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20万满人能统治3亿汉人近300年时间是运气好还是手腕硬呢

首先,旗人并非只有20万,入关后的20万左右是八旗各种军事组织,如骁骑营、火器营、驻防八旗等的额兵总和,也就是说这些人是有“加班工资”的,满蒙汉八旗总额不会低于100万人 。
【为何清朝20万满人能统治3亿汉人近300年时间是运气好还是手腕硬呢】清朝并不是“满人统治汉人”,而是八旗控制官僚集团,官僚集团再控制汉人和其它民族 。
清代高层职位和重要军职实行满汉双缺,如六部尚书就是如此,而高级职位则分设满蒙和汉缺,满蒙可以占汉缺,但汉人不能占满蒙缺,这样一方面确保满蒙旗人可长期占据要冲,另一方面又让更多汉族上层可以满足升官进取的愿望,而不至于像在辽、金、元等少数民族王朝时那样感叹无用武之地 。
清代自定都北京后很快开始推行科举,尽管雍正一度迁怒于江南士子,对浙江、苏南等地实施过科举制裁措施,但很快意识到此举适得其反,只能催生民间更多反清情绪,遂进行重新调整,由于科举取士面广量大,且相对公平,大量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最著名的是土家族和白族)精英醉心于进取功名,无形中把自己变成了清廷的利益共同体,他们中有幸进学、当官的会感皇恩浩荡,并为了自己和皇帝的共同利益站在满清一边,考不上的大多数也只会觉得自己学得不足或命不好,继续埋头读书到老(比如快死才拔贡的蒲松龄),而变成洪秀全的只是绝对少数 。相反,晚清变法废除科举,意图和大方向固然是好的,却在客观上把很多原本毫无反清念头的普通知识分子赶入新军去当兵或小军官,最后导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的新军第八镇、第九镇(分别在武昌首义和拿下南京),恰是废除科举后被迫投军的小知识分子最多的两个军事单位 。
清朝虽然让旗人占据大量汉缺官职,但最基层、最贴近社会的亲民官,如知府、知州、知县,旗人极少,汉人占绝对优势,这不仅因为亲民官职位低,旗人不屑,更因为它们贴近汉人社会基层,以汉制汉才最有效 。同样,分汛设防、直接控制治安的,是遍地开花的汉人绿营,而八旗京营比全国驻防总和还多,各省驻防八旗也多集中在少数几个据点里,旗人和汉人在大多数地方不通婚,少交集,且驻防八旗比京营八旗封闭性更强 。顺便说,驻防八旗的民政由旗人“理民同知”负责,汉人亲民官是不能掺和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两个体系的平行 。
简单说,清朝是少数民族朝代中给予汉族精英最多功名利禄和进取途径的,这让他们和汉族上层间形成了微妙的利益共同体,他们只需要通过这个利益共同体控制这些汉族上层,就可以促使汉族上层替他们治理庞大的汉族社区——晚清的覆亡和回天乏术,则正是这一利益共同体发生根本崩溃所致 。
首先我们要肯定一点,如今满汉一家亲,勿带节奏!
为什么满族能牢牢控制三亿汉人?小生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基本承继汉人王朝制度 。不过是换了个皇帝,谁来统治都行,只要百姓能和和美美地过日子,谁当皇帝都OK啦,满族在政策上大方向保证了国家稳定,汉人反抗干啥,毕竟历来老百姓最怕就是战乱啊!
二、以汉治汉 。不得不说这招真的流弊,地方父母官任用汉人,上层大官基本上为满族人 。既能掌握最高权力,又能管好江山,鱼和熊掌兼得,美滋滋!
三、改发易俗,精神同化 。这是最最最狠的!把汉人同化成满人模样,严重打压了汉族民族存在感,大家都是“满人”,不能兄弟干架,实际还是满人统治 。不得不说这爱新觉罗能建立大清还是有的料的!
以上观点,仅仅是以当时背景见解,勿误解!谢谢

为何清朝20万满人能统治3亿汉人近300年时间是运气好还是手腕硬呢

文章插图

为何清朝20万满人能统治3亿汉人近300年时间是运气好还是手腕硬呢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