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的读后感7断断续续的将《文化苦旅》看完了 。长舒一口气,说一声真不容易 。若不是碍于作业,我定会看一部分便置之一边 。
《文化苦旅》告诉我要多方面看问题 。
余秋雨教授通过游览山水抒发了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感叹 。网上有许多人评论此书道:“作者将‘苦’扩大化” 。起初很不理解,并在自序上留下“这种苦只是被自然,被社会震撼后的情感流露罢了”这样的读书笔记 。但这读书笔记是写在自序上的,而不是后记 。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庐山》《青云谱随想》等几篇文章 。作者将现代社会的变迁,视为中国文化面临的悲惨境遇 。这一点是我所不能理解的 。也许因为余秋雨教授年过半百,历经沧桑,是我不够世故,不能理解世间的种种凄凉 。
“散落在各处山间的寺院依然香火不断,但操纵它们兴衰的重要杠杆已是牯岭的别墅,商市,街道 。总的说来,这儿已不是中国文人的世界 。”
过于追求国人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程度只会更添加了文化之苦,如若每个人都能看透文人的思想感情并加以抒发,那么只能说明作者的思想过于匪浅 。多方面看待事物,会得到不同的见解,我们在文化上人才辈出,在科技体育等等其他领域也是毫不逊色 。作者在感到悲哀的同时,也应为我国其他的成功而感到骄傲 。因为地震,我们失去了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中国文化的见证者:都江堰 。文人们定然会为这一损失而痛哭流涕,但是,在灾难过后,我们也得到了许多,它让我们更团结,学会无私奉献,唤醒了我们的中国心 。虽然这一切的代价太大了 。
多方面看待问题,可以获得更宽阔的视角,世间万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彼此息息相关 。也许换个角度看,会让我们豁然开朗起来 。
在《文化苦旅》中,作者很好的诠释了南与北,文化上的差异,如《白发苏州》《上海人》等等 。
虽然同众多新时代青年一样不是很喜欢余秋雨,但不得不提的是,作者的博学令我心服口服 。无论是文学家,画家,历史人物,作者均能用详细的语言,读到的见解,以及名句的引用为我们呈现被青年人忽视的一切 。作为一个文科生,真的是越发觉得自己对文化了解得太少 。《文化苦旅》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
虽然不喜欢,但还是要仔细的看完《文化苦旅》,细细的品味余秋雨 。
文化苦旅的读后感8刚刚看完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感觉不错,推荐 。以前没看过他的文章,对人也不大了解 。但看完这书感觉这人文字功夫非常厉害,有思想,有深度,也睿智,在艺术和文学方面造诣都很深,最关键的是,当时已经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厅级干部,而且仕途上再上升的机会也比较大,但他毅然辞职放弃一切,走上孤独之旅,去探寻古代文化、外国文化的历史奇迹 。在这个浮躁喧哗的社会,能静下心来做研究的学者已是寥寥无几,我们应该向这样的大师致敬!
这书主要分三个部分: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中国之旅印象深的是记录了古代官府非常重视杭州的水利,才有了今天杭州的妩媚与风情,离开了水,杭州会失去灵气,没了自然生态之美,自然也就没了文化 。还讲了19世纪之前很长时间内,山西是全国的首富,文章分析了晋商的没落 。世界之旅打动我的是一对潜水夫妻,只要世界上哪里有良好的潜水点,会立即赶过去,他们天天生死相依,没有房子,没有孩子,终身漂泊,没有一定的信仰和情怀是坚持不下来的 。人生之旅带给我的确是震撼,也是收获最大的地方 。
中国之旅就提到过苏东坡被小人陷害时的各种沧桑、世态炎凉及人性丑陋的一面 。这部分又提到了巴金、黄佐临被排挤、打压、报复时受过的磨难,还有作者本人被媒体诬陷时的法律失语、知者沉默、同行窃喜、群氓起哄,面对这些致命性的打击,余秋雨先生选择了沉默,消失在公众视线中,潜下心来专心致志、与世隔绝地去考察做研究,他觉得反驳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 。
最稀饭戏剧大师黄佐临给余秋雨先生的遗书中送给他的三句话:他们骂啦,骂些什么?让他们骂去 。文中提到当时遗书中先写的英文是Theyhavesaid 。Whatsaidthey?Letthemsay!后写的中文 。这是一种面对小人的陷害,受到委屈甚至冤屈时的人生态度甚至人生哲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当然前提是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 。
对于上述原文中的英文,存在明显语法错误,找个时间准备打电话给出版社沟通确认 。
- 格林童话读后感
- 李子柒对于文化输出做了什么?
- 中原历史文化为什么对统一了三国分裂局面的司马昭建立的晋朝评价不高
- 乡土中国读后感
- 布达拉宫简介,为何布达拉宫是我国和世界认同的文化遗产?
- 《家》读后感
- 野性的呼唤读后感
- 精卫填海读后感
- 七政四余在线查询,占星是传统文化吗?
- 飞鸟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