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时期的,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如今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
曾侯乙编钟的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有65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 。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 。
编钟出土时,在近旁还有六个丁字形彩绘木槌和两根彩绘木棒,是用来敲钟和撞钟的 。
曾侯乙编钟简介 曾侯乙编钟介绍1、曾侯乙编钟为东周时期(战国早期),周王族诸侯国中姬姓曾国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体现了周王朝治国基础的礼乐制度 。总重2567公斤,长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短钟架长335厘米,高273厘米 。
2、曾侯乙编钟是考古所见最大、最重、音乐性能最完好的打击类乐器 。全套编钟重5吨,共65件钟,十二律齐备,每件合瓦形钟均能演奏呈3度音阶的2个音 。编钟上的铭文记录了一部金光闪烁的乐律经典 。1978年出土于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 。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
编钟是哪个朝代?01起源于西周,盛于秦汉
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
编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 。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 。
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 。这套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堵立面垂直相交,呈曲尺形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由6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8根圆柱承托,构成上、中、下三层 。钟架及挂钩(含可以拆装的构件)达246个 。短架(左)长335、高273、长架(中、右)长748、高265厘米编钟是古代打击乐器,也是象征拥有者权位的礼器 。主要流行于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
曾侯乙编钟由什么时期什么国制造战国时期曾国制造的 。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 。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
【曾侯乙编钟属于哪个朝代】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
- 吉林省土壤污染来源有哪些
- 和顺属于哪个城市
- 高跷是属于哪个民族的
- 北极星在哪个星座 北极星属于什么星座
- 梅州市属于哪里的
- 嫩江县属于哪个市 嫩江县的简介
- 泉州属于哪个省哪个城市
- 洪湖属于哪个市
- 乳山在哪里属于哪个省
- 闽清县属于哪个市