家里参加,这样让邻里感觉到你的存在感,也会对你高看一眼,有时候确实回不来,最好将礼金和礼品托人在办事的时候送到要办事的家中,切勿采取发红包的方式,如果是红包你给了当事人,当天就很难写到礼单的上面,关键是你的随礼要让亲邻都知道 。
- 现在农村贫困户是移居到县城好,还是继续住在农村好呢
- 黄土高坡是哪个省
- 为什么农村结婚要在城里买房
- 瓦房怎么死的,农村瓦房瓷烟囱怎么固定?
- 有没有农村人娶城里媳妇,婚后感想如何填写
- 为什么现在很多女孩子都不愿意嫁到农村了
- “三孩政策”来了,但农村的反应却变了
- 在如今这个社会,农村普通家庭的大龄光棍们的婚姻该如何解决
- 为什么越来越多城里人会有向往农村生活的想法呢
- 在农村生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