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呢

中国古代择主的理念
举凡大才必有自己的独特的行事风格 , 就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 据说在苏轼的老丈人第一次去苏轼家挑女婿的时候 , 只有苏轼的不修边幅的豪放风格得到了老丈人的认可 , 诗仙李白 , 一生基本是以酒为伴 。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呢

文章插图
唐伯虎一生坎坷 , 只有画为心 , 这些古代的大才 , 都是保持了自己的内心才得后人的敬仰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代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 自然也是有自己的形式风格的 , 特别是对于谋士来说 , 一旦认定自己的主人 。
基本都是一生不奉二主的 ,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的名将宁愿自尽被杀 , 也不去得哪些所谓的荣华富贵 。这是我们的传承的精神 。
考验刘备的品格
虽然有好友徐庶的先例 , 但是对于诸葛亮这样的人来说 , 任何的事情都是比较喜欢自己去确认的 , 这不是说诸葛亮不信任自己的朋友 , 从后期的诸葛亮的事必躬亲是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行事风格的 。
刘备虽然在当时的口碑不错 , 说是汉室的后裔 , 性格温厚 , 更是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辅助 , 但是 , 诸葛亮知道 , 对于谋士来说 , 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主人的信任 。张飞关羽这样的超级猛将 , 如果刘备对于自己不足够信任 。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呢

文章插图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呢】换句话说 , 对诸葛亮没有足够的诚信的话 。即使是诸葛亮这样的谋士也需要耗费很大的精神去用关羽张飞的 。所以三顾茅庐也是需要的 。诸葛亮既然能够不出茅庐知道天下事情 , 那么一定知道自己刘备多次见不到自己 。
张飞和关羽一定是会阻拦的 , 所以这个阻拦也就是确认刘备对于自己是不是有足够的耐心和信任的重要的工具 。
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
在《三国志》的诸葛亮传记当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记载:亮在荆州 , 以建安初与颖川广元 , 徐元直 , 汝南孟公威等游学 。从这些介绍可以看得出来 , 诸葛亮可不是我们现在的宅男 , 他是爱好祖国大好河山的有志青年 。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呢

文章插图
所以刘备初次拜访可能诸葛亮是真的不在家 , 所以第一次拜访失败 , 但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可能就是我们刚刚说的诸葛亮的故意而为之的 。
综上所诉:刘备的三顾茅庐即使必然也是偶然 , 所以说做事情总是需要耐心的 , 不然就是丢失诸葛亮这样的大才的 , 同样的有的时候也是需要顺其自然的 , 不然一些事情的细节你是注意不到的 。
诸葛亮刚开始推辞 , 一个是隐士文化的影响 , 再一个是追求理想 。
01:
诸葛亮为当时之名士 , 司马徽 , 庞德公 , 徐庶都对刘备进行了推荐 。对于当时缺少谋士的刘备来说 , 诸葛亮的出现 , 犹如打了一针强心剂 。刘备三顾茅庐 , 实在诚心实意的请诸葛亮出山 , 但诸葛亮却进行了推辞 。
“躬耕陇亩”的诸葛亮有极强的隐士心态 , 也就是这种心态让他拒绝了刘备的初次邀请 。诸葛亮所处的时期 , 诸侯征伐 , 统治者不仅对地方控制越来越少 , 对文化的控制也越来越少 , 大量的知识分子从“独尊儒术”中解放出来 , 思想越来越活越 , 个体意识也开始觉醒 。他们读书不是为了追求名利 , 为了给统治者服务 , 而是追求自由完善的人格 。
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躬耕于南阳 ,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就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隐士心态 , 这种心态下的诸葛亮自然而然的选择了拒绝了刘备 。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呢

文章插图
02:
诸葛亮处于荆楚之地 , 为刘表所治 , 刘表对诸葛亮的名声没有耳闻?这显而是不可能的 , 但刘表却不能把诸葛亮请出山 , 最主要的原因 , 就是刘表没有匡扶天下的大志 , 仅仅想偏安一隅 , 过自己的日子 , 这与诸葛亮的追求是不相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