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先生 很好地运用了幽默滑稽的手法 , 生动有趣又入木三分地展现了金钱社会的世态炎凉 , 极具有讽刺意味 。差不多一个世纪过去了 , 片中描写的种种现象都存在于现实社会中 , 让人联想到当今社会中令人感慨万千的种种现象 。
比如 , 虽然法律严打 , 但事实情形是怪现象不仅屡禁不止 , 而且之风是愈燃愈旺 。“钱不是万能的 , 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金钱的魅力实在太大了 , 有钱能使鬼推磨 , 有了钱 , 什么事都好办 , 人们也就无限地推崇金钱 。
另外 , 当你有钱时 , 亲朋好友都来靠近你 , 认你 , 跟你套近乎 , 都是你的“亲朋好友”;而当你穷困落魄时 , 那些所谓的“亲朋好友” , 个个都跟缩头乌龟似的 , 一个比一个躲得远 , 生怕你连累了他 。这样的`时刻 , 甚至平时口口声声“最爱你”“永远不分离”的女友也会借口离去 。
还有 , 貌似“有钱”、“阔”也能买到尊重似的 , 身着笔挺西服 , 头上锃光瓦亮的人到哪都享受着笑脸相迎;而仆仆素素装扮的人只能消受冷落和怠慢了 。
……
就像 , 电影里面女主人公不为金钱 , 不在乎亨利·亚当斯的穷富 , 始终如一地坚持要跟他在一起一样 。希望 , 人们把金钱看得淡一些 , 因为 , 我觉得 , 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篇三:百万英镑观后感一张极其普通的纸 , 只因几个数字和印章 , 竟然产生了如此大的魔力 。它不仅让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过上了好日子 , 还在股市中呼风唤雨 。一张百万英镑分文未变 , 所有的一切却因之而变 。
【百万英镑观后感】 作为影片的主角 , 亨利无疑是幸运的 , 我总觉得他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被动的出现 。当主动申请救助被拒绝后 , 他被动的接受了那一百万英镑;当主动选择衣物后 , 他又被动的接受了一大堆衣服;当主动向小姐解释无用后 , 他又被动向大众解释这一切 。
通过影片处处强烈的对比 , 我们可以看到所有人在看到那百万英镑支票之后那惊讶的眼神和极度谄媚的嘴脸 。没错 ,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 人们先是以貌取人 , 然而最终极的 , 却是以“钱”取人 。
货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 , 它的本质还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 它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 使一切东西都有了一个统一的兑换标准 , 它貌似使什么都商品化 , 于是 , 拜金主义盛行 。然而 , 当人们发现商品货币的流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 , 信用货币出现了 。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于货币的依赖 。百万英镑 , 便是这样一种信用货币 。货币是有支付功能的 , 但它的面值太大 , 大到亨利在日常生活中花销的远远小于这个面值 , 于是 , 所有人都愿意让他欠着 , 因为有了“信用” 。
得知他投资“好希望” 。所有人也都跟风而去 , 一个虚名 , 让这支股票飚红 。当得知他没有百万英镑后 , 一切的阿谀奉承消失了 , 他失去了“信用” , 要他来还债的络绎不绝 , 股票狂跌 。即使他想使用自己真正的信用 , 告诉大家不要恐慌 , 但在没有基于支票的基础上 , 终是一场空 。所以 , 当百万英镑重现时 , 一切似乎就又都回到了正轨 , “好希望”再度获得希望 。
记得一位老师曾经讲过 , 金融业本是依托着经济发展的 , 然而现在往往是本末倒置 。在股市里 , 亨利一分未投 , 竟获得了三万英镑的利润 , 而那个让亨利挂名的金矿老板 , 在真正投资的金矿上面亏得一塌糊涂 , 却只用借助一个头衔 , 就得以扭转乾坤 。即使金矿没有挖出金子 , 公司并没有雄厚的实力依托 , 但支票就是金子 , 从此飞黄腾达 。
影片的结尾无疑是美好的 , 亨利收获的爱情无疑是动人的 。在对社会现实的极度讽刺之后 , 它也为资本主义社会保留了一丝希望 , 毕竟 , 还有真情是用钱买不到的 , 某些时候 , 它甚至阻碍了感情的交流 。我一直认为钱不是万恶之源 , 对金钱的占有欲才是万恶之源 。钱不是万能的 , 只希望在这个物欲膨胀的世界里 , 百万英镑能给更多的人以警示 , 以启发……
- i保阳光普照百万医疗险保什么
- 如果你的亲人病重需要花费百万医疗费,你会选择安乐死还是倾家荡产救治
- 红高粱观后感
- 怎么参加百万赢家答题
-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观后感
- 在中国家庭年收入六十万以上,一百万以下算什么水平
- 《西游记续集》经典观后感集
- 《誓言无声》观后感摘抄
- 《洗冤录》的观后感大全
- 《校园兔女郎》的观后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