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bt是什么意思( 四 )


那么,怎么贴近呢?
一是要积极共情,二是要重新架构,三是要一般化 。
1、积极共情
积极共情是贴近最重要的部分,我常说要慈悲的共情,不能只有悲,还要有慈 。慈就是对一个人深深的相信,就是这个人好希望有什么不一样 。当你的共情可以点出来访者的内在的渴望和需要的时候,这叫做积极的共情 。这个就是来访者很希望达成的方向,那你就会看见希望跟美好的可能 。当你的共情只有负向的共鸣,跟来访者一样,他难受你也跟着难受,可是没有看到另外一个美好的可能 。
所以,贴近就是来访者最想被了解的是什么?他很想被懂的是什么?或者他最想被谁懂,被这个人懂什么?
所以,贴近一个人,让一个人觉得被了解被懂 。当他在说自己的故事,说自己的难受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他进入好的思维的启动,要先处理他情绪,再处理他认知 。他的情绪被接住了,他的想法才能真正启动 。
积极共情(同理)要以尊重、真诚、一致的态度,简述语义+情感反应+内心的真实需要与期待,共鸣性的了解
例如,来访者说:“我读书的时候经济情况不好,曾经在书局偷过书,没被发现,从那以后我就常常偷,如今已经无法自拔,我很懊悔 。”
你对于自己的行为感到内心不安,想戒又一时戒不掉,让你感到痛苦无助,你很希望……(来访者感受+来访者诉说重点+来访者内心的期盼)
2、重新架构
引导来访者发展新的、不同的看待事物视框(参考架构),特别是能看见积极的可能性,正向解读,善解人意 。
重新架构运用的句型:
(1) 我不确定(负向结果)……但我确定(积极因素)……
“我不确定你先生是否能马上变成你希望的样子,但是我确定的是,你希望你们有一个很好的未来 。”
(2) 看到在乎与重视
“从你对你母亲的生气当中,我读到你很在乎她是否能好好理解你 。”
3、一般话(正常化,去病理化)
贴近来访者心情,创造安心 。
让惊慌失措地来谈者接纳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面对困境的反应是很正常的 。
让来谈者知道很多人都是这样,但都可以走过来 。所遇到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暂时性困境,而不是病态的、变态的、无法控制的灾难,借此使来访者减低恐惧感,这样他们就会更加接纳自己的困难 。
把负向的强烈认知换成短暂的、个人主观的,来去除来谈者内在的悲观绝对性 。
二、希望
看见生活可以改变的美景,深刻感受美景的吸引力 。
向前看,知道圆满生活(困境不存在时的)样态 。
往远看,知道属于自己的远方在哪里,
知道,如何抵达下一步幸福 。
(一)目标建构
(1)来谈者关注,在乎之处
(2)想要改变之处就是咨询的目标 。
(3)目标藏在来谈者希望生活中想要的变化之处 。
(4) 学会翻译,将抱怨(我不要)转成渴望(我要) 。
(5)有问题一定会有目标,有目标不一定有问题 。
(6) 确认单次咨询的具体目标.
找出来访者抱怨背后的期待,聆听出他最关切的心理需要 。
例如:你特地花时间来会谈,你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收获,才会觉得是值得的?
1、良好目标的标准:
(1)对来谈者重要有意义
(2) 用正向语言描述
(3) 用行为描述具体
(4) 明确可测量的小步骤,开始的步骤
(5) 合乎当事人的环境现实
(6)在来谈者的控制之内
2、良好目标的建构
(1)贴近——倾听,积极共情来访者的故事 。
(2)聚焦——找到个案最主要的抱怨(在乎) 。
(3)承接不想要,转成在乎,再转成想要 。
你很不想要……其实你很在乎(重视)……你很希望…… 。
(4)化成具体可行的小步骤(第一个步骤)
(二)结局询问
引导来谈者看见问题改变后的积极知觉 。
“如果这是最后一次咨询,当你离开这里时,问题已经解决了,那么你会有哪些具体的不一样?”
“当发生了什么事情,特别是你学会了什么,或做了哪些事情,你就会发现你不用再来咨询了?”
(三)奇迹询问
跳脱惯有思考的一种邀请(非要相信一定会发生) 。
引发想象与相信“生活是可以改变”的积极信念 。
例如:一位焦头烂额的中年妇女,困难的生活让他看不见任何希望,绝望下说出,除非有奇迹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