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 六 )


这本书的内容我也比较喜欢 , 字里行间满满的全是要溢出来的亲情 。我很珍惜亲情 , 很爱我的爸爸妈妈 , 很喜欢幸福的家庭生活 。所以这本书的内容也算是配合了我的心情 , 所以特别喜欢 。
杨绛的书我还在找着看 , 她的作品风格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 。我从她的书中也学到了很多 。的确 , 珍珠每个人都有 , 但是项链却是珍贵的 。因为许多人都对自己的珍珠视而不见 , 任它们散落 , 却不会将他们串起来 。所以我正在学 , 学会了串珍珠 , 就拥有了项链 。
3.
《我们仨》读后感
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 真的是一种享受 , 到今天为止 , 我读了三遍 , 我是个平凡的人 , 我只想看他们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 , 而对于他们的生离死别我真的不忍心看 , 如果不是这本书我真的要忘了钱老和他女儿圆圆离开我们已很久了 。钱仲书夫妇的低调和博学让我衷情 , 而钱老的幽默和杨老的平和更是让人生敬 , 一本书反反复复看了几遍 , 可是我却无法说出我的感受 , 他们面对困苦时的平静 , 面对荣誉时的低调 , 为人处事只求无悔于心 , 钱老一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 , 但他们一家人始终是乐观的 , 无真是于平凡中显出不平凡 。对中国这个著名的家庭的亲情故事 , 面对他们的温暖与欢乐 , 沧桑与忧伤 , 面对书中简单而朴白的文字 , 任何的评价都属多余 , 那种罕见的真情和达观 , 在作者那里是一种淡定自然 , 在读者那里却常常禁不住潸然泪下 。生活在回忆中的杨绛先生 , 可谓得了汉语的精髓 , 入了是让人既心往之 , 又感慨万千 。
一个不平凡的人 , 写了一本平凡的书 , 却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响 , 这就是杨绛和她的<我们仨> 。2003年度文学十大好书评选结果已揭晓:<我们仨>居首位 。杨降先生的文笔真的很优美宁静 , 平凡家事国家大事从容而谈 , 面对别人的陷害也看不到一丝的恨 , 只是泰然处之 。而前面两节 , 三人走失在古驿道 , 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 , 经梦起至梦醒 , 一家人走散了 , 而一家人相聚相守相依相助的往事却给了杨绛先生最好的回忆 。
钱老是名人 , 而在杨绛先生的眼中只是一个平凡的人 , 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的角色 , 有幸相携至老也不枉此生了 。好的书每看一次会有不同的感受 , 对生活有了点认识 , 真的要感谢杨绛先生!
《我们仨》读后感读《我们仨》有感
或许应该感谢老师布置了这么一份暑假作业 , 否则 , 也许真的会与这么一本好书失之交臂 。
说实话 , 这本早就躺在了当当的购物车里 , 却到今天才到手 , 才翻开第一页 , 才真正定下心去读 , 是因为我对杨绛先生的了解绝大部分仍止于钱钟书先生 , 而对于钱老先生的了解绝大部分仅限于《围城》 , 出于一种对大家的敬畏 , 我迟疑不已 。可就在翻到目录的一瞬间 , 我知道这次它给我的感触将不同以往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
一个先后痛失爱女和爱人的老人 , 在其最后的年月中孤单前行 , 并终于将这个温馨又历经挫折的家庭用朴实的文字展现在我们面前 。书中的前两部分 , 写的是“梦” 。
这第一个梦里 , “我”梦见钟书自顾撇我而去 。于是醒来时便向他埋怨 , 钟书只是说 , 那是老人的梦 , 他也常做 。于是钟书似乎记着“我”的埋怨 , 叫我做了个长达万里的梦 。
这第二个“梦”里 , 便是“我” 最艰难最痛苦又长达万里的时光 。奔波于双双病重的丈夫和女儿之间 , “我”惶恐地走在人生的驿道上 。爱女的先行一步已是对人生的重大打击 , 而爱侣的日渐衰弱更加让人心绪难平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 , 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 。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 , 让我一程一程送 , 尽量多聚聚 , 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 。这我愿意 。送一程 , 说一声再见 , 又能见到一面 。离别拉得长 , 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 。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 , 愈怕从此不见 。”人果然是一种矛盾体 , 短暂相聚却又意味着长久分离 , 到底是快刀斩乱麻还是抽丝剥茧般依依不舍 , 对于每一个作此抉择的人怕是都是一样的万般痛苦 , 书中满含割舍不断的亲情、爱情让每一位读者都深陷其中 , 感慨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