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昨天,3.15晚会,一则有关日本核辐射区食品惊现中国的新闻迅速传遍网络 。那么,核辐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食品的核污染问题
【核辐射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核污染
所谓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 。核污染具有危害范围大,对周围生物破坏极为严重,持续时期长,事后处理危险复杂等特点 。
核污染的起因有:核武器实验、使用,核电站泄露,工业或医疗上使用的核物质丢失等 。这次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问题主要是因为发生在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的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引发的,既存在核辐射问题,对抢修工人的直接照射危害,在日本本土的空气及周边构架的空气中都检测出不同剂量的原子尘埃;也从核电站周边的土壤及水源中检测到放射性物质,甚至在大叶蔬菜及牛奶中检测到超过卫生标准的微量放射性元素,这就是典型的核污染现象 。
2.食品核污染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致使食品的质量安全性、营养性和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化学物质的不断产生和应用,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来源也进一步繁杂 。根据引起食品污染的物质种类不同,食品污染可被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 。其中食品核污染属于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即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杂质超过规定的含量,或食品吸附、吸收外来的放射性核素所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
所谓核污染的食品是指含有了放射性物质的食物 。当我们吃下这些食物,其中的放射性元素继续产生射线,破坏人体细胞和DNA,最后导致癌变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放射性元素的广泛存在,通常的食物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 。也就是说,问题不是“有没有放射性”,而是“放射性有多强” 。正常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食物不会有超过常规强度的放射性,一般也就不会去检测 。如果出现了放射性物质的泄漏或其他严重的核事故,它们就有可能通过水和土壤进入植物体内,在进入动物体内 。于是,这个地方生产的任何食物都可能被污染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食物进行放射性的检测 。如果明显高于通常值,这些食物就是“辐射污染的食物”,不能再食用 。跟细菌等污染不同,食物加工手段,不管煎炒烹炸还是涮煮烤蒸,都无法破坏这些放射性元素 。
3.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核污染中的放射性沉降物除直接通过辐射作用影响人体健康外,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产生有害作用 。一般来说,放射性物质主要经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其中食物占94~95%,饮用水占4~5%),通过呼吸道、皮肤进入的较少 。而在核试验和核工业泄漏事故时,放射性物质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这三条途径均可进入人体 。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继续发射多种射线引起内照射 。当放射性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便能对人体产生损害,其危害性因放射性物质的种类、人体差异、浓集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人在大剂量照射的情况下,可以发生放射病,并可致死;一般剂量和小剂量照射,均能引起慢性放射病和长期效应,如血液学变化,性欲减退,生育能力障碍,以及诱发肿瘤等,人会出现头晕、头疼、食欲不振等症状,发展下去会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如果超剂量的放射性物质长期作用于人体,就能使人患上肿瘤、白血病及遗传障碍 。
4.食品核污染对人体危害的特点
食品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摄入污染食品后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和细胞产生的低剂量长期内照射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的损伤和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食品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小剂量、长期内照射作用 。具有种类较多、半衰期一般较长、被人摄取的机会多、有的在人体内可长期蓄积、影响或危害程度大、消除影响的时间长等特点 。
二、核物质污染食品的途径
放射性物质对食品污染的来源包括天然放射性物质和人为的放射性物质 。
1.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质
天然放射性核素分成两大类,其一为宇宙射线的粒子与大气中的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如14C、3H等;其二是地球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的核素及其衰变产物,如238U、235U、32Th和40K、87Rb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