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太宗不把皇位传给三子李恪?
那是因为李恪不是嫡子,更不是嫡长子,古代皇帝继承按照“嫡长子继承制”选择继承人,文德皇后长孙氏一共为唐太宗李世民生了三个嫡子,分别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 。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所以他被立为了太子 。
李泰比李承乾更有贤能,后来他一直和李承乾争夺太子之位,最后李承乾暗杀李泰失败后又图谋不轨,被废为庶民,而李泰也没当上太子 。
李治作为嫡子,在舅舅长孙无忌的保举下顺利坐上太子之位,而李恪只是一个庶子,在嫡子面前身份地位低一等,有嫡子的情况下,庶子是继承不了皇位的 。
文章插图
1、李泰和李承乾争皇位,最后李治捡便宜
李承乾因为出生在承乾殿,所以取名叫李承乾,这名字多少有点承载乾坤的意思,背后寄托了李世民很大的期望 。
虽然李世民是以发动“玄武门政变”坐上皇位的,但越是自己不符合礼制,即位后越要表现出自己遵守礼法,所以他一坐上皇位,就将自己的嫡长子李承乾立为了太子 。
李承乾成为太子时才8岁,人也聪明,深得太宗的喜爱,一副父慈子孝的画面,很让人动容 。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承乾非但没有显露出明君的样子,反而品行不端起来,他喜好美色,还喜欢游山玩水,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和一群小人混在一起 。
唐太宗希望李承乾能学好,可李承乾却嘴上答应背地里不知悔改 。
【唐太宗把皇位传给了谁】
文章插图
这边太子李承乾不学无术,那边魏王李泰却在默默努力,想要借机和李承乾争个高下,李泰名声很好,颇得李世民的喜欢和看重 。
李承乾因为腿脚不好,又知道自己不学好,怕太子之位不保,为此和李泰结仇,李泰也看不惯李承乾,觉得自己不比他差,有意想和李承乾争太子之位 。
于是,兄弟俩各树党羽,紧张地关系和当初的李世民、李建成特别像 。
李承乾的东宫有个优伶,李承乾特别宠爱他,唐太宗知道后特别恼怒,把这个优伶抓起来给杀了,李承乾以为是李泰告的密,特别怨恨李泰 。
优伶死后,李承乾心痛难忍,为了怀念这个优伶,他给优伶树立碑文,在宫苑中建起坟墓,每天都去祭奠,越来越怨恨,借口生病几个月都不去上朝 。
李承乾一边害怕李泰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一边怨恨他,于是就密谋杀死李泰,失败后又密谋图谋不轨,总之李承乾在作死的边缘不停试探 。
文章插图
李泰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结交朝中大臣,拉拢关系,唐太宗本来想立李泰为太子,但他的阴谋和罪行被揭发后,唐太宗就打消了立李泰为太子的想法 。
毕竟如果太子之位只要靠争夺就能得来,那么就给后代开了不好的先例,以后的子孙后代都可以不顾嫡庶之分,去争夺储君之位了 。
于是,李承乾被废,李泰也没能得逞,倒是便宜了李治,最后李治坐上了皇位,他就是唐高宗 。
文章插图
2、唐太宗评价李恪“英果类我”,埋下祸根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个儿子,他的生母是隋炀帝的女儿,追溯出身,特别高贵,但奈何他的母亲不是皇后,所以他就只是唐太宗的庶子 。
在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无望太子之位后,关于太子之位的人选,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帝初以晋王为太子,又欲立恪,长孙无忌固争,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 。”也就是说唐太宗并不是一早就下定决心立李治为太子的,他也考虑了李恪,但是长孙无忌坚决不同意 。
唐太宗李世民觉得吴王李恪“英果类我”,意思是李恪和自己一样英明果断,李世民对李恪这么高的评价,可见他对李恪有多重视 。
文章插图
长孙无忌不同意,唐太宗问他“公岂以非己甥邪?”是不是因为李恪不是长孙无忌的外甥,所以长孙无忌不同意?
长孙无忌却避开问题说:
“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唐太宗觉得李治仁懦,恐怕不能守江山社稷,但长孙无忌却说李治性格仁厚,是守江山社稷的良主,希望唐太宗不要举棋不定,不利于立储 。
- 有什么软件可以把文字写在照片上
- 有什么软件可以把英文变成中文
- 有什么软件可以把照片二合一
- 真皮小白鞋裂皮怎么办
- 把项羽、白起、吕布、岳飞、杨大眼、李存孝放在一间屋子谁会活
- 没有发胶怎么把头发往后
- 怎么学习网络营销?如何通过网络把产品卖出去?
- 雪梨将彻底出局 接连退股
- 手把手教你亚马逊新品推广 什么是亚马逊蜜月期
- 炒菜10个小妙招 把握窍门轻松主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