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未来迷茫该怎么办

毕业4年,欣欣越来越迷茫 。
工作好像已经轻车熟路,没有什么激情就算了,甚至还有些疲倦 。
想提高自己,买了几千块的知识付费课程,并没有感受到认知升级,反而在知识的海洋中愈加焦急 。
上班—下班—回家
天天7点出门,晚上7点到家 。
匆匆忙忙,日复一日,
来不及想什么,只是在机械地被推动 。
欣欣在拥挤的上不来气的地铁里,在车窗上看到那个妆容精致、却面容模糊的自己 。
这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吗?
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不甘心,却不知道怎么办?
愈加焦急,更加迷茫 。
想摆脱却又摆脱不了,想改变却又无力下手,
只有夜深人静时对虚度一天的后悔,
月底总结时对时间流逝的惶恐,
想努力抓住点什么,却总是空无一物 。
迷茫,焦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做这3件事 。
1. 做值得做的的事情废话!
我不知道应该做值得做的事吗?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到底什么是值得做的事情呢?
假如你有一个小时的空余时间,
读一本书好像是值得做的事情,
那玩一把游戏呢?
看一集电视剧呢?
陪朋友聊一个小时八卦呢?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搞不明白什么事情是值得做的?
甚至总有那么一些瞬间,
我们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
怎么判定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的呢?
被誉为最具知乎精神的学者、浙大心理学博士采铜在他的《精进》一书中,给出了一个判定标准,叫做采铜法则 。
采铜法则有两个维度:收益值和收益半衰期 。
收益值:
某一件事情在当下给我们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物质等等层面,简朴说就是做了这件事情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
收益半衰期:
收益值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简朴说就是这件事情的长期收益 。
采铜法则建议我们:
尽量做长半衰期的事情,也就是有长期收益的事情,不管收益值高低,只要这个事情的收益值能被积累和叠加,就尽管去做,这就是值得做的事情 。
比如,谈一场恋爱、get一个新技能等等,这些事既能在当时给我们带来快感,
这个快感还能积累,在未来持续地给我们带来好处,
属于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件,是值得做的 。
再比如,啃一本工具书、或反复训练英语口语,再或者是认认真真回复领导的信息,
这些事情在做的时候并没有让我们很开心,甚至还有些枯燥,属于低收益值的事件 。
但长期来看,这些事情可以积累,可以持续地给我们带来好处,
属于长半衰期的事件,是值得做的 。
我们看搞笑的综艺节目或玩网络游戏的时候,当时的感觉特殊开心、特殊爽,
这就是高收益值的事件,
但它们并不会或者很难对我们的成长产生实质性的帮助(IG战队也只有一个,不可能为你的时间买单),只要停下来、开心的感觉就会马上消失,
属于短半衰期的事件,并不是值得做的事情 。
而那些低收益值、低半衰期的事件,
比如漫无目的地刷抖音、看直播、在网上和一些喷子吵架等,
这些事情并不会给我们带来那种满意的巅峰体验,甚至也没多大快感,
更没有什么长期的好处,是最不值得做的事情 。
我们普通人都倾向做高收益值的事情,因为可以获得即时满意,及时行乐是我们的天性 。
但我们更应该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真正值得做的事情 。
就像李笑来说的那样:时间是不可能被治理的,你能治理的只有你自己,必须打开心智,做有积累价值的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获得时间的回报 。
2.做真正想要做的事情网上有过这么一个新闻:
一个98年的北京女孩分了11套拆迁房,从一居室到大三居都有,位置也都很不错 。
却觉得自己会坐吃山空,而且很没意思 。
是不是觉得很矫情?
你还在起跑线上挣扎,人家都生在终点线了,还不知道怎么办?
其实,这不是矫情,是真实 。
心理学实验发现,相对被迫做一件事,当一个人没事可做、漫无目的的时候才是心理体验最差的时候,他会精神换撒,也会陷入忧虑、恐惊和无聊这些负面情绪中 。
所以,即使排除钱的因素,让你在家游手好闲几个月,保证比被迫上班更让你难以适从 。
我们的迷茫和焦急,
更多的在于觉得什么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