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明月所照皆是故乡的出处?

明月所照皆是故乡的出处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 , 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 , 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 , 况乃未休兵 。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天 , 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 。杜甫有四个弟弟:颖、观、丰、占 , 这时只有杜占随着地 , 其他三个散居在山东、河南 。这首持抒发了诗人对诸弟及家乡的怀念 。感叹由于战乱而造成的兄弟离散 , 无家可归的悲惨遭遇 。"月是故乡明"句 , 颇道人之思亲恋乡之意 。《李杜诗选》:"此二句妙绝古今矣 。其原始从江淹《别赋》'明月白露'一句翻作十字 , 而精神如此 。"《杜臆》:"对明月而忆弟 , 觉露增其白 , 但月不如故乡之明 , 忆在故乡兄弟故也 , 盖情异而景为之变也

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明月所照皆是故乡的出处?

文章插图
《月是故乡明》标题出自哪位诗人的那首诗作者为什么用这句诗做标题应是“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月夜忆舍弟》 , 全诗原文如下:
戍鼓断人行 , 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 , 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 , 况乃未休兵 。
【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明月所照皆是故乡的出处?】白话文意思是: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 , 边塞的秋天里 , 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 , 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 , 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 , 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
***/8b13632762d0f70378ee979505fa513d2697c51f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 , 安史之乱 , 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 , 攻陷汴州 , 西进洛阳 , 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 , 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 , 由于战事阻隔 , 音信不通 , 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 , 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 , 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 , 路断行人 , 写出所见;戍鼓雁声 , 写出所闻 ,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 点明“月夜”的背景 。
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 , 既写景 , 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 , 清露盈盈 , 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 , 也是写景 , 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 , 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 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 , 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 , 过渡十分自然 。月光常会引人遐想 , 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 。诗人今遭逢离乱 , 又在这清冷的月夜 , 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 , 写得伤心折肠 , 感人至深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 , 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 , 更何况战事频仍 , 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含蓄蕴藉 , 一结无限深情 。
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明月所照皆是故乡的出处?

文章插图
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月是故乡明的中心句: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
这篇课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把家乡留在脑海中的记忆细心地写了出来 , 没有迷人的山 , 没有多情的水 , 没有流芳百世的古迹 , 也没有勾人心弦的神话传说 , 有的只是一个赤字对家乡的爱恋 。没有写太多的记忆 , 记住的只是家乡的月明 , 门前池塘的月影 , 以及在月夜下的童趣 。
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明月所照皆是故乡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