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和袁崇焕的共同点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 。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 。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 。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己巳之变时,广渠门大战击败后金兵,崇祯皇帝还给予了赏赐,这时候对袁崇焕是信任有加的 。但是随后谣言传开了,崇祯相信了这些谣言,将袁崇焕逮捕入狱,最终被崇祯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 。
崇祯中计的过程与“曾母投杼”类似 。先了解一下“曾母投杼”的故事 。从前,曾参(孔子的学生)住在鲁国费地,费地有一个人与曾参同名同姓,他杀死了一个人 。有人跑来告诉曾母,说:“曾参杀了人!”曾母说:“我儿子不会杀人的 。”说完,便只管织自己的布 。过了一会,又有人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还是照常织自己的布 。过了又一会,又有人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曾母害怕了,扔掉织布机的梭子,翻墙逃跑了 。
知子莫若母,曾母对曾参是完全了解和信任的 。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听到别人说曾参杀人 。她也信以为真了 。
这说明一个道理:谎话多说几遍,就能使人相信,谣言传播开来,便会迷惑人心 。而崇祯对袁崇焕并不熟悉,也就见过几次面,其他都是奏疏公事 。当后金从各种渠道散播谣言,崇祯又是猜忌多疑之人,所以很容易地就相信了袁崇焕真的是通敌了 。于是,以议事为名召见,缚下诏狱 。
明末遗民张岱《石匮书后集》不知是计,将这些谣言当作袁崇焕的罪证写进史书 。以下试作评析:(北京城外)满桂创重,伏马上驰出阵;至城下,请入陛见,遂言『崇焕於女直主殂,差喇嘛僧往彼议和,杀毛文龙以为信物;今勾引入犯,以城下之盟,了五年灭寇之局 。』(满桂是大同总兵,他怎么能知道这些信息?当是前来勤王时行军途中获悉后金散播的谣言,然后不辨真假地上报) 上犹未信 。有二内官被掳,囚营中逃归;言亲见崇焕差官往来,语言甚密者;(这个是后金实施的反间计 。两个太监居然能从囚营中逃归,竟然还能探听到军事机密逃归 。这不可疑吗?) 又言城上了望,有见敌兵与我兵嬉笑偶语,往来游戏者;(逆向思考一下,袁崇焕若真是汉奸,自然会行事隐秘,这样明目张胆,唯恐众人不知地通敌,明朝人居然相信,这智商也只能呵呵了) 又言满桂战不利,差人往崇焕营速其放炮,及放炮皆无钱粮者 。上大怒(接二连三的谣言,使得崇祯最终相信了袁崇焕通敌 。中计过程与曾母投杼的故事何其相似 。),即遣中使二人召崇焕面议军事 。……以后将袁缚下诏狱,罗织罪名,定罪磔死 。
有人以为袁崇焕入狱八个月以后才处死,这么长时间足以查明实情了 。殊不知崇祯跟现在的袁黑一样,也是一朝为黑,终身为黑 。对袁有利证据视而不见,对袁不利信息一概采信 。试看《崇祯遗录》中一段描述:先是巡捕营获一木工,云崇焕谋反,以为谍 。事下镇抚司,掌刑李若琏鞫得其枉,奏之 。(对袁崇焕有利的证据不信) 复下镇抚司,以为实(再下镇抚司审查,就对袁不利了,显然是严刑拷打的结果) 。于是喧传崇焕谋反,人人切齿 。及行刑,百姓脔食其肉,皆谓杀文龙以致敌兵猖獗,崇焕误国之罪无所逃 。以为谋反,岂不冤哉!
都下流言,皆出三大营官军 。一人造谣进营,传之一队,一队传之一营,一营遍传都下 。不三日,传之内庭,达御前矣(谣言不到三天,崇祯就知道了 。) 。大臣黜陟(官员升降),往往由此 。朝廷以为舆论无私,而不知其由于匹夫之恩仇与奸人反间也 。-《崇祯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