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黄泛区?大概是内战时期的 一个什么现象

什么是黄泛区?大概是内战时期的 一个什么现象

什么是黄泛区?大概是内战时期的 一个什么现象

文章插图
1938年日军进攻开封、郑州 。蒋介石国民党部队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企图阻止日军南下 。
混浊的河水向东南方向迅猛推进 , 在黄淮平原随性肆虐 , 最终形成了跨越豫皖苏3省44个县的黄泛区 。
1938年6月9日 , 距中牟不足20公里的黄河花园口大堤溃决 , 眨眼之间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让毫无防备的中牟百姓无处躲藏 。河水伴着大雨快速推进 , 两天之内便袭淹了中牟全境 。据档案记载:“11日 , 黄水猛涨 , 赵口口门出水;次日 , 中牟三刘寨、油坊头、七里店、王庄、关家、六堡、闹市口等村全部被洪水淹没;13日 , 花园口与赵口两处黄水在中牟西北部的茶庵汇合 , 分成三股南下 , 泛滥区域东西已达15公里宽 。西股主流黄水至中牟入贾鲁河 , 南泛尉氏、扶沟、西华等县……”1938年6月23日出版的《大公报》记述了当时的中牟景象:“县城西北十余里的沙窝地方 , 集有难民3000余人 , 十数日以来 , 树皮草根已食之将罄 , 幸派3人求救 , 否则 , 再有二三日 , 恐全饿死矣!”黄河改道 , 泛滥成灾 , 给原为富庶之区的豫东平原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
自1938年6月至1946年6月 , 河南省12个行政区的110个县中 , 计有中牟、尉氏、西华等20个县沦为黄泛区 。数年间 , 计有146万间房屋及650万亩良田被淹没 , 无家可归的难民不得不以草根、树皮果腹 , 甚至“以含毒野菜及观音土充饥 , 糠秕杂食反成佳肴” , 先后死伤150多万人 。档案显示:“1944年8月 , 仅进入陕甘宁边区的就有9000余人 , 同期进入晋冀鲁豫边区的仅太行、太岳两区的更多达25万余人 , 大约相当于全边区所有灾民的六分之一;截至1944年年底 , 河南黄泛20个县逃亡人口约631070人……”花园口决堤后 , 黄河水顺着贾鲁河下泄 , 被淤塞的赵口被大水冲开 。
赵口和花园口两股水流汇合后 , 贾鲁河开始外溢 , 漫溢的河水冲断了陇海铁路 , 向豫东南流去 。当时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八十九万人 , 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 。黄河水下泄后 , 西边一路沿颖河下泻淮河 , 东边一路沿涡河到安徽怀远流入淮河 , 黄、淮合流后涌入洪泽湖 , 淮河、洪泽湖沿岸立即变成了一片汪洋 。
这次洪灾 , 河南、安徽、江苏共计44县市被淹 , 受灾面积29000平方公里 , 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 , 冲毁140万民房、淹没近2000万亩耕地 。黄水所到之处 , 房倒屋塌 , 饥民遍野 。这次洪灾 , 豫、皖、苏三省共有390万人背井离乡 。
黄河下游故道逐渐干涸 , 黄河水全部从花园口下泄 , 黄河彻底改道 。由于没有固定的河道 , 新黄河滚来滚去 , 这样在豫、苏、皖三省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沼泽区 , 也就是黄泛区 。黄泛区从花园口到淮河长约四百公里 , 宽10公里到50公里不等 , 最宽处可达80公里 。历时8年零9个月 , 横冲直闯的黄河回归了故道 。
但是黄泛区的生存环境仍然十分恶劣 , 耕植条件严重恶化 , 继续给当地人民造成灾难 , 直到解放后经过长期的治理 , 才得到好转 。著名作家李准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大河奔流》再现当时惨状 。初期(1938—1939年间) , 大部分河水沿贾鲁河下泄 , 经尉氏、扶沟、西华东部和淮阳西部 , 再顺颍河两侧漫流入淮 , 称为西泛区;中期(1940—1941年间) , 经过两年泛流 , 西泛区地面淤高 , 河水改由淮阳向北 , 经太康至鹿邑之间 , 南泛安徽淝河沿岸 , 漫流入淮 , 称为东泛区;后期(1942—1945年间) , 河水东移后 , 日军强迫地方群众从开封朱仙镇至太康修筑防水大堤 , 加上河水流动不稳定 , 迫使水患又回到西泛区 。值得一提的是 , 1944年 , 因尉氏和扶沟两地堤防决口 , 黄泛区继续向西扩展 , 使西华西北地区变为泽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