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的用途

日晷的用途就是来判断时间 。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一般是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面是带有刻度的表座 。人们在天文计时领域中的重大发现就是利用日晷计时,该项发明被人们沿用长达几千年之久 。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所投下的影子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第一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是在西方,而到了中午影子是在北方,等到了傍晚的时候,影子在东方;第二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是最长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会慢慢地变短,但一过了中午,它就又重新变长了 。
日晷的作用是什么日晷的功能——日影与时间
日晷包含一根表(晷针)和有刻度的晷面,可分为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及垂直式日晷三种.地平式日晷虽较为普遍,但其刻度并非等分;赤道式日晷则因地轴倾斜及地球公转运动,圭盘两面均须有刻度才能使用;垂直式日晷在使用上也有诸多限制.
显然,高雄都会公园采用的是地平式日晷,鸡首充当晷针,日晷四周排列许多标志石(大理石材质)充当时间刻度,还可以当椅子休息,真是一举数得.如果约朋友下午两点在都会公园见面,只需坐在两点的标志石上,当鸡首的影子照过来时,朋友就会出现,这也算是蕴涵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意义吧!
目前所知出土年代最早的日晷,是光绪23年(1897)在内蒙古 (山西托克托城) 呼和浩特出土的玉盘日晷.其长宽分别为27.5公分、27.4 公分 (近方形石块) 、厚度3.5 公分、外圆直径为23.2 至23.6 公分、字径约为0.4 到0.6 公分.仪面上刻有辐射条纹、三个圆周和一至六十九的数字,按顺时钟方向排列,数码以小隶书写.也就是这些辐射条纹是等分圆周(等分刻度为赤道式日晷的优点)为 100 分,但留空 31 分的地方向著太阳,两条辐射条纹间的夹角等於我国古代地平径度3.6525 度.这种赤道式日晷根据推测是秦末时期所习用的仪器.
日晷的作用是什么?【日晷的用途】“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 。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
日晷的种类
1、地平式日晷
地平日晷的晷面必须严格水平,晷面和晷针之间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 。晷面刻度需要利用三角函数计算才能确定 。适合低纬度的使用 。
2、赤道式日晷
晷面为赤道面,依照使用地的纬度,使赤道式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面 。晷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晷盘上的影子会分在晷盘的北面和南面 。适合中低纬度地区使用 。
3、极地晷
晷盘与晷针平行,即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和地理纬度相同,并朝向正北 。时间的刻画可以用简单的几何图来处理,投影的时间线是平行的线条 。适合各种不同的纬度使用 。
4、垂直式日晷
晷盘面垂直于地平面刻度盘面采用垂直方向的日晷 。
日晷的作用是什么?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
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 。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 。接着,日影在逐渐变短的同时,向北(下)方移动 。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 。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 。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王国 。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发明的短影平仪 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