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民俗活动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有对歌谈情、绣球传情、包五色糯米饭、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碰彩蛋 。壮族的三月三是以唱歌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祭祖的节日,因此又叫歌圩节、歌婆节或歌仙节 。三月三是壮族祭祖的日子 。这一天壮族人家都要带着准备好的祭品,如肉食、糕点、香烛和纸幡到祖先坟上祭祖 。摆好供品,行祭拜之礼 。
扩展资料
三月三本来是壮族祭祖的日子 。这一天壮族人家都要带着准备好的祭品,如肉食、糕点、香烛和纸幡到祖先坟上祭祖 。摆好供品,行祭拜之礼 。按照壮族的传统风俗,为祖先准备的供品都要在现场吃掉,不能带回家 。这样,壮家人吃完祭祖的供品后,便开展歌圩的对歌活动 。壮家人将歌圩场所称做歌圩,意思是在野外唱歌 。这种活动在春秋两季要举行很多次,而三月三这一次最为隆重 。
后来,歌圩节演变为青年男女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的活动 。每到这一天,壮家男女在山坡、草坪、晒场,互唱山歌对答,对歌的内容很广泛,参加对歌的人老中青都有但最为活跃的是青年男女的情歌对唱 。他们以歌会友,以歌传心声,以歌传情,随编随唱,机动灵活 。一些出类拔萃的对歌者,在歌圩中找到意中人,从而使得一年一度的歌圩节成为赛歌、选偶的喜庆活动 。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有哪些?01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有对歌谈情、碰彩蛋、抛绣球、打扁担、抢花炮 。壮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其特有的习俗和文化,这些文化特色主要在各个节日中体现出来 。三月三是壮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
壮族三月三风俗有如下:
1、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 。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 。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 。妨若有意就答应 。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 。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 。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歌节盛况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女盛会作歌 。”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 。好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 。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 。
2、碰彩蛋
居住在桂西一带的壮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等煮成的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供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圩,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 。
第一个故事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人迎接祖先灵魂的日子,用吃鸡蛋的方式悼念祖先,并希望沾点灵气 。第二个故事是讲在壮族三月三歌墟中男女青年的交际习俗: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 。小伙子在歌墟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 。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
3、抛绣球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
在古代,有些地方有一个风俗,当姑娘到了婚嫁的年龄,就预定于某一天,这一天一般是正十五或八月十五 。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 。当然,姑娘一般会看准意中人,把绣球抛到他身上,以便他捡到 。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轿,轿顶上要结一个绣球 ,意图吉庆瑞祥 。壮族抛绣球的习俗,宋、元时代就已有之,最早记载于二千年前绘制的花山壁画上,但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制的古兵器“飞砣”,并瓶多在狩猎中应用 。后来,人们将飞砣改制成绣花布囊,互相抛接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